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19)
- 2023(9726)
- 2022(8068)
- 2021(7273)
- 2020(5680)
- 2019(12737)
- 2018(12197)
- 2017(22499)
- 2016(12293)
- 2015(13736)
- 2014(13377)
- 2013(13353)
- 2012(12680)
- 2011(11369)
- 2010(11705)
- 2009(10879)
- 2008(11095)
- 2007(9961)
- 2006(9066)
- 2005(8316)
- 学科
- 济(56279)
- 经济(56238)
- 管理(42021)
- 业(41571)
- 企(33223)
- 企业(33223)
- 财(23844)
- 中国(21149)
- 地方(20628)
- 农(17442)
- 方法(16095)
- 技术(15401)
- 业经(15141)
- 数学(13191)
- 数学方法(13094)
- 财政(12828)
- 制(12470)
- 农业(11790)
- 银(11289)
- 银行(11268)
- 行(10873)
- 地方经济(10847)
- 发(10718)
- 技术管理(10710)
- 融(10501)
- 金融(10501)
- 政(10484)
- 务(10169)
- 财务(10151)
- 财务管理(10105)
- 机构
- 学院(172426)
- 大学(167639)
- 济(75473)
- 经济(73982)
- 研究(64322)
- 管理(63674)
- 理学(53140)
- 理学院(52528)
- 管理学(51840)
- 管理学院(51511)
- 中国(50378)
- 财(41366)
- 科学(37694)
- 京(36843)
- 所(33046)
- 研究所(29119)
- 农(28964)
- 江(28896)
- 中心(28505)
- 财经(28172)
- 经(25337)
- 北京(23939)
- 范(23513)
- 师范(23310)
- 院(23246)
- 州(23057)
- 业大(22994)
- 经济学(22932)
- 农业(22106)
- 省(22079)
- 基金
- 项目(107017)
- 科学(84641)
- 研究(82586)
- 基金(74598)
- 家(64439)
- 国家(63797)
- 科学基金(54720)
- 社会(53219)
- 社会科(50614)
- 社会科学(50605)
- 省(44866)
- 基金项目(38808)
- 教育(36486)
- 划(35944)
- 编号(33286)
- 自然(32105)
- 自然科(31381)
- 自然科学(31375)
- 自然科学基金(30783)
- 发(30095)
- 资助(29451)
- 成果(27349)
- 创(25600)
- 发展(24849)
- 课题(24691)
- 重点(24526)
- 展(24419)
- 创新(24145)
- 部(22578)
- 国家社会(22162)
共检索到290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志勇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概念和新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包括:做到传统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处理好产学研关系;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立足各地不同的基础条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科技创新。文章从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和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财政力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原磊 张弛
<正>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成为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把握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正值我国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之际——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大国竞争加剧,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一系列新现象新趋势。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刘剑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作为承担治国理财职能的税法,需要肩负起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使命。如何充分发挥税法力量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结合财政性规范与调节性规范各自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于财政性规范,应在精细化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基础上,贯彻税收中性原则,对税制进行优化;对于调节性规范,应以税式支出的定位,通过预算控制的方式,实现调节职能的有效发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时雨
农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题中之义。以传统生产力为雏形的生产方式转变诱发了财政支农重点与财政支农需求的转型,显现出财政投入长期性、财政支出规模扩张性、财政支持风险性的结构性转变。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财政支农面临着制度藩篱、财政支农韧性与自我修复能力薄弱、新旧交替下的财政分配畸形等挑战。为适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财政支农应树立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基本理念、健全财政支农规模的长效机制、推进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发展。
关键词:
财政支持 农业新质生产力 传统农业生产力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东民 张旭
数字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理论逻辑上,数字金融使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提升,劳动资料进一步优化配置,劳动对象更精准和个性化。实践逻辑上,数字金融通过提高金融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数字金融环境、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培养专业人才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质生产力 制度优势 科技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和泰
<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跃迁,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聚焦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支持我国外经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积极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信保动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永志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法路径。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电工电气)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践行“三个转变”,发挥“三个作用”,锚定世界一流,服务国家战略,提升核心竞争力,持续发挥特高压装备国际领先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山 原磊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生产依托,以高质量发展为内在要求的先进生产力,代表生产力的整体性升级与跃迁,对于抓住数字技术发展和变革的机遇,培育新产业,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乃至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当注重“点线面体”四维发力。一是聚焦重“点”,即以加强科技创新、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劳动工具与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为重点;二是全“线”发力,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彼此牵引,互为支撑;三是提质扩“面”,即根据自身条件在提升新质生产力质量的同时拓宽其应用范围与影响区域;四是全“体”协同,即与世界各国一起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步伐,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线发力 提质扩面 全体协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慧 李秋
财税政策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表现为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核心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体现为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等。财税政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体现为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节新质生产力的产出分配效应,助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激励技术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强化创新场景赋能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集群融合发展和构建最优产业生态打造新质生产力聚集源。在政策工具上,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有力工具,可以有效优化资本的吸引和配置,通过人才流动、知识转移和风险缓解,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而补贴政策则通过直接资金支持、促进特定领域的发展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因此,未来财税政策的重点在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推动新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四化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这之后,“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领域热词,以及各界关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冲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生产要素配置、统筹新老产业关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数字经济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天山 陆宇正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核心数字技术的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处于持续爆发时期,加快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把握新机遇的重大战略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其仔
新质生产力是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新提炼和新概括,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需要从发展理念、构成要素、产业形态和宏观态势上进行理解和把握。建设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应从把握和利用新时代要素禀赋升级、技术创新逻辑、产业分工逻辑、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逻辑以及经济发展规律出发,以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伟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哪些突出的特性?为什么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怎样的历史迫切性和客观必然性?怎样才能有效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遵循哪些客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上述问题是本文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 结构演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正>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而要搞清楚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生产力。从哲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自然界获得生活资料的能力,它有三个构成要素,即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产力是人们制造物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包括资本品、劳动力、土地三个生产要素。研究新质生产力要以哲学的生产力为指导,以经济学的生产力为依托,重在生产要素的形成和积累。不能把新质生产力停留在哲学概念上,也不能把新质生产力混同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