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7)
2023(7420)
2022(6082)
2021(5849)
2020(4615)
2019(10464)
2018(10242)
2017(20465)
2016(11180)
2015(12293)
2014(12169)
2013(12055)
2012(11244)
2011(10340)
2010(10692)
2009(9966)
2008(9835)
2007(9249)
2006(8645)
2005(7650)
作者
(30280)
(26061)
(25626)
(24497)
(16172)
(12404)
(11396)
(9976)
(9856)
(9358)
(8849)
(8412)
(8107)
(8068)
(8032)
(7679)
(7674)
(7528)
(7418)
(7284)
(6496)
(6490)
(6311)
(6109)
(6009)
(5894)
(5868)
(5518)
(5333)
(5246)
学科
(49218)
(48521)
经济(48482)
(42146)
农业(32801)
管理(27876)
(20565)
企业(20565)
业经(17105)
中国(14595)
方法(13632)
(12381)
农业经济(12372)
数学(12295)
(12181)
地方(12131)
数学方法(12128)
(11754)
(10295)
及其(9928)
(9561)
农村(9543)
政策(9484)
(9372)
劳动(9355)
方针(9134)
(9030)
贸易(9027)
(8879)
发展(8843)
机构
学院(160252)
大学(152176)
(72543)
经济(71119)
管理(63742)
理学(54969)
研究(54853)
理学院(54504)
管理学(53782)
管理学院(53485)
(46386)
中国(44756)
农业(34668)
(32189)
科学(30571)
(30556)
业大(28750)
(27129)
中心(26734)
(25980)
财经(24297)
研究所(24108)
(22127)
农业大学(21000)
经济管理(20624)
经济学(20378)
(20335)
师范(20221)
(19913)
(19796)
基金
项目(101966)
科学(81445)
研究(80755)
基金(73802)
(62661)
国家(61948)
科学基金(53621)
社会(52667)
社会科(49492)
社会科学(49484)
(40976)
基金项目(38563)
编号(35426)
教育(34967)
(32694)
自然(31820)
自然科(31051)
自然科学(31046)
自然科学基金(30502)
资助(29453)
成果(28987)
(28235)
(23981)
(23338)
课题(23146)
重点(21889)
(21622)
国家社会(21417)
(21217)
(20878)
期刊
(91344)
经济(91344)
(54259)
研究(47430)
中国(37182)
农业(36712)
(22361)
科学(22344)
业经(22033)
(21329)
金融(21329)
学报(21273)
管理(19267)
大学(18128)
学学(17532)
(15774)
农业经济(14893)
教育(14752)
农村(14515)
(14515)
问题(13141)
技术(12964)
经济研究(11552)
财经(11502)
世界(10723)
(10078)
经济问题(9976)
(9854)
农村经济(9521)
社会(8786)
共检索到251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郝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 ,进一步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月水  
文章对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智勇  梅建明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 ,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 ,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以及加入 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政府支持 ;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良  金彦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康熙  
本文根据新疆特殊文化背景和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新疆没有像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在建设中依靠东部地区的发展理念,脱离了本地区的文化背景,淡化了民族文化差异。新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使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认同,并重视文化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运战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育才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致富、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走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误区,形成统一的认识框架,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并在此框架下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劳动社保制度改革,以及户籍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保证社会的和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锦国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彭信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到本世纪末能不能再增加500亿公斤粮食,上一个新台阶,农村小康能不能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影响着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形成原因及转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士海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鲁士海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大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0%,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丹  陈会玲  
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主要从发展环境的创造、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工业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培育、以及国际劳动力市场的拓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