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6)
2023(7450)
2022(6351)
2021(5662)
2020(4513)
2019(10470)
2018(10287)
2017(19372)
2016(10638)
2015(11925)
2014(11986)
2013(11987)
2012(11820)
2011(10882)
2010(11327)
2009(10365)
2008(10410)
2007(9506)
2006(8986)
2005(8797)
作者
(31962)
(26579)
(26315)
(24935)
(16857)
(12699)
(12014)
(10208)
(10204)
(9870)
(9097)
(8815)
(8666)
(8545)
(8304)
(8159)
(7879)
(7608)
(7584)
(7567)
(6927)
(6625)
(6493)
(6159)
(6036)
(5951)
(5877)
(5821)
(5480)
(5286)
学科
(51458)
经济(51399)
管理(27861)
(27469)
地方(20018)
中国(19600)
(19566)
企业(19566)
(16671)
业经(12895)
方法(11815)
农业(11483)
地方经济(11023)
(10479)
银行(10465)
(10451)
(10333)
(10246)
金融(10246)
(10234)
(9774)
数学(9527)
数学方法(9353)
(9313)
(9225)
贸易(9211)
(8770)
环境(8470)
技术(7747)
发展(7702)
机构
学院(151357)
大学(149440)
(64610)
经济(63131)
研究(61016)
管理(53589)
中国(48684)
理学(43187)
理学院(42547)
管理学(41865)
管理学院(41557)
(37375)
科学(35575)
(32192)
(31035)
研究所(28198)
中心(27334)
(26889)
(26148)
北京(25659)
(22990)
师范(22813)
财经(22305)
(21877)
(21310)
(20926)
业大(20870)
农业(20238)
(19952)
经济学(18730)
基金
项目(89353)
科学(69706)
研究(69491)
基金(61146)
(52691)
国家(52136)
科学基金(43737)
社会(43277)
社会科(40930)
社会科学(40922)
(36170)
基金项目(31576)
(30852)
教育(30698)
编号(28930)
(26401)
自然(25654)
成果(25123)
资助(25091)
自然科(25002)
自然科学(24998)
自然科学基金(24491)
课题(22071)
发展(21743)
(21347)
重点(20678)
(18749)
(18720)
(17879)
创新(17554)
期刊
(88286)
经济(88286)
研究(55694)
中国(42792)
(27394)
教育(23241)
管理(23229)
(22860)
学报(21289)
科学(20832)
(20686)
金融(20686)
农业(18412)
大学(16475)
业经(15895)
学学(14901)
技术(14448)
经济研究(13361)
问题(11863)
财经(10994)
(9588)
(9430)
(9175)
图书(8707)
国际(8467)
(8268)
世界(8195)
(7795)
论坛(7795)
技术经济(7647)
共检索到270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弘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协同潜能。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增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孙久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强等专家学者,...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弘  
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京津冀区域优势互补、打造以创新为特征的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的战略需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理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抓住核心问题,统筹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在工作机制、交通体系建设、新一代卫星城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化、利益共享机制五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完善自上而下、上下贯通、强有力的协同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交通一体化建设,消除阻碍协同发展的软性制度约束,为要素流动扫清障碍,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引导基金,有效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开忠  
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事业。这在社会生产力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当今社会尤为如此。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把教育协同发展放在支撑和引领位置。实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以下四个方面是关键。一是建立健全京津冀教育发展协同体制。深化改革京津冀高考招生制度,有序形成统一的京津冀高考招生圈;深入实施"互联网"战略,完善区域智慧教育基础结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庆芳  周立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自提出以来,便受到各方的广泛重视。各界普遍将经济界协同发展战略视为京津冀三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契机,尤其是河北省更将其看作是自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希望借此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的要素整合和经济互动似乎并未达到各方的预期。进入"十三五"以后,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的内涵、动力、路径和格局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尤其是河北面临经济转型升级和"去产能"的双重压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面临巨大挑战,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目标、路径和实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孙虎  乔标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研究产业协同发展既有实践需要,也有理论价值。协同发展是区域多目标下的共赢,其意味着各自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感应。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价值取向单一、市场活力弱、河北承接转移能力差等困境。未来在诸多保障措施中,应特别重视京津冀三地增量利益共享机制、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及新兴产业培育等。在未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能对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度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河北的经济主要受自身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影响,北京对其影响非常有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姚峰  范红辉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河北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此,河北省必须明确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五大着力点,即建立专门对接的组织机构,科学制定对接的实施规划,建立经常性互访的对接机制,明确全面对接的主战场,确定金融资本、人才技术、产业项目这三个强力对接的重点内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开忠  
"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京津冀区域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联治等方面蕴藏着巨大的协同潜能。为更好地推进这一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并增进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我们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人民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孙久文、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都市郊区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张强等专家学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傅志华  石英华  封北麟  于长革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深入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认为,"十三五"时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争取国家资金、出台政策、落实项目等固然重要,但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源在于现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本文在全面分析"十三五"时期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形势以及潜在的风险与成本的基础上,指出"十三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强调在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对接协调机制的基础上,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府治理,改进治理机制,并试图从政绩考核、财税、土地、人才、公共服务、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一些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宇  赵雲泰  
京津冀地区处于我国3个"增长极"所在区域之一,在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它对于调整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土地开发强度是衡量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政府实施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目前,京津冀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宣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强调在2015年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有良好开局。当前我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潜力巨大。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同均衡发展是改善民生的需要,同时也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增长点的需要,是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之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常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伞锋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会,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到重大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既破解了三地发展的瓶径,也为全面深化改革打开了一扇窗,找到了切入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涉及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许多方面,对于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马俊炯  
本文分析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方向及路径。从必要性来看,三地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动力的必然要求,是减少重复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地发展中面临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必然选择。从可行性来看,三地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产业发展处于不同梯度,存在一定互补性,为实现区域内产业合理分工、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利用潜力模型计算得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潜力值,根据不同潜力能级划定出三地开展产业合作的空间圈域——京津核心区,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石家庄、邯郸产业协作区和秦皇岛、邢台、衡水、张家口、承德联动支撑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爽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新形势下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发挥金融的先导作用,努力实现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并以此服务于区域经济的融合与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京津冀金融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彦明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在体制机制、系统动力方面存在瓶颈制约。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探索协同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综合施策,从规划同编、分工同链、市场同体、科技同兴、金融同行、交通同网、生态同建、公共服务同享等方面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周成虎  方创琳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提供示范和样本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促进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