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2)
2023(12669)
2022(10562)
2021(9551)
2020(7755)
2019(17504)
2018(17229)
2017(32121)
2016(16980)
2015(19032)
2014(18950)
2013(18874)
2012(18123)
2011(16729)
2010(17098)
2009(15584)
2008(15222)
2007(13695)
2006(12713)
2005(11834)
作者
(49690)
(41621)
(41100)
(39104)
(26640)
(19833)
(18850)
(16103)
(15885)
(15171)
(14321)
(13955)
(13796)
(13384)
(12835)
(12757)
(12113)
(12101)
(11818)
(11677)
(10777)
(10208)
(10127)
(9867)
(9455)
(9363)
(9158)
(9093)
(8482)
(8145)
学科
(93630)
经济(93559)
管理(41733)
(36057)
地方(31932)
中国(27454)
(25716)
企业(25716)
方法(24390)
(23809)
数学(20722)
数学方法(20497)
业经(19818)
(17861)
地方经济(17853)
农业(16588)
环境(14331)
(14147)
金融(14145)
(14107)
(13974)
(13343)
贸易(13325)
(13280)
(13109)
银行(13096)
(12831)
(12604)
(12110)
理论(11235)
机构
学院(241211)
大学(238972)
(106277)
经济(103942)
研究(95541)
管理(84006)
中国(73037)
理学(69443)
理学院(68430)
管理学(67192)
管理学院(66692)
科学(56681)
(53685)
(48843)
(46989)
研究所(43662)
中心(42572)
(39995)
(39360)
(36678)
师范(36383)
财经(35310)
北京(35124)
(35112)
经济学(32700)
(32405)
业大(32105)
(31590)
(30155)
农业(29910)
基金
项目(152700)
科学(119477)
研究(116683)
基金(106462)
(92622)
国家(91794)
科学基金(77240)
社会(73879)
社会科(69833)
社会科学(69818)
(61340)
基金项目(55674)
教育(52070)
(51328)
编号(47895)
自然(46279)
自然科(45022)
自然科学(45012)
自然科学基金(44118)
资助(42477)
(40649)
成果(39806)
课题(35716)
重点(35548)
发展(33284)
(32738)
(32262)
(31266)
国家社会(30474)
创新(29385)
期刊
(138619)
经济(138619)
研究(82739)
中国(62468)
(37815)
(34434)
管理(34303)
学报(34149)
科学(33594)
教育(33469)
(26105)
金融(26105)
大学(26041)
农业(25743)
技术(24154)
学学(23762)
经济研究(22448)
业经(21670)
问题(17760)
财经(17649)
(15532)
(14260)
图书(14232)
资源(13913)
(13731)
技术经济(12960)
世界(12809)
国际(12717)
(12245)
(12190)
共检索到408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家寿  
推动广西经济发展新跨越,建设西部经济强区,必须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培育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必须加快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广西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桂粤港澳发展一体化;必须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助力扶贫攻坚奔小康。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燕飞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需要统筹好"一带一路"与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应系统规划区域分工,形成层次有序的价值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均等化;积极调动"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力量,优先保障跨境通道的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爱国  
近年来,各地区间的科技水平差异、自然资源消耗殆尽和地区制度改革等原因,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此,我国政府实行了产业转移。这能够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整体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竞争力和发展速度,是完成区域发展双赢的有效手段。我国西部地区基于资源优势和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大力支持,产业承接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从区域协调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着手,分析概括西部区域经济现状,运用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得出西部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金焱  刘险峰  李永平  
2013年以来,山东省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的顶层设计和政策环境日趋完善。但是,受区域发展战略中对金融发展定位不明确、各地方金融发展战略对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不到位等影响,山东金融运行中出现了金融业规模与实体经济规模不均衡等问题,影响了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两个中心’为驱动、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整体发展构想,以部分金融发展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为结点,构建横跨东西的横向发展主线和纵贯南北的纵向发展主线,以普惠金融为发展导向,引导两条主线的金融资源辐射全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剑辉  李洪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呈现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有区位、禀赋等客观原因,也有区域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策略等原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顺应生产要素开始向西集中的经济规律,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向西开放。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从时机、内容、导向、措施等方面都能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本文从规划、财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提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初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韩学丽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泽华  梁双陆  
基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本文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指标,并运用2006—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强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显著提升了转入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而对转出地区的影响则较弱;分行业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沿线地区转移对提升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效果最好;多样化集聚是产业转移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渠道。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培源  程钦良  
"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是中国经济"西进"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向西开放的经济地理意涵,构建一个初始禀赋不对称的两国三地区LS模型,从贸易和产业经济地理的视角研究向西开放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向西开放通过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联通,降低运输成本、扩大贸易规模,改变贸易和产业经济地理,从而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但其效果取决于东、西部的生产资本分布,因此向西开放必须配合以向西转移的产业政策,以及西部比东部更大力度的贸易开放政策;向西开放过程中西部地区自身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降低了国内区际商品和要素流动成本,改变投资格局,影响东西部经济差距;现阶段,这两种作用均表现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且贸易规模和生产资本分布作为经济地理重塑的机理变量的预期得到证实。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冯更新  
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是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导向下不断发展的,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主体功能区"的概念,是在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的;构建主体功能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创新,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齐祥  尚红敏  江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非均衡向均衡协调发展的历程。让部分地区率先发展是小平同志的战略构想,经过近30年的区域差别政策,率先发展、快速发展的地区已经实现了先富起来的预期目标。但国内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乃至影响国家发展的全局。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正是实施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步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其现  
文章试对广西东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历史考察,分析广西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及成因,重点论述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区域平衡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兆锋  张镱锂  孙威  赵东升  刘林山  
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目前有关环境与经济协调程度的分析多是基于人均经济指标与人居环境指标的对比分析。人均指标反映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的潜力与可能性,但不能真实地反映区域,尤其是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较大的农区及牧区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程度。本文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分析中,加入了反映环境变化的因子,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概念模型;并利用国土空间开发综合评价指数和归一化植被指数多年变化线性斜率值对指标进行了量化,分析了西藏自治区县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区分了协调县区和不协调县区,从经济与环境协调的角度探讨了各区经济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分析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栾坤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区域内城市旅游圈的合作也需要不断深入。文章通过对城市旅游圈合作发展的理论诱因和现实条件分析,初步探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旅游圈的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提出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空间连接、区域形象、市场拓展和制度保障等整合与协作,促进整个地区城市旅游圈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艳玲  高建山  韩伏彬  
在厘清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和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模型,并以河北省为例,基于2005~2013年河北省发展统计数据,探讨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绩效问题。依据结果指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反过来将对生态文明提出更高要求,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将进入互适互补的良好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