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3)
- 2023(10966)
- 2022(8785)
- 2021(7941)
- 2020(6784)
- 2019(15005)
- 2018(15002)
- 2017(28800)
- 2016(15629)
- 2015(17513)
- 2014(17497)
- 2013(17293)
- 2012(15618)
- 2011(13745)
- 2010(14035)
- 2009(13540)
- 2008(13753)
- 2007(12940)
- 2006(11627)
- 2005(10703)
- 学科
- 业(80915)
- 企(74697)
- 企业(74697)
- 济(68353)
- 管理(68257)
- 经济(68174)
- 业经(28074)
- 财(27295)
- 农(26522)
- 方法(26421)
- 务(20283)
- 财务(20223)
- 财务管理(20200)
- 制(19676)
- 企业财务(19141)
- 农业(18882)
- 数学(18581)
- 数学方法(18438)
- 中国(18283)
- 技术(16444)
- 体(14669)
- 策(14544)
- 划(14461)
- 和(13578)
- 理论(13196)
- 体制(12988)
- 企业经济(12274)
- 经营(11961)
- 地方(11142)
- 技术管理(10749)
- 机构
- 学院(225556)
- 大学(218855)
- 济(97077)
- 经济(95188)
- 管理(92467)
- 理学(78324)
- 理学院(77613)
- 管理学(76684)
- 管理学院(76256)
- 研究(67981)
- 中国(57083)
- 财(50722)
- 京(45437)
- 财经(38561)
- 江(36949)
- 科学(36894)
- 农(35414)
- 经(34857)
- 所(32688)
- 中心(32343)
- 业大(29749)
- 经济学(29027)
- 州(28606)
- 研究所(28442)
- 北京(28322)
- 财经大学(28148)
- 农业(27338)
- 商学(26539)
- 商学院(26295)
- 经济学院(26062)
- 基金
- 项目(139707)
- 科学(112258)
- 研究(107966)
- 基金(102037)
- 家(85909)
- 国家(85028)
- 科学基金(75825)
- 社会(70906)
- 社会科(67010)
- 社会科学(66994)
- 省(56004)
- 基金项目(54005)
- 教育(49169)
- 自然(46764)
- 自然科(45689)
- 自然科学(45678)
- 自然科学基金(44946)
- 划(44597)
- 编号(44155)
- 资助(40596)
- 成果(35804)
- 制(33359)
- 业(33187)
- 创(32401)
- 部(31350)
- 重点(30745)
- 课题(30440)
- 发(29504)
- 创新(29380)
- 国家社会(29102)
- 期刊
- 济(119631)
- 经济(119631)
- 研究(68249)
- 中国(51962)
- 财(44542)
- 管理(41460)
- 农(35553)
- 科学(27671)
- 学报(26339)
- 农业(24091)
- 融(23230)
- 金融(23230)
- 教育(22948)
- 技术(22843)
- 业经(22175)
- 大学(22125)
- 学学(20859)
- 财经(20179)
- 经济研究(17523)
- 经(17425)
- 问题(15235)
- 业(14520)
- 技术经济(13261)
- 财会(12934)
- 现代(12261)
- 会计(11553)
- 世界(11387)
- 贸(11055)
- 商业(10978)
- 经济管理(10766)
共检索到357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卫国 刘林瑞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雄 田力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劳动用工诚信建设是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意义重大。我国当前面临的劳动用工诚信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为道德问题,更多的与制度短缺和制度不当有关。从制度层面寻求破解失信问题是必由之路,劳动用工诚信建设归根结底需要依法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目前,劳动用工诚信法律保护显示度不足,无论是理论与制度,还是现实与将来,都迫切需要我国应当加快依法构建劳动用工诚信制度保障体系。改革基本思路是:厘清我国劳动用工诚信法律规制现状及主要问题;采取针对性强的"一揽子"法律建设与改革措施。同时,加强用人单位诚信用工文化建设,引导劳动者依法诚信维权,把握政府对媒体报道的主动权。
关键词:
劳动用工诚信 法律规制 制度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志学
分析了影响科研诚信发展的四个方面;回顾了各国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方面的实践和经验;提出坚持科学共同体自律为主,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良好的科研诚信环境的五个方面。
关键词:
科研诚信 创新型国家 制度 科学共同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涂争鸣
主体内在的诚信德性还需外在适宜的社会环境来配套和维护。不仅需要法制的辅佐,还需要企业制度等全面支持。完善以诚信为理念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主体间诚信关系生成和互动的良好宏观环境之一。
关键词:
企业 诚信 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季燕霞
诚信缺失行为的本质是利益侵害。无论是在市场交易领域还是在公共物品供给的政治过程,不守信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与遏制,其巨大的负面示范效应必然会扩散开来,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导致社会诚信的生态危机。社会诚信建设至关重要的是利用人类自身对利益的理性衡量和评估,构建利益约束机制。我国应有效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特别是健全社会行为主体的信誉制度、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问责制度、强化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社会诚信 制度道德 约束机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梦军 冉戎
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已成为市场失范行为的治理新方式。在"以利围权"愈演愈烈的背景下,运用285个地级市信用监管数据,就信用监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治理成效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组织制度理论,分别从认知合法性和规范合法性角度探讨社会诚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高质量社会诚信制度建设显著降低了企业腐败水平,相对不完善的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对企业腐败行为并无显著抑制作用。企业对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及其他组织诚信行为认知越充分,越倾向于遵守诚信相关管理制度,抑制自身腐败行为;地区传统文化等规范压力越大,地区诚信制度对企业腐败的抑制作用越显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璐
基于对诚信成本概念的诠释,分析了诚信成本对消费群体、诚信企业和非诚信企业福利效应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推导,探讨了在监督机制不完善、中小型企业分布广泛、投机偏好增强的经济背景下,企业诚信成本提高诱发产品质量不安全产生的必然性,并提出如何通过完善诚信评价体系,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完善市场结构等方法来降低企业诚信成本,规避产品质量风险。
关键词:
诚信成本 产品质量 制度规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赵磊 刘文华
劳动关系主体的失信成为劳动争议频发、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诚信问题已成为制约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功利"的评价体系、"滞后"的制度建设以及"杂乱"的规制监管体系是导致劳动关系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诚信是一个集道德、政治、法律于一身的概念,因此,劳动关系诚信法治化建设必须以德治为"先锋",以法治为"后卫",以监督为"守门员",共同捍卫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劳动关系之和谐稳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诚信 法治化 法治德治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工程担保制度是保障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的履行中诚信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市场化信用制度。对这项制度的研究与推广不仅是我国在加入WTO后的形势下与国际市场经济秩序接轨的需要,也是解决我国建设领域市场信用缺失这一严峻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为广大人民所深恶痛绝的招标中的腐败与黑箱操作、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和“豆腐渣工程”,以及当前党和政府已下决心集中解决的工程款拖欠问题等,都是建设领域中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塑造建设领域中的诚信不能仅仅依靠道德说教,而必须依靠扎扎实实的并且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市场信用制度建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军波 董常亮
企业诚信实质上是市场交易博弈均衡选择的结果。文章探讨了企业诚信的成因及其特点,并就如何培育企业诚信文化,构建诚信型组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诚信 博弈均衡 诚信组织 建设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鹏
本文阐述了企业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应从构建诚信文化、领导率先垂范、构建诚信体系、优化组织架构等六个方面深入推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丁媛媛 张克俭
本文将对诚信在企业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现阶段诚信缺失的原因作简要论述,并试图通过对企业诚信实现机制的论述为企业的诚信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企业诚信 作用 缺失原因 实现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敏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观不仅具备道德属性,还具备经济属性,从中西诚信观在社会基础、维系机制、达到的目的不同可以看出这一重要区别。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应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从多方面着手:从内部明晰产权制度,提高信用管理水平;从外部完善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构建有效的法律环境;从中国自身国情而言要德性诚信与契约诚信并存,实现"义利并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