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71)
- 2023(11447)
- 2022(9004)
- 2021(8336)
- 2020(6749)
- 2019(14970)
- 2018(14701)
- 2017(28542)
- 2016(15164)
- 2015(16974)
- 2014(16759)
- 2013(16629)
- 2012(15257)
- 2011(13431)
- 2010(13995)
- 2009(13283)
- 2008(13372)
- 2007(12293)
- 2006(11074)
- 2005(10180)
- 学科
- 业(82329)
- 济(68350)
- 经济(68261)
- 企(65413)
- 企业(65413)
- 管理(55997)
- 农(45700)
- 农业(30572)
- 业经(29036)
- 方法(25370)
- 财(23521)
- 中国(18617)
- 数学(17520)
- 数学方法(17421)
- 务(17342)
- 财务(17320)
- 财务管理(17306)
- 企业财务(16353)
- 制(16188)
- 技术(16040)
- 策(14752)
- 贸(13390)
- 贸易(13381)
- 易(13087)
- 体(12938)
- 和(12893)
- 地方(12833)
- 划(12782)
- 理论(12578)
- 企业经济(10706)
- 机构
- 学院(221652)
- 大学(210900)
- 济(99179)
- 经济(97467)
- 管理(91314)
- 理学(77787)
- 理学院(77190)
- 管理学(76473)
- 管理学院(76073)
- 研究(68967)
- 中国(57780)
- 农(47482)
- 财(46233)
- 京(43172)
- 科学(36529)
- 江(35809)
- 财经(35716)
- 农业(35594)
- 业大(33563)
- 中心(33190)
- 所(33014)
- 经(32441)
- 研究所(29047)
- 经济学(28664)
- 州(27779)
- 经济管理(27295)
- 北京(26744)
- 经济学院(25967)
- 财经大学(25787)
- 范(25507)
- 基金
- 项目(138982)
- 科学(111630)
- 研究(111336)
- 基金(100268)
- 家(84183)
- 国家(83173)
- 科学基金(73642)
- 社会(73401)
- 社会科(69198)
- 社会科学(69181)
- 省(56803)
- 基金项目(53053)
- 教育(49493)
- 编号(47371)
- 划(44577)
- 自然(43316)
- 自然科(42325)
- 自然科学(42317)
- 自然科学基金(41615)
- 资助(38868)
- 成果(37395)
- 业(34284)
- 创(32541)
- 发(32239)
- 部(31703)
- 课题(31685)
- 制(30702)
- 重点(30370)
- 国家社会(30061)
- 性(29605)
- 期刊
- 济(124501)
- 经济(124501)
- 研究(66333)
- 农(52369)
- 中国(47272)
- 财(37725)
- 管理(35819)
- 农业(35189)
- 业经(27648)
- 科学(27500)
- 学报(25737)
- 融(25585)
- 金融(25585)
- 教育(22558)
- 大学(22177)
- 技术(21885)
- 学学(21042)
- 业(18041)
- 财经(17706)
- 经济研究(17208)
- 问题(16976)
- 经(15400)
- 农村(14294)
- 村(14294)
- 农业经济(14162)
- 世界(14116)
- 技术经济(13267)
- 贸(12587)
- 国际(11897)
- 现代(11682)
共检索到347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金文成 靳少泽
本文揭示了农业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剖析了中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现实基础和主要障碍,梳理了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性特征和规律性启示,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路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仍是大而不强,在农业产出效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组织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而农业发达国家普遍在农业科技现代化、服务现代化、产业链现代化、经营体系现代化等方面具备优势,并且注重本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支持保护和工农城乡关系调整。中国要建设的农业强国,既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现实国情农情的中国特色;既要伴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也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各方面。因此,必须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有效发挥政治制度、土地制度、农耕文明、改革发展、技术后发等特殊优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加强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全过程转型、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现实基础 国际经验 路径选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存刚 韩佳燐
利用文献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强国的建设经验、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具备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求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当今世界农业强国主要分为综合型和特色型,其农业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用高水平的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较强的农业竞争力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借鉴。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强国的建设仍面临耕地数量和质量持续减退、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受到考验、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农地制度与农业经营的体制优势、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绿色发展基础这几大优势,走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道路,持续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高鸣 种聪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三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的现实基础,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愿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充分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关键任务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增进农民利益,关键任务是深化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关键词:
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科技 农村改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向东 石自忠 袁龙江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立足“三农”实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科学认识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内涵要求,把握好当前农业强国建设的现实基础,研究提出加快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国内生产保供、国际资源利用、科技装备、经营体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促进增收、政策预期等方面对农业强国的内涵要求进行剖析,并提炼总结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取得的现实成效及面临的短板弱项。建议夯实国内农业生产保供基础,提升农业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快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构建富有竞争力组织力的经营体系,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共同富裕,建立适应农业强国建设的体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俊显
农稳则天下安,农兴则国家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开启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的关键之年。迈上新征程,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并非容易之事,必须深刻把握好农业强国内在的特色表征,从特色表征出发探索推进农业强国向上向善发展的长效路径。具体表现在要立足本国国情,澄清“一变”“两不变”的新时代内涵,把握“大国小农”的基本特征;要以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优势解决“谁来养活中国”的现实性问题;要深入挖掘农耕文明中蕴含着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历史底蕴;要积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关系等四个方面,为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可行之策。
关键词:
农业强国 中国特色 新征程 农业 农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温涛 向栩
农村金融服务亟待创新以有效满足农业强国建设的战略需求。当前,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有效性、便利性、可得性明显提升,已经具备服务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能力,但还需进一步突破微观机制与渠道缺陷、服务体系内部不均衡、外部融资溢价、城乡“数字鸿沟”明显、创新能力不足和统筹施策不力等薄弱环节。农村金融以创新姿态服务农业强国建设,需加快从“扶贫金融+普惠金融”到“普惠金融+产业金融”、从银行主导到“银行+市场”双重主导、从支持生态扶贫到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从信息孤岛到开放型信用信息平台、从传统金融扶持到金融科技赋能、从发展激励到统筹发展与安全六个方面进行路径创新,实现“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力机构”的协调配合。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婧元 刘洪银
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成为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新动能。本文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粮食供给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全要素生产率、绿色低碳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业均衡发展等方面诠释了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内涵、作用机理和路径;剖析了云和雪梨全产业链数字化、托普云农生产管理数字化、拜耳公司智能育种、R公司节能减排创新实践;探讨了数字化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目标、动力、路径和历程,并提出建议:完善“政+企+银”多方合作机制;设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强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和数字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数字技术应用培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辉尚 李美琪 黄晓慧 胡冰川
大豆是重要的战略性农产品之一,在农业强国战略中有着突出重要地位。但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集中度过高,在全球地缘政治等重大事件冲击下,贸易链、供应链不确定性风险集聚、脆弱性凸显;立足国内,确保大豆供给安全,实现风险可控,是我国新时期全面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强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大豆有效供给面临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核心产区加速北移、比较效益相对较低和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等“四元”现实困境;多情形测算结果显示,立足国内提升大豆产能的潜力巨大,需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续增强我国大豆供给安全保障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鹏 王智晨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既具有新质生产力一般特征,又兼具不平衡性、开发与保护的二重性、资源禀赋的先决性及创新主体多元性等特殊性。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但要素错配、生产关系失调、人力资本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观念冲突束缚等因素对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挑战。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持技术研发与应用并重、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新质人才培养环节,有助于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潜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鹏 王智晨
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农业新质生产力既具有新质生产力一般特征,又兼具不平衡性、开发与保护的二重性、资源禀赋的先决性及创新主体多元性等特殊性。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但要素错配、生产关系失调、人力资本不足、资源环境约束、观念冲突束缚等因素对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挑战。加快农业绿色转型、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畅通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坚持技术研发与应用并重、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新质人才培养环节,有助于激发农业新质生产力潜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守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正是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业产业革命、乡村系统重构和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而且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核心内容和重大任务。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生产关系安排和一切制度中最为基础的制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是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健全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以农地制度改革、宅基地制度和集体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以及建立城乡统一土地权利体系构筑农业产业革命、乡村系统重构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系统重构 农业强国 土地制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后凯 崔凯
农业强国以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竞争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和农业发展水平高为特征,表明特定时期一国农业发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国围绕粮食安全、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经营服务、生态保护、试点改革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增长动力、产业带动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不断增强,目前已经具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条件。突破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约束,补齐农业强国建设短板,应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包括确保稳产优供基础的能力体系建设、彰显农业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建设、基于双轮驱动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建设、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的政策体系建设,确保到21世纪中叶农业强国如期建成。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农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张晏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耕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 张晏齐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具有历史自觉性的主动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宿。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主要农业强国都是该国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农业生产、政策和文化也都从该国历史中汲取养分。有鉴于此,第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回应。中国是公认的农业文明古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为我国人口繁衍、文明传承奠定了物质基础。第二,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党的农业思想和政策的传承与发扬。党一直将“三农”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并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农业强国的理论概念以及当下建设农业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都是党长期重视“三农”、发展“三农”的必然结果。未来,应当继续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智慧中寻找发展道路、继承文化精神、完善评价指标和构建话语体系,持续开辟农业强国的新境界。
关键词:
农业强国 农耕文明 农业劳动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阳阳 李浩
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当前,中国已具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宝贵经验,但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仍需直面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展、人力资本储备相对薄弱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产业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相对较大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信心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现阶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必须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促进乡村基本具备更为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变革,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