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77)
2023(6342)
2022(4994)
2021(4409)
2020(3568)
2019(8084)
2018(7570)
2017(14651)
2016(7530)
2015(8508)
2014(8250)
2013(8012)
2012(7333)
2011(6600)
2010(6861)
2009(6708)
2008(5735)
2007(5310)
2006(4757)
2005(4184)
作者
(19399)
(15831)
(15491)
(15059)
(9872)
(7404)
(7201)
(6280)
(5857)
(5786)
(5392)
(5360)
(4983)
(4964)
(4950)
(4946)
(4672)
(4603)
(4452)
(4260)
(3992)
(3925)
(3739)
(3701)
(3630)
(3583)
(3433)
(3410)
(3149)
(3138)
学科
(29247)
经济(29229)
(24764)
金融(24764)
管理(22382)
(22103)
(22025)
银行(22022)
(21434)
(19089)
企业(19089)
中国(17889)
(11787)
中国金融(10937)
方法(10632)
地方(9848)
(9696)
数学(9226)
数学方法(9168)
业经(8625)
(8609)
(8485)
财务(8458)
财务管理(8450)
企业财务(8148)
农业(6239)
理论(5909)
(5811)
(5241)
贸易(5232)
机构
学院(96461)
大学(94488)
(42499)
经济(41555)
管理(34467)
中国(32071)
研究(31127)
理学(28542)
理学院(28271)
管理学(27879)
管理学院(27692)
(22703)
(19632)
中心(17332)
财经(17276)
(16569)
银行(15996)
(15740)
科学(15701)
(15698)
金融(15434)
(15324)
(15045)
经济学(14626)
(14100)
人民(13418)
经济学院(13262)
(13233)
财经大学(12984)
(12756)
基金
项目(60884)
研究(49459)
科学(47711)
基金(42867)
(35739)
国家(35362)
社会(32013)
科学基金(30759)
社会科(30398)
社会科学(30392)
(24739)
教育(22762)
基金项目(22315)
编号(20840)
(19626)
成果(17412)
资助(17223)
自然(17204)
自然科(16775)
自然科学(16773)
自然科学基金(16489)
课题(14809)
(14267)
重点(14077)
(13744)
(13546)
(13408)
国家社会(13336)
项目编号(13237)
(12993)
期刊
(48181)
经济(48181)
研究(32569)
(28146)
金融(28146)
中国(23865)
(19125)
管理(13648)
教育(13593)
(12294)
学报(11503)
科学(10223)
大学(9801)
财经(9322)
学学(8996)
技术(8961)
(7985)
业经(7884)
经济研究(7856)
农业(7265)
问题(6009)
理论(5391)
图书(5306)
财会(5062)
职业(5056)
中国金融(5009)
国际(4937)
实践(4891)
(4891)
(4890)
共检索到163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联盛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已是金融大国,但与金融强国目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明确发展目标,着重强化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提高金融监管效能;将建设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作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首要工作,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强化内外金融利益关联,大力发展跨境金融基础设施、跨境金融业务和国际金融中心;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实现长期、包容、内外互动的高质量发展,使改革、开放、发展和稳定相互支撑。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何德旭   龚云   郑联盛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是党中央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金融强国应当具备强大的货币、强大的中央银行、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队伍等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我国已建成全球第二大金融体系,已是金融大国,但是距离金融强国要求仍有短板,包括资产扩张驱动发展模式亟待改革、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亟需加强、金融体系国际化水平总体偏低、国际金融公共产品提供能力较弱。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下一步建议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市场机制、强化金融监管、夯实基础条件、做强主权货币、扩大金融开放、保障金融稳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邬跃  
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明确要建成教育强国,并把教育强国摆在首位。教育强国是所有强国的基础和先导,现代化强国建成最终依靠的核心因素是人才,教育通过“培养人”这个媒介间接制约、影响着所有其他行业及领域的强国进程,要整体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率先推动实现教育强国。教育自身就是一个繁复的体系,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还涉及学生、教师、教学、教材、教育评价、教育治理等,只有这些方面都达到相应的现代化水平,才能建成教育强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2022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基础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钰  孙云杰  
基于核心指标的比较分析中美在国家创新链关键环节的表现。研究表明,中国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规模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在经费投入强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影响力、核心技术能力以及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未来,中国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双轮驱动,着力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特别是企业研发投入的强度,努力提升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加强科技创新面向国家和经济需求的战略导向,要以全球视野布局和促进开放,稳步迈向创新型国家行列,支撑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斌开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了很大冲击。2020年一季度,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478元,实际下降13.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34元,实际下降10.7%。居民消费下滑对中国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消费不足将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产能过剩,持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企业退出市场,生产能力下降,进而影响长期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奇帆  
一、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现实条件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氛围环境之中。(一)天时在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从现在到2035年,将是十分关键的15年。这15年既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15年,也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变局的15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宾伟华  
我国已进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为此,笔者对岳阳现代农业发展状况及其金融需求进行了专题调查。现代农业金融需求呈现新特点"链条式"全过程金融需求增加。与传统农业的"片断式"金融需求不同,现代农业金融需求贯穿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收购、加工各个环节。据调查,2015年末,岳阳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的信贷资金需求高达100亿元以上;生产资料方面的金融需求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雷泽珩  
当前,继续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健康增长,增强最终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导向作用,释放内需潜力,是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201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关键词: 贷款余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崔瑜  
加强扶贫供给侧改革,精准对接扶贫对象需求,引领金融机构精准投入,增加扶贫攻坚有效供给作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广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截至2015年末,广西贫困人口仍有452万人,排全国第四,占全国贫困人口总数的8.1%;贫困发生率10.5%,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2016年需要完成减贫120万人,实现1000个贫困村、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万。因此,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韩岩博  
在金融包容覆盖广度、金融包容使用深度的基础之上,将风险容忍度和数字金融指标纳入金融包容的指标体系,同时较为创新地将金融包容影响因素细分为需求因素、供给因素和社会因素。采用变异系数和欧式距离法,构建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31个省份在2011—2015年的金融包容指数以及各省份需求指数、供给指数和社会指数。通过剖析各维度指数的内在差异,解读各地区在金融包容的需求、供给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区域差异性及内部不平衡性。通过实证分析"三度统一"的金融包容体系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寻找影响各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进而从扩大有效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以及促成金融需求和供给有效匹配等角度为金融包容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与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文金  董希淼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仍然存在消费者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与金融服务相对滞后的矛盾。其中,金融产品售后服务缺失是短板之一。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险消费者权益,银行业应建立健全金融产品售后服务制度,从重视产品售前、售中的销售导向服务向重视产品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服务转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霖  
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是金融、经济、社会系统的互动协调发展,是金融与经济力、文化力、劳动力、科技力、设施力、开放力、聚集力与环境力的交互作用与动态适应过程。针对金融协调宏观量化研究的不足,本文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个方面剖析中部六省金融成长状况。前者反映中部各省区金融发展差异与综合竞争力的大小,后者的贡献弹性和排名的历史演变提供了这种差异的现实解释,从而为剖析中部各省区金融协调发展的短板,寻找各区域相对薄弱的分力和分力要素,为金融资源的高效配置以及中部六省的金融协调发展提供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范大路  武安华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强监管严监管基本形成、利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和金融脱媒愈发明显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商业银行传统的价格优势和渠道优势正逐渐消失,追求规模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调整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成为必然选择,转型零售发展成为重要的战略方向。当前,城商行对零售业务发展日益重视,转型成效显著,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经过20多年的改革,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在体制性分权与结构性放权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对统筹责任缺乏系统界定与有效约束、统筹权力与责任不匹配、对政府教育行政权力的法治化约束不足和高等教育治理方式法治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继续深化省级政府高等教育统筹改革,需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依法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事权、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力、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