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0)
2023(12433)
2022(9553)
2021(8627)
2020(6737)
2019(14870)
2018(14844)
2017(27492)
2016(15226)
2015(17369)
2014(17918)
2013(17099)
2012(15963)
2011(14744)
2010(15126)
2009(14053)
2008(13824)
2007(12839)
2006(11958)
2005(10858)
作者
(45364)
(38028)
(37832)
(36169)
(24325)
(17939)
(17240)
(14661)
(14429)
(13607)
(13100)
(12688)
(12473)
(12306)
(12037)
(11752)
(11211)
(10985)
(10919)
(10695)
(10004)
(9454)
(9291)
(8804)
(8616)
(8516)
(8468)
(8413)
(7739)
(7697)
学科
(81665)
经济(81589)
管理(39523)
(33233)
(25266)
企业(25266)
中国(23816)
地方(23181)
方法(21946)
(20805)
业经(18642)
数学(17810)
数学方法(17639)
(16854)
(14679)
农业(14008)
地方经济(13916)
(13770)
(13461)
金融(13454)
理论(12396)
(12253)
(12193)
(12170)
银行(12143)
(11783)
(11165)
贸易(11156)
(10992)
环境(10964)
机构
学院(224108)
大学(222855)
(98252)
经济(96098)
研究(86109)
管理(75719)
中国(64161)
理学(62725)
理学院(61962)
管理学(60839)
管理学院(60424)
科学(49792)
(48527)
(45238)
(43936)
研究所(39497)
中心(37729)
(37533)
(36829)
财经(34540)
(32148)
师范(31788)
(31388)
经济学(31384)
北京(31201)
(31102)
业大(30749)
(29078)
农业(28966)
经济学院(27784)
基金
项目(139606)
科学(108340)
研究(107701)
基金(96764)
(84308)
国家(83526)
科学基金(69517)
社会(68232)
社会科(64354)
社会科学(64338)
(55919)
教育(49765)
基金项目(49190)
(46475)
编号(44724)
自然(40046)
自然科(39035)
自然科学(39022)
资助(38987)
成果(38799)
自然科学基金(38271)
课题(33772)
(33335)
重点(32534)
(30175)
国家社会(28540)
(28339)
(27834)
(27664)
发展(27636)
期刊
(125887)
经济(125887)
研究(75849)
中国(53017)
(36851)
学报(35329)
(34090)
教育(33265)
科学(31291)
管理(30928)
大学(27274)
学学(25299)
农业(24668)
(23386)
金融(23386)
技术(22014)
经济研究(20710)
业经(19246)
财经(18173)
问题(16703)
(15999)
(13631)
国际(13467)
(12186)
世界(12131)
图书(11761)
技术经济(11423)
(10987)
论坛(10987)
职业(10800)
共检索到369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威  杨弘业  李明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紧扣新时代矛盾变化、营造经济新动能成长环境、适应国际新形势竞争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通过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总结20世纪中后期美日德三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导本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包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夯实经济体系产业基础、转换经济体系内生增长动力、提高经济体系资源配置效率和强化经济体系人才支撑在内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绍勇  张林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必然和现实依托。从中国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定位。从内在逻辑机理来看,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和推动作用,立足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成就,突出解决当前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结构性矛盾。在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和经济体系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与逻辑关联的基础上,整体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驱动力;着力缩小发展差距,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共同富裕之基;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持续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担当。通过全方位、立体化地加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在新征程中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蓄势前行。
[期刊] 改革  [作者] 冯柏  温彬  李洪侠  
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针对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瓶颈,应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现"六个转变":发展目的从先富转向共富;发展动力从要素高投入和低价格转向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产业体系从各自发展转向协同发展;市场环境要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转向绿色发展;管理方式转向供给管理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沈文玮  
第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实现这样目标显然是要从生产端,也就是供给侧入手。我国经济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生产端,性质是结构性的,包括供给和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市场上就是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并存的矛盾。产能过剩主要体现在煤炭、钢铁、水泥、平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石建勋  张凯文  李兆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的概念,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如何深刻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需要认真研究阐释的三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在认真学习研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深入解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等视角,研究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而研究阐释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洪功翔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化供给侧改革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如何深化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江小国副教授的著作《供给侧改革:方法论与实践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在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的基础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我国现阶段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紧迫要求,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将有关任务落到实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要求经济发展将提高质量和效益放在中心位置,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三大关口",而且对金融业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李双金  张晓娣  詹宇波  张申  
2018年6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劳动力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持路径——中国探索与国际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瑞龙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袁志刚教授,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石磊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Freeman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做了主旨演讲。为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国内外顶级经济学者的智慧,本刊在此次国际会议志愿者的协助下,把这些专家的演讲整理成文字并且经过演讲人审阅后,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本刊编辑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柏  温彬  李洪侠  
(一)发展目的:先富转向共富20世纪80年代,为尽快启动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着力解决的是"先富"的问题,那么现代化经济体系则要突出解决"共富"的问题。衡量指标要从过去的经济规模和速度转向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柏  温彬  李洪侠  
(一)发展目的:先富转向共富20世纪80年代,为尽快启动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着力解决的是"先富"的问题,那么现代化经济体系则要突出解决"共富"的问题。衡量指标要从过去的经济规模和速度转向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宇  
<正>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构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凤玲等所著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引与实践路径》(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紧紧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强起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论断和部署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仅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而且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宇  
<正>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构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凤玲等所著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引与实践路径》(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全书共分为六章,紧紧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主题展开论述,指出新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强起来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重大论断和部署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新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不仅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而且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指导。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奋斗目标,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此,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就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中基于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郭威  杨弘业  李明浩  
(一)加快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完善经济体系制度保障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需求方的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进行拉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需求管理体系,但我国供给侧各生产要素的监管体系中缺乏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体制。因此,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特殊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加速构建整个供给体系的制度,为充分释放供给侧要素活力奠定制度基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曙光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要着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鼓励市场竞争防止垄断,鼓励产权多元化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并在构建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开放经济、创新经济和经济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制度变革和机制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