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
2023(69)
2022(52)
2021(70)
2020(54)
2019(125)
2018(133)
2017(217)
2016(126)
2015(138)
2014(132)
2013(143)
2012(132)
2011(117)
2010(124)
2009(100)
2008(125)
2007(135)
2006(94)
2005(75)
作者
(287)
(267)
(264)
(226)
(165)
(129)
(111)
(106)
(91)
(91)
(86)
(84)
(82)
(74)
(74)
(73)
(71)
(69)
(68)
(68)
(67)
(67)
(65)
(60)
(60)
(59)
(58)
(58)
(57)
(56)
学科
管理(854)
(599)
企业(599)
(582)
(432)
(361)
财务(361)
财务管理(358)
企业财务(335)
(260)
经济(260)
(168)
(149)
经营(149)
(148)
银行(148)
决策(132)
制度(132)
(132)
方法(130)
(126)
业务(101)
数学(98)
数学方法(97)
(93)
物价(92)
银行制(92)
计划(87)
人事(85)
人事管理(85)
机构
大学(1267)
学院(1250)
管理(640)
中国(516)
(480)
(462)
经济(454)
理学(449)
理学院(444)
管理学(443)
管理学院(438)
研究(369)
公司(347)
(309)
(299)
(264)
有限(258)
银行(255)
中心(252)
(248)
(242)
财经(227)
有限公司(223)
(210)
人民(209)
北京(202)
(201)
(199)
科学(195)
(185)
基金
项目(607)
研究(465)
科学(462)
基金(413)
(345)
国家(340)
科学基金(319)
(268)
社会(246)
自然(238)
社会科(237)
社会科学(237)
基金项目(231)
自然科(231)
自然科学(231)
自然科学基金(228)
教育(218)
(189)
编号(189)
资助(171)
成果(170)
管理(160)
项目编号(138)
人文(134)
科研(132)
重点(132)
(131)
(125)
(122)
课题(119)
期刊
(731)
经济(731)
(626)
中国(535)
研究(433)
管理(332)
会计(315)
(311)
金融(311)
(205)
财会(199)
与会(178)
财务(178)
会通(154)
通讯(154)
科学(138)
(137)
理论(131)
学报(128)
技术(128)
教育(125)
实践(124)
(124)
(120)
大学(116)
(116)
财政(116)
经济师(114)
价格(112)
财经(112)
共检索到2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兰军  
严重的通胀预期必然会误导公众即期和未来的投资、消费和储蓄行为,引发盲目的资产投资、投机和保值性消费热潮,甚至有可能引发物价的全面上涨,产生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培源  
当前我国物价持续上扬,通胀预期压力不断加大,成为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也是最为紧迫的任务。该文从流动性过剩、外部输入因素、成本推动和需求拉动、市场化改革滞后四个方面分析当前通胀的原因,并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市场化改革四个方面提出应对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增强的应对之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前荣  
基于VAR模型的物价波动成因的实证分析显示,1992年以来货币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为70.03%,货币始终是影响我国物价的主要因素;但2003年以来,影响物价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物价上涨主要由劳动力成本、通胀预期和货币因素共同拉动,其对CPI的贡献率分别为39.97%、26.73%和25.19%,输入性通胀因素对CPI的贡献率为8.11%。现阶段稳定物价水平不仅要注重控制货币供应,更应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通胀预期的管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武白苹  
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通胀压力逐步有所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表明我国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钟涛  
本文分析了通胀预期的表现形式,重点探讨了通胀预期与物价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通胀预期对不同种类的价格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消费品价格变化影响较小,CPI对通胀预期缺乏敏感;对企业生产品价格影响程度远大于对消费品价格的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房价是当前资产价格上涨的领头羊和资产泡沫形成的加速器。因此,控制房价是抑制资产泡沫的核心,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键。高收入阶层的投资性需求及由此诱发的"超买"现象,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是一种干扰甚至破坏,应作为需求抑制政策的目标对象;对初次购房需求和改善型需求应制定"最优惠"的支持政策。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健,在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正向政策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国内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上游产品价格快速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好于年初的预期,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在10月20日召开的全球商报经济论坛上,央行副行长马德伦表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弘  
当前物价上涨的特点及抑制通胀的对策马弘一、当前物价上涨的特点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物价涨幅一直居高不下,出现了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发展膨胀”的特点。从上海看全国,今年来物价变动表现为这样四个特点:1.物价上涨起点高,且各月升幅坚挺。今年头...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宋慧中  侯世宇  
在刚性需求条件下,缺乏供给弹性的商品存在着可观的经济租金,而过量流动性为金融资本竞相追逐经济租金提供了货币基础,这是此轮物价结构性上涨的根源所在。若相关商品供求弹性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物价结构性上涨在中长期内将是一种常态,此时单纯的回收流动性等总量调控措施只具有短期性的效果。今后,宏观政策的着眼点应当由以需求管理为主转向以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只有通过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缓解结构性通胀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不利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胡军  郭峰  龙硕  
本文将经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引入通胀惯性和通胀预期共存的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框架,通过空间动态面板模型计量方法考察我国地区通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我们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发现,使用拟最大似然函数方法估计空间动态面板模型明显优于用于估计动态面板模型的向前正交离差广义矩方法。分析发现,消费者物价指数和零售商品物价指数空间传染性较强,GDP平减指数空间相关性较弱。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较好地拟合了我国通胀的运行机理,其中,在影响当期通胀水平上,通胀惯性明显占优于通胀预期,治理通胀必须承受必要代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温桂芳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时强调,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稳定价格总水平。流动性过剩、投机资金炒作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去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总水平上涨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司颖华  肖强  
通胀预期是通胀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基于动态因子模型构建了我国物价预警综合指数,并将其作为我国通胀预期的代理变量。然后,基于互谱分析,测度了通胀预期对CPI的影响关系。进一步基于小波变换,从不同的周期上,分析了通胀预期与CPI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从短期来看,通胀预期超前于CPI大约0.45个月,即通胀预期对CPI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且我国通胀预期变动是CPI变动的Granger因。从长期来看,通胀预期与CPI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并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温桂芳  
2007年,我国物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CPI上涨约4.8个百分点.其翘尾因素对今年的影响约3.5个百分点。不仅如此,今年物价仍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其一,食品价格上涨仍呈继续蔓延之势。虽然从2004年以来粮食连续4年获得丰收。但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结构和食品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导致对粮食的需求增加,粮食的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以及存在气候等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都导致我国粮食难以做到较大幅度的增产。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市场粮价居高不下,这都成为推动粮食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茂德,章满意,刘敏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制经济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加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物质技术实力,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成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任务的需要。为此,必须对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定期清查,使其发挥效益,不断增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