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32)
2023(8837)
2022(6633)
2021(6030)
2020(4735)
2019(10338)
2018(10472)
2017(19551)
2016(10562)
2015(12149)
2014(12328)
2013(11603)
2012(10555)
2011(9459)
2010(9752)
2009(8876)
2008(8864)
2007(8729)
2006(7985)
2005(7229)
作者
(30042)
(24932)
(24890)
(23695)
(15968)
(11814)
(11352)
(9599)
(9549)
(9095)
(8607)
(8286)
(8264)
(8039)
(7757)
(7721)
(7444)
(7253)
(7221)
(7173)
(6459)
(6162)
(6154)
(5800)
(5671)
(5654)
(5653)
(5626)
(5045)
(4975)
学科
(45236)
经济(45088)
(34795)
管理(33828)
(30081)
企业(30081)
中国(17612)
(16108)
业经(15183)
技术(14412)
方法(13958)
地方(11698)
农业(10873)
理论(10774)
(9835)
(9033)
数学(8910)
(8851)
数学方法(8807)
(8660)
(8580)
(7770)
教育(7700)
技术管理(7390)
发展(7176)
(7164)
(7023)
产业(6563)
(6552)
贸易(6548)
机构
学院(150732)
大学(149137)
(59657)
经济(58185)
管理(56179)
研究(53505)
理学(46935)
理学院(46384)
管理学(45569)
管理学院(45256)
中国(39208)
(32945)
科学(31693)
(26874)
(26129)
(25689)
中心(24048)
研究所(23363)
(22940)
(22774)
师范(22762)
北京(20902)
财经(20549)
(20169)
业大(19717)
技术(19563)
(19539)
(18536)
师范大学(18052)
经济学(17562)
基金
项目(95334)
研究(75808)
科学(75669)
基金(66229)
(56664)
国家(56121)
社会(49300)
科学基金(48195)
社会科(45502)
社会科学(45486)
(38624)
教育(35557)
基金项目(34267)
编号(32738)
(31725)
自然(27802)
成果(27786)
自然科(27156)
自然科学(27154)
自然科学基金(26689)
资助(24962)
课题(23733)
重点(22063)
(22024)
(20653)
(20582)
项目编号(19823)
(19750)
国家社会(19719)
创新(19170)
期刊
(76964)
经济(76964)
研究(48322)
中国(40731)
教育(28038)
管理(24769)
(23571)
科学(21785)
(21102)
学报(21084)
技术(18406)
大学(17035)
农业(16216)
学学(15261)
业经(13377)
(12555)
金融(12555)
经济研究(11401)
图书(11374)
财经(10775)
(10053)
论坛(10053)
问题(9732)
(9482)
职业(9050)
技术经济(8953)
科技(8778)
(8484)
书馆(8385)
图书馆(8385)
共检索到247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福全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什么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从最初提出‘四个现代化’到现在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从来都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历史演进和现实实践来看,现代化进程都是由科技创新推动的,谁站在科技创新前沿,谁就引领现代化发展。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建设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江西财经大学校长、教授史忠良现代化文明国家有两个标志:一是具有高度的现代物质文明,二是具有高度的现代精神文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增强,人民物质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立峰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既体现了党中央对深圳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又饱含着对深圳在新时代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殷切期望,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根本遵循。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大踏步赶上时代的关键一招,更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新形势下,面对国际国内诸多历史性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延续经济增长与追赶势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充满生机活力的制度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支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亟须聚焦基本经济制度、高标准市场体系、政府和市场关系、科技创新体制、数字经济发展机制、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共同富裕实现机制、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体制八大重点领域,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寻求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处理好政治与经济、增长与收缩、秩序和活力、体制转型与风险防范、发展和安全、中国和世界六大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健美  潘绍龙  
“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道路□刘健美潘绍龙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是80年代以来国际上形成的关于人类发展的新理论。它的基本思想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我们党坚守这一初心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历经百年风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一、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需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财政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财政实践的内容和财政理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这一历史逻辑,分析财政发展各阶段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演进的实质,总结创新性的财政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对各阶段中不同财政思想的内在联系做出新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贡献。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辛刚  刘凤义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科学内涵蕴含着四重逻辑:一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国家现代化建设历史任务的战略节点;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三是加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四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纲举目张。正确把握四重逻辑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既是深入理解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科学内涵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其指向、激励、凝聚作用的先决条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丹  张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在新时期要把握现代化建设历史规律,掌握"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内涵。我国要建设的现代化,既包含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反思和超越。我国的现代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新的探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燕坤  王喆  
中共中央、国务院对深圳实现"五个率先"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深圳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指明了改革方向。深圳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城市范例目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推进更具突破性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着力建设开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城市民主法治环境、繁荣先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城市文明、治理有效和保障有力的社会主义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和绿色安全的社会主义城市生态文明。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立法定位兼具自贸试验区与自由贸易港的叠加效应,表现为"比照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方式。因此,引领区的司法保障也应兼顾传承与创新两大方面,在秉持"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基本理念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实现保障路径的贯通:一是司法主动回应立法变动,填补引领区"立法真空";二是准确定位政策功能,辩证把握引领区创新政策的司法运用;三是依法维护市场创新,贯彻司法对市场的谦抑原则;四是全面契合国际化需求,提升引领区司法的国际公信力。上述举措的实现需要构建全新的支撑平台,故设立国际商事法院不仅符合引领区的政策定位,而且具备相当之必要性与可行性。国际商事法院在管辖围界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放宽协议管辖"等改革方向,在审判规则创新方面则应全面对接商事领域的国际通行规则。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杜家忠  王传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夏成   卢伟   党丽娟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均明确提出,东部地区要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判断,东部地区整体能够于2030年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应解决基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和产品层次有待提升、制度型开放限制较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不优、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尚未形成、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有待壮大等问题,积极抢抓全球科技革命加速演进、高标准经贸规则协定签署、区域重大战略深入推进等机遇,在科技、产业、开放、绿色、协调、城市、共同富裕等领域探索新路径新模式,在全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呼倩  吴群锋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经济科学》编辑部于2021年11月13日举办第二届"中国百家经济学重要期刊主编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如何凝聚中国经济学界共识和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学期刊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论坛汇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等122家重要期刊的136位主编、社长和编辑部负责人,围绕经济学期刊如何促进和引领理论创新、如何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如何推动中外学术交流、如何支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们将其中部分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乐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重大原则,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遵循。这引发了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广泛讨论。梳理学界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谈到“中国式现代化”,很多研究阐释都是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阐述的“五大中国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