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90)
- 2023(4080)
- 2022(3526)
- 2021(3329)
- 2020(2648)
- 2019(6108)
- 2018(6018)
- 2017(12220)
- 2016(6662)
- 2015(7392)
- 2014(7464)
- 2013(7274)
- 2012(7015)
- 2011(6282)
- 2010(6544)
- 2009(6111)
- 2008(5983)
- 2007(5499)
- 2006(5002)
- 2005(4649)
- 学科
- 济(24934)
- 经济(24914)
- 管理(19677)
- 业(18736)
- 企(15072)
- 企业(15072)
- 方法(9516)
- 数学(8693)
- 数学方法(8550)
- 农(8499)
- 财(7658)
- 贸(7338)
- 贸易(7332)
- 中国(7264)
- 策(7259)
- 易(7206)
- 制(5841)
- 地方(5804)
- 及其(5403)
- 银(5393)
- 银行(5390)
- 业经(5364)
- 政策(5211)
- 行(5207)
- 农业(5123)
- 融(4842)
- 金融(4842)
- 税(4777)
- 税收(4639)
- 收(4607)
- 机构
- 学院(92026)
- 大学(89977)
- 济(41708)
- 经济(40745)
- 管理(35215)
- 研究(32630)
- 理学(29216)
- 理学院(28951)
- 管理学(28523)
- 管理学院(28347)
- 中国(27827)
- 财(21783)
- 京(18330)
- 科学(17686)
- 所(16354)
- 财经(16007)
- 中心(15791)
- 江(15396)
- 经(14501)
- 研究所(14362)
- 农(13805)
- 经济学(12817)
- 州(12042)
- 北京(11890)
- 院(11826)
- 财经大学(11710)
- 范(11655)
- 师范(11546)
- 经济学院(11499)
- 银(11382)
- 基金
- 项目(55196)
- 科学(43832)
- 研究(42913)
- 基金(40018)
- 家(33744)
- 国家(33451)
- 科学基金(28886)
- 社会(26914)
- 社会科(25572)
- 社会科学(25570)
- 省(21237)
- 基金项目(19863)
- 教育(19739)
- 编号(18157)
- 划(18074)
- 自然(17954)
- 资助(17802)
- 自然科(17525)
- 自然科学(17517)
- 自然科学基金(17218)
- 成果(15916)
- 课题(13058)
- 部(12650)
- 发(12424)
- 重点(12272)
- 策(11921)
- 性(11645)
- 创(11351)
- 项目编号(11003)
- 教育部(10980)
共检索到152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一段时期以来,针对外需明显减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国家及时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仍然十分严峻,外需下滑,内需不振,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增长还没有形成内在稳定回升的态势。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不断显现,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速下降,美国面临财政悬崖风险,国际大宗商品和金融市场可能持续动荡,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长岩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要按照"总量稳健、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原则落实好稳健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如何正确把握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内涵,有针对性地加强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黄敏
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央行应对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种种举措,本文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逐渐趋稳,与央行稳健货币政策的预调微调措施密切相关,解释了稳健货币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宏观效应上的区别。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逆周期 预调微调 宏观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鹏博
2011年第三季度,人民银行首次提出货币政策适时适度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主干道,对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支付清算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预微调机制的提出背景,探讨了支付清算安排与预微调之间的理论关系,并采用Panel Data模型证实了通过支付清算安排为货币政策预微调提供借鉴依据的可行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预微调机制 支付清算安排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鹏博
2011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同时密切监测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那么,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预微调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金融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和资金汇划的主干道,是否能够通过应对流动性风险的清算安排获取预微调机制的参考信息。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支付清算系统 货币政策 预微调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宋海林 杨文化
如何通过微调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宋海林杨文化一、微调的主要依据与工具选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除受制于其它条件的实现外,关键之一是能否根据当时的经济运行状态做到适时适度的微调,即通过政策工具的灵活使用,达到既定调控目标,或消减经济运行对政策目标的偏离。...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方友林 陈茉
资产泡沫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将资产价格更多地纳入货币政策的视野,符合现代全球经济变化的趋势,对促进金融经济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目前我国实体经济复苏根基未稳的情况下,针对房地产和股市的双泡沫,货币政策微调的目标应该定位于在维持一定程度资产泡沫的同时打消市场对资产价格单边上涨的心理预期,逐步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通过实体经济的进一步复苏来维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平衡。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产泡沫 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子勋
在资金"旱情"持续不见缓解的背景下,央行仍坚持持续收紧流动性的态度,显示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可能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此前保证资金面稳中偏松以支持经济增长,转向适度回收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以实现控制社会融资规模过快增长等目标。事实上,从2013年5月下旬至今,央行主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小宇 黄沁怡
在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探究如何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与有效性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平稳增长。基于菜单成本和信息效应理论,构建平滑局部投影(SLP)模型评估不同规模货币政策冲击对产出与通货膨胀的非对称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效应存在冲击规模的非对称性,小规模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产出效应更大;大规模货币政策冲击会在短期内产生更大的价格效应,而在长期其价格和实际产出效应均更小;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明显的利率相依性,低利率时期,货币政策冲击的实际效应更强。因此,央行在加大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力度时应坚持“高频、微调”的货币政策调整模式,现阶段中国尚未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有效性未受影响,但货币当局仍需充分利用央行沟通引导私人部门形成理性预期进而降低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潘敏 周闯 刘姗
本文实证检验了我国中央银行预调微调对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影响,考察了其对构建利率走廊的作用。研究发现,预调微调在总体上平抑了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同时预调和微调两者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影响在结构上具有期限互补的特点。预调通过预期引导缓解了中长期利率的波动,且书面和口头两种操作方式的影响较为一致。微调中的常备借贷便利对超短期利率较好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功能,而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加剧了超短期利率的波动。尽管中期借贷便利总体加大了利率的波动,但其对不同期限品种的作用效果差异明显。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央银行实施的预调微调操作总体上能有效平抑利率波动,降低利率走廊运行成本,有利于实现构建利率走廊的长期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诸建芳
2014年4月22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8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4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一季度GDP增速虽然略超预期,但未来压力不容忽视;就业的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未来房地产投资快速回落对整个投资向下的带动和放缓的状况会比较明显,有必要在政策上做些微调或者预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学工 杜飞轮 刘雪燕
今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仍呈下滑态势,但政策调整的作用开始显现,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回稳迹象,已接近或达到本轮经济下行的低点。但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回升的力度将有限。预计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物价涨幅回落到3%左右。在当前外部市场疲软、内需增长动力不足的态势下,宏观调控要加强政策的微调预调。同时,要留有余地,形成更加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环境。一、对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判断由于受内外需增长放缓、企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锡良 邱泉
从微观层次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刘锡良,邱泉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和配合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进行研究。研究这个问题,至少可分为3个层面,即宏观层、中观层、微观层。宏观层的协调和配合,研究的是两大政策如何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发...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超 林晓乐 马玉洁
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发展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基于经济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货币政策多目标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检验货币政策多目标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和稳定性等控制特性,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多目标的有效性,并且发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可协调性,为研究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发展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运用Simulink建立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发展控制模型,得出要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结论,为当前货币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超 林晓乐 马玉洁
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发展是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证。基于经济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建立货币政策多目标系统仿真模型,通过检验货币政策多目标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和稳定性等控制特性,验证了我国货币政策多目标的有效性,并且发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可协调性,为研究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发展的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运用Simulink建立货币政策多目标协调发展控制模型,得出要保证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降准降息的结论,为当前货币政策实施的科学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