- 年份
- 2024(6354)
- 2023(8288)
- 2022(6556)
- 2021(6203)
- 2020(4681)
- 2019(10258)
- 2018(9865)
- 2017(18394)
- 2016(9914)
- 2015(11015)
- 2014(10523)
- 2013(10002)
- 2012(8823)
- 2011(8178)
- 2010(8328)
- 2009(7924)
- 2008(7838)
- 2007(7103)
- 2006(6356)
- 2005(5502)
- 学科
- 济(43026)
- 经济(42995)
- 业(33465)
- 管理(33298)
- 企(28943)
- 企业(28943)
- 方法(17569)
- 数学(13843)
- 数学方法(13696)
- 技术(12945)
- 农(12758)
- 中国(12651)
- 业经(12139)
- 理论(9725)
- 技术管理(9620)
- 地方(8999)
- 财(8959)
- 学(8814)
- 制(8695)
- 农业(8468)
- 贸(7436)
- 贸易(7429)
- 易(7152)
- 银(7008)
- 银行(6990)
- 行(6757)
- 和(6693)
- 教育(6653)
- 划(6626)
- 融(6595)
- 机构
- 学院(142130)
- 大学(140878)
- 济(60507)
- 经济(59299)
- 管理(55605)
- 理学(48383)
- 理学院(47863)
- 研究(47523)
- 管理学(47080)
- 管理学院(46827)
- 中国(35307)
- 京(28778)
- 科学(27766)
- 财(27001)
- 所(22834)
- 江(21408)
- 财经(21369)
- 农(21148)
- 研究所(20723)
- 中心(20675)
- 业大(19463)
- 范(19439)
- 经(19397)
- 师范(19296)
- 经济学(19056)
- 北京(17876)
- 院(17564)
- 州(17258)
- 经济学院(16976)
- 农业(16292)
- 基金
- 项目(95619)
- 科学(77403)
- 研究(73346)
- 基金(69174)
- 家(60020)
- 国家(59442)
- 科学基金(51602)
- 社会(48864)
- 社会科(46247)
- 社会科学(46238)
- 省(38752)
- 基金项目(35987)
- 教育(33894)
- 划(31746)
- 自然(30810)
- 自然科(30159)
- 自然科学(30153)
- 自然科学基金(29644)
- 编号(29290)
- 资助(26184)
- 创(23651)
- 成果(23540)
- 创新(22104)
- 发(21895)
- 重点(21832)
- 课题(21207)
- 部(20965)
- 国家社会(20623)
- 制(19188)
- 教育部(18407)
共检索到212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雪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自身的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步,从而形成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此,应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雪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由于生产关系自身的相对稳定性,生产关系的调整可能与生产力的发展不同步,从而形成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为此,应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综合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制度型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程长明
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程长明
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卫强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话语体系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新引擎,是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文章基于“创新-要素-产业”分析框架,从经营方式系统变革、生产要素渗透融合及产业功能边界延展三维视角理论推演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从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能力鸿沟、资源交互性渗透的脱嵌鸿沟、产业深度转型的结构鸿沟及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建构复杂度强化四重维度系统剖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式培育的制约因素,进而从创新供给动能要素、动态强化构筑基础、探索分类推进机制和形塑包容性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四个方面提出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势的妥适性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彭绪庶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时代最新科技产业化的产物,代表了生产力发展方向和趋势,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是生产力代际革命和生产力跃迁的体现。颠覆性创新引致主导技术体系变更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前提,产生通用目的技术和发生科技革命分别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充分条件和时代条件,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完善的科技转化应用制度体系加以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创业融合,搭建技术转化渠道;推动数实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引领;促进数据、科技人才和科技金融三类要素高效流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创新 成果转化 科技自立自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冠宇 张震宇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为核心、产业为载体的新型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促进社会财富合理分配、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重要手段。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带来的经济结构失衡、全球经济转型、财富分配不均等一系列现实挑战,本研究提出了综合策略路径,包括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模式、平衡财富分配、培养战略人才、协同发展速度。为落实这些措施,需要国家、企业与社会的协同合作,通过深化系统性改革增强国际竞争力,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综合施策,稳步推进全体人民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军 田山俊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一环,职业本科教育与新质生产力之间存在双向驱动的内在逻辑关系:新质生产力促进职业本科教育的系统性变革;职业本科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在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职教观念陈旧、制度框架不完善、产教融合不深、对外开放落后等现实挑战。对此,职业本科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应当采取以下对策:强化政策引导,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同;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本科教育的制度体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深化职业本科教育的产教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扩大职业本科教育的对外开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伟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驱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需要金融资源支持的现实问题,从资源配置视角,阐述了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金融资源配置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路径:一是完善科技企业信贷支持体系;二是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三是鼓励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的跨区域配置;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空间外溢效应;五是建设金融支持平台,推动数智化产业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洪波 耿志超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生产要素,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数据要素在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指出数据已成为驱动创新、重塑生产方式的核心力量。具体而言,数据要素不仅塑造了新型劳动者、催生出新质劳动资料、孕育出新质劳动对象,还促进了以上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组合。但这一“创造性破坏”和“创造性转型”过程也伴随着对劳动者综合能力要求提高、劳动资料更新带来转型困境、劳动要素的循环流转存在阻滞、数据生态建设的系统性挑战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进一步提出数据要素驱动新质生产力的推进路径,具体包括:优化教育内容体系,提升劳动者综合能力;鼓励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专业数据服务机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数字生态系统建设。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新型劳动者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文 余琦
生产力是撬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杠杆,是决定文明形态变迁的根本力量。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是符合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的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培育国家竞争优势、超越工业文明的关键,而且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应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培育发展新动能,丰富和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应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创造生态文明新形态;应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现代化新形态。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谭志雄 王伟穆 穆思颖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过程中,面对国外技术封锁局面和国内高质量发展要求,亟需找到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本文立足数字金融作为生产系统关键要素的助推作用,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探究数字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多维度阐述新形势下数字金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与支撑;数字金融通过打造全过程服务机制、构建数字金融生态链整合机制、完善数字金融融资增信机制、创新数字金融普惠服务机制,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金融 理论逻辑 实现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丁任重 李溪铭
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基础,以科技创新突破为关键路径,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特征,是一种对传统劳动者、劳动资料及劳动对象产生颠覆性变革的生产力发展模式。从理论基础来看,新质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科技创新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从时代逻辑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起点、新要素、新模式与新动能的生产力,是我国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重大总结。为此,应通过加速人力资本积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探索新型举国体制及优化科技政策支持,推进新质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永琦 林凰锋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水平的质变跃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鉴于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开辟发展新质生产力新举措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据要素和新质生产力的内在统一性为基础,探讨了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从理论逻辑看,数据要素不仅能够直接赋能生产力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还能与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催生的众多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从现实挑战看,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存在数据要素价值难以充分释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以及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相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滞后等问题。最后,从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数据要素倍增效应等视角提出了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