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75)
- 2023(2811)
- 2022(2413)
- 2021(2325)
- 2020(2119)
- 2019(4857)
- 2018(5052)
- 2017(8977)
- 2016(5396)
- 2015(6337)
- 2014(6414)
- 2013(6472)
- 2012(5912)
- 2011(5203)
- 2010(5600)
- 2009(5457)
- 2008(5795)
- 2007(5637)
- 2006(5322)
- 2005(5152)
- 学科
- 管理(27312)
- 业(21532)
- 企(19560)
- 企业(19560)
- 济(15374)
- 经济(15345)
- 财(10065)
- 制(8149)
- 务(6706)
- 财务(6680)
- 财务管理(6659)
- 企业财务(6286)
- 银(6039)
- 银行(6032)
- 农(5684)
- 行(5594)
- 方法(5538)
- 中国(5413)
- 度(5385)
- 制度(5384)
- 策(4908)
- 业经(4786)
- 划(4637)
- 理论(4497)
- 经营(4429)
- 人事(4057)
- 人事管理(4056)
- 农业(3994)
- 体(3963)
- 和(3862)
- 机构
- 大学(69958)
- 学院(69005)
- 管理(30592)
- 济(24432)
- 经济(23448)
- 理学(22924)
- 理学院(22668)
- 管理学(22451)
- 管理学院(22262)
- 中国(21933)
- 研究(21069)
- 财(17431)
- 京(16201)
- 江(14789)
- 中心(12462)
- 州(11890)
- 科学(11354)
- 财经(11232)
- 省(11168)
- 所(10624)
- 北京(10619)
- 银(10064)
- 经(9955)
- 银行(9704)
- 农(9642)
- 行(9107)
- 人民(9046)
- 范(8921)
- 研究所(8899)
- 师范(8844)
- 基金
- 项目(35059)
- 研究(27889)
- 科学(27051)
- 基金(24227)
- 家(20029)
- 国家(19783)
- 科学基金(17386)
- 社会(16176)
- 社会科(15231)
- 社会科学(15226)
- 省(13851)
- 教育(13495)
- 编号(12528)
- 基金项目(12457)
- 成果(11847)
- 划(11355)
- 自然(11093)
- 自然科(10812)
- 自然科学(10811)
- 自然科学基金(10615)
- 资助(10545)
- 课题(8869)
- 项目编号(8035)
- 部(7718)
- 年(7510)
- 性(7476)
- 重点(7409)
- 大学(6834)
- 创(6825)
- 教育部(6808)
共检索到136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奕宏
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地区间均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均等化功能不强,资金分配不科学,转移支付形式繁多、透明度差等问题。"十二五"期间,要构建结构优化、分配规范、激励监督有力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议从以下方面作进一步完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文艳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支付服务作为银行传统服务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第三方非银行支付机构作为供给主体的新业态。作为新生事物的非银行支付在提高支付服务便捷性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支付便捷性的漏洞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支付转移机制的信心。本文基于支付机构之间业务合作客观现实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从备付金互转角度管住支付机构业务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支付机构 备付金 互转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文艳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支付服务作为银行传统服务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第三方非银行支付机构作为供给主体的新业态。作为新生事物的非银行支付在提高支付服务便捷性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支付便捷性的漏洞实施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已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支付转移机制的信心。本文基于支付机构之间业务合作客观现实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从备付金互转角度管住支付机构业务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支付机构 备付金 互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罗辉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称转移支付制度)是公共财政履行职能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由之路。根据作者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夏先德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如何发挥好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政府间财政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和纽带,是实现事权与财力相匹配的重要财政制度安排。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关键环节,是健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希旗 黄元元
转移支付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的收入能力和支出需求的不一致,以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为目标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构建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财政 市场经济 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叶卫萍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农村资源相对短缺、农民素质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农村经济落后使得国民经济发展受阻。农村改革与转移支付事关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其现状、原因、对策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
农村改革 转移支付 思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姚怡昕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以来,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财力性转移支付的确立和完善,改变了此前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一对一"谈判、"讨价还价"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增强了财政管理体制的系统性、合理性,减少了中央对地方补助数额确定过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齐云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间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 ,目的是实现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基本一致。本文分析了中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支付额的确定缺乏科学依据、支付力度不足、调节功能微弱的问题 ,提出了建立科学规范的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构想。具体做法是 :用因素法代替基数法来确定各地的转移支付额 ;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重点 ,以专项转移支付相配合 ,以特殊性转移支付作补充 ;逐年降低直至取消税收返还 ,逐年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量 ,清理现行分散在各预算科目中的专项补助 ,将其规范为“整块拨款”和“配套拨款”。最后还提出了测算财政标准收入能力和财政标准支出需求的公式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兰英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财政体制的必然产物,但我国的转移支付仍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必要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作深入的研究探讨,寻求解决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
政府间转移支付 基数法 因素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周俊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处理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实现各地财力均衡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手段。我国目前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虽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着不规范、力度小和功能弱等缺陷。为此,应借鉴国际上的有效做法,从法律上合理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和支出范围,大力推进转移支付立法,依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中的机构设置和监督机制,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巫建国
“转移支付制”是中央财政为了实现区域间与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将自己的收入按一定的标准拨给地方的财政支出政策。 我国目前正待启用“转移支付制”,将由片面强调微观公平,走向注重实施宏观公平,并将成为促进财政分配供需平衡、结构优化的内在稳定器。然而,与此同时,必须在运用“转移支付制”时,把握好政策方向,真正做到国民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林 李涛 赵艳丽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加,环境污染愈益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在探索有关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其中,开征环境保护税成为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略。文章在分析我国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效应的基础上,评析我国现行有关环境保护的税费政策,并借鉴西方国家的可行作法和有益经验,对我国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提出初步设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伟
在现代社会中,财政转移支付是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最为有效的宏观工具,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而目前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由于自身的一些制度性缺陷,在促进收入分配均等化方面依然任重道远。若以完全均等化为目标进行制度重建,可能会由于利益的剧烈调整,加剧地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同时还会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挺 何利辉
借助于德国横向转移支付的思想,在非市场环境主义的框架下,设计针对中国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生态受益区和生态保护区,采取"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建立中国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并设计相应的机制和政策,保证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并对各地区产生激励约束效果,最终促使各个地区保护生态环境从被动变为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