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5)
- 2023(5740)
- 2022(4565)
- 2021(4422)
- 2020(3438)
- 2019(7236)
- 2018(7247)
- 2017(13683)
- 2016(7505)
- 2015(8030)
- 2014(7982)
- 2013(7971)
- 2012(7346)
- 2011(7046)
- 2010(7259)
- 2009(6775)
- 2008(6456)
- 2007(5977)
- 2006(5611)
- 2005(4932)
- 学科
- 农(48891)
- 济(34971)
- 经济(34949)
- 农业(32698)
- 业(26189)
- 业经(14778)
- 管理(13968)
- 农业经济(12665)
- 发(11030)
- 地方(10890)
- 环境(10055)
- 村(9675)
- 农村(9658)
- 中国(9577)
- 发展(9282)
- 展(9271)
- 土地(8257)
- 制(7966)
- 及其(7702)
- 收入(7702)
- 建设(7542)
- 方法(7025)
- 学(6955)
- 劳(6686)
- 劳动(6686)
- 农业劳动(6360)
- 人口(6327)
- 数学(6325)
- 数学方法(6290)
- 策(6212)
- 机构
- 学院(107505)
- 大学(99181)
- 农(46857)
- 济(45560)
- 经济(44612)
- 研究(40066)
- 管理(39513)
- 农业(34985)
- 理学(34129)
- 理学院(33796)
- 管理学(33199)
- 管理学院(33047)
- 中国(32510)
- 业大(26689)
- 科学(25828)
- 农业大学(21388)
- 京(20904)
- 所(20654)
- 中心(20225)
- 研究所(18685)
- 江(18461)
- 省(17754)
- 财(17474)
- 业(16540)
- 经济管理(15144)
- 发(14979)
- 科学院(14487)
- 范(14214)
- 师范(14107)
- 州(13821)
- 基金
- 项目(74193)
- 科学(57996)
- 研究(56538)
- 基金(52734)
- 家(46465)
- 国家(45915)
- 科学基金(38480)
- 社会(37156)
- 社会科(34593)
- 社会科学(34584)
- 省(31906)
- 基金项目(29015)
- 农(28177)
- 划(24614)
- 编号(24427)
- 自然(22759)
- 教育(22174)
- 自然科(22020)
- 自然科学(22014)
- 自然科学基金(21577)
- 资助(19016)
- 发(18863)
- 成果(18306)
- 重点(16441)
- 部(15906)
- 课题(15811)
- 发展(15548)
- 国家社会(15533)
- 制(15436)
- 展(15318)
共检索到168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瑞波 王久臣 尹建锋 李欣欣 张田野 朱平国
[目的]农用地膜是继化肥、农药后的第三大农业生产资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我国地膜使用量已达147万t,覆盖作物高达50余种,覆盖栽培面积达1 840万hm2,成为地膜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同时,由于我国缺乏国家层面地膜污染防治的上位法,大量地膜残留在农田中,回收利用率不足2/3,亟需加快农用地膜污染防治立法,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方法]系统研究我国地膜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现有地膜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立法现状、国外立法经验借鉴、我国地膜污染防治立法面临的问题和可行性。[结果]为从根本上解决农用地膜污染突出问题,有必要制定一套管用、实用的地膜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依法妥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弥补国家层面地膜污染防治立法上的空白,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和支撑。[结论]建议加快制订国家层面农用地膜污染防治上位法,立法内容要全覆盖、全方位做出具体规定,法律要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责任制度、加大农用地膜普法宣传力度,建立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颖昊 李建华 冯浩杰 周涛 靳拓 徐志宇
[目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已成为关注重点之一。系统研究如何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引入农用地膜污染治理过程,实现“谁污染,谁付费”的农用地膜产品生命周期闭环,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高效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式和经验。[方法]该文在系统梳理农用地膜治理政策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了农用地膜回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建立、运行、发展的途径和规律,提出地膜污染治理过程中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市场化模式的影响机制。[结果]市场化模式制度嵌入的失效,是农用地膜残留污染治理问题的主要症结,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重新建立了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责任的分摊机制,是更为可靠的市场化模式,但其构建也陷入“市场化模式实现条件的苛刻性”和“企业垄断的必然性与市场配给的竞争性之间的矛盾”双重困境;此外,从具体原因来看,制度嵌入影响机制还包括政府投入机制建立、企业责任落实与利益诉求的平衡,以及农户价值诉求识别偏差等方面。[结论]因此,政府应在推动和维护机制建立运行过程中,完善制度保障,考虑企业利益导向,帮助农户识别价值诉求,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制跳出困境,有效融入农用地膜市场场域,引导构建市场化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彩霞 杨林伟 李永前
农用地膜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因残膜回收率低,使得生态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生态宜居,亟需对云南省地膜污染防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政府、企业与农户的访谈与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地膜污染防治的多层影响因素,并通过结构方程检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从而简化问题,提出对策。研究发现:家庭总收入、地膜规格、揭膜时间、残膜处理方式、政府或者企业组织培训、残膜回收补贴、专业回收公司等对地膜污染防治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有效防治地膜污染,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制定地膜规格,培训地膜使用技能,建立专业回收网点,推广作物适时揭膜技术,加大可降解地膜的研发与普及力度。
关键词:
农用地膜污染 多层因素分析 污染防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薛颖昊 周涛 靳拓 徐志宇
[目的]农用地膜污染防治是推动农业农村污染合作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重要内容,因此系统研究不同主体在农用地膜回收利用工作中行为模式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可为全国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经验。[方法]该文基于农用地膜生命周期污染防治的逻辑链条分析,系统研究了废旧地膜回收过程中的价值生成和绩效损失途径,提出地膜污染防治典型合作模式与治理路径。[结果]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培育环保意识和市场,通过补贴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但会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造成政府在生产环节的绩效损失。[结论]在典型农用地膜污染治理模式中,政府主导型、混合型模式适合废旧地膜回收机制建立初期,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调动市场资源,建立起“生产—回收”的市场内循环机制;在市场内循环机制建立成熟后,一般由政府主导型转为混合型,并在混合型后期逐步过渡为生产者主导型,使得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成为一个非政府主导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
以绿色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重要内容。推动乡村绿色经济发展,构建生态宜居环境,需要在明晰农村社会科学治理的基础上,厘清乡村经济建设与自然生态宜居的内在逻辑,秉持可持续发展观、生态安全观,打造"农业要强、农民要富、农村要美"的三农新发展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慧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现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还要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生活家园。该书作者对河北省村干部和农民进行调研,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空心村治理、宅基地置换、厕所和厨房改造、垃圾处理、能源利用等一系列问题,探讨村干部和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意愿和愿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可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居环境 生态宜居 美丽乡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薇 韩家金
为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辽宁不断打造生态宜居建设,本文从辽宁生态宜居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措施、对未来发展的新要求入手,全面分析了辽宁生态宜居建设的情况,发现了缺乏长期监管机制、缺乏基础设施建设、缺少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也采取了相应措施;未来;对发展模式、政策制定、保障方式、运行方式等提出新的要求,以期通过对辽宁生态宜居的建设,为辽宁经济带来更多的增长点。
关键词:
辽宁 生态宜居 环境治理 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松睿 曹迎
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乡村生态宜居问题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四川都江堰精华灌区103个林盘为样本,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川西林盘生态宜居性的评价体系和模型,通过构建由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和居住条件4个维度、16个指标因子组成的判断矩阵,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排序。分析结果表明,"乡村振兴"视角下,在农村生态宜居性评价要素中,生态价值(0.3945)>居住条件(0.3671)>美学价值(0.1354)>社会价值(0.1029)。具体而言,植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生活垃圾处理、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川西林盘生态宜居评价中占据首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文中提出从新型乡村功能拓展、乡村多元功能协同和乡村生态经济体系建设三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生活垃圾和生活燃料污染治理、防止水体质量恶化、保持景观的自然性以及林盘民居的乡土特色、发展庭园经济、推进林盘旅游产业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凌婷 徐嘉辉 谢小军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离不开打造生态宜居的环境,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需注重如何普及“农村美”的理念,打造具有生态友好、资源节约特征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这就需要农村社会各界积极加强生态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不再是单纯独立的生态治理及修复工程,在其治理过程中还需要保障农村经济增长及社会运行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本文从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着手,剖析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对策,为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环境 污染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谭乾权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生态保护的突出短板。尤其是作为农村生态系统重要组成的土壤污染。强化农村土壤污染治理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粮食安全生产的内在要求,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乡村全面振兴和民族永续发展。本文在梳理农村土壤污染现状基础上,对农村土壤污染问题进行溯源分析,结合乡村生态振兴战略提出农村土壤污染治理之策,以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带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生态振兴 土壤污染 绿色发展 污染治理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定松
贫困存在多种原因,返贫困防治应瞄准根源,多视角精准施力。从政府角度来看,后续政策支持缺乏、对扶贫"政绩指向"的错误理解、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三变改革"中遭遇市场风险等会导致农民返贫。对农民而言,懒散思想、自身素质和观念、不可抗力因素、就业创业失败也会导致返贫。因此,政府应该改变资金与物质扶贫方式,以产业支撑助推返贫困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和教育扶贫开发实践,以实现共同发展的扶贫目标。与此同时,还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升治愚、扶智力度,加强乡贤文化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贫困 防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伟娟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点,在于教育。推动乡村教育振兴,应充分认识乡村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充分挖掘乡村教育发展潜能、充分激发乡村教育发展活力,进而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教育,对农村学校的建设、乡村教育的发展等提出明确要求,因此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乡村振兴有了切实的教育保障。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意见》通过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着力打通乡村人才发展梗阻,为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夯实制度基础。主要内容《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国强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发展,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起步晚,具有污染来源复杂性和污染成因普遍性等特点,缺乏必要的法律防治手段。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难执法不严以及农民法律意识不足等问题,这给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带来了困难。为此,本文从我国农村污染防治法律建设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营造可操作的环境司法环境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 污染控制 法律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霞 胡敬
在我国,农村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有生活垃圾污染、养殖业和种植业固体废物污染,我国的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律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和《农业法》为基础,配套以单行法规,对农村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没有形成法律体系,完善立法是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关键所在,要确立环境公平的基本立法理念,同时完善具体原则和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