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2)
2023(8298)
2022(6682)
2021(5948)
2020(4911)
2019(10791)
2018(10052)
2017(19469)
2016(9896)
2015(11208)
2014(11129)
2013(11251)
2012(10567)
2011(9371)
2010(9869)
2009(9738)
2008(8822)
2007(7823)
2006(7165)
2005(6800)
作者
(26872)
(22257)
(22069)
(21434)
(14251)
(10395)
(10208)
(8598)
(8393)
(8068)
(7796)
(7304)
(7224)
(7127)
(7076)
(6895)
(6464)
(6323)
(6302)
(5941)
(5779)
(5314)
(5240)
(5219)
(5175)
(5083)
(4702)
(4635)
(4446)
(4421)
学科
(64506)
经济(64465)
管理(34170)
(29752)
(27266)
(25767)
金融(25767)
(25457)
企业(25457)
(23359)
银行(23359)
(22594)
中国(22097)
地方(21552)
方法(18048)
数学(16375)
数学方法(16316)
(14931)
(13536)
财务(13518)
财务管理(13476)
企业财务(12967)
地方经济(12797)
财政(12628)
业经(12073)
(11212)
中国金融(11132)
(10855)
(10281)
(9024)
机构
学院(140846)
大学(138949)
(75446)
经济(74113)
管理(50652)
研究(50166)
中国(47238)
(43403)
理学(42395)
理学院(42010)
管理学(41526)
管理学院(41273)
财经(30133)
(27410)
(27108)
经济学(26187)
科学(24758)
(24490)
中心(24474)
经济学院(23361)
财经大学(22010)
(21795)
研究所(21198)
(19890)
(19630)
金融(19554)
银行(18952)
人民(18071)
北京(17798)
(17727)
基金
项目(83192)
科学(65962)
研究(64581)
基金(61197)
(50763)
国家(50322)
社会(45076)
科学基金(44188)
社会科(43063)
社会科学(43053)
(32578)
基金项目(31347)
教育(27954)
资助(25465)
(25388)
编号(24738)
自然(24237)
自然科(23699)
自然科学(23695)
自然科学基金(23259)
成果(20957)
(19993)
国家社会(19554)
重点(18834)
(18423)
(17874)
(17736)
课题(17698)
发展(17473)
(17226)
期刊
(91475)
经济(91475)
研究(54056)
(38781)
(32454)
金融(32454)
中国(31735)
管理(20566)
经济研究(17036)
财经(16986)
学报(15142)
(14975)
(14681)
科学(14323)
大学(12854)
学学(12527)
技术(11768)
业经(11111)
问题(11106)
会计(8887)
(8822)
农业(8788)
技术经济(8666)
教育(8333)
国际(8271)
财会(8171)
(8065)
财政(8065)
统计(7929)
世界(7810)
共检索到244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经纬  
财政和金融是国家从宏观上集中分配资金的两条重要渠道二者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更多体现的是国家意志;金融作为经济手段,除了国家意志,还体现着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推动财政金融协同,需要遵循各自特点,合理搭配、灵活运用各类政策工具发挥“1+1>2”的政策效应。在政策目标协同上,要以稳定宏观经济为共同目标;在支持对象协同上,要面向实体经济,合力扶持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伟  孙永涛  
近年来,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普惠小微金融遭遇巨大冲击。随着国家“六稳六保”政策目标的提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支持普惠小微金融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财政政策可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直接提升小微企业经营及融资活力,并通过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民间金融三层次传导路径,协同引导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因此,财政金融政策需要围绕其功能影响路径和协同传导机制,从优化金融产品服务保障体系、直接补贴财政政策、普惠小微公共金融体系构建、金融科技和普惠小微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采取有效举措,共同助力普惠小微金融发展。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林  温涛  
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 2005~2016年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发现当前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出西部向东部递减、非粮食主产区高于粮食主产区的区域特征。进一步实证检验金融支持与财政引导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均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中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最大,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财政支农对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的影响效应具有强化作用,加强财政支农与农业信贷、农业保险的协同配合有助于加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因此,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强化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财政支农的促进作用,还需要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引导,加强财政、信贷和保险三者之间的协同配合。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馨苇   谢家智  
基于2009—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检验财政金融协同对研发投入结构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金融协同能够显著改善研发投入结构,且改善作用在财政分权、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以及规模小、国有产权低和吸收能力强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财政金融协同通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和投资效率改善研发投入结构。基于创新环境的拓展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聚集、人才集聚和知识产权保护在财政金融协同与研发投入结构间发挥正向调节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松  曹峥林  王钊  
基于1985~2009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综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与GARCH模型对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及其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显著提高,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西部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最低的是中部地区;我国财政金融支农协同效率演化中存在"集簇性"、"非对称性"以及长短期演化存在差异的规律性特征。基于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顾巧静   陈芙  
本文利用2017年—2021年辽宁14个地级市宏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财政、金融以及二者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的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财政金融在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存在协同效应,二者协同支持效率高于财政或金融单独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剔除环境变量及随机噪声影响后,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级市之间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呈现非均衡性,“一圈一带两区”的发展战略可以缩小区域间财政金融协同效率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构建辽宁经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双维”支持体系,加大对环保节能、低碳转型等绿色技术的投入,发挥“一圈一带两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势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李克强说,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有力应对困难挑战特别是超预期因素冲击,做了大量有成效工作。但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做好疫情防控需要财力物力保障,保就业保民生防风险都需要发展作支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晋晓姝   刘蓉  
增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我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本文利用2011~2019年我国县级数据,基于2017年实施的针对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协同普惠金融发展的减税政策是否有助于地区创业。研究发现,通过对金融机构特定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降低金融机构支持小企业的服务成本,定向引导贷款流向,对提升创业水平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减税政策对创业的促进效果在金融机构集中度较高和距离省会城市更近的县域更加显著,合理减轻了金融机构集中度较高所带来的融资方面的垄断性,这也说明减税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区位优势。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皮兆根  
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运行皮兆根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世界各国政府极为重视的课题。在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转轨时期,应该怎样摆正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如何协调运用财政金融政策,使之形成合力,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韩利   曹俊勇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财政金融协同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财政金融协同作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并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维度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采用TOPSIS熵权法综合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验证了财政金融协同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影响,并基于国内案例再次验证了财政金融协同作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果,最后,分别从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推广、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及差异化协同机制等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郭传辉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交织的混合体,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需要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本文在对财政金融协同遏制地方政府债务无序扩张、保障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流通、防止到期地方政府债务发生违约、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实践进行梳理基础上,指出在财政金融协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过程中,存在部分政策制定协同性有待提升、部分政策执行力度偏弱、信息不透明影响财政金融协同效率、风险防范与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有待加强等需要关注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枫  王帅斌  汪亚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政府+市场”耦合机制下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是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必然抉择。文章基于财政金融协同的内涵属性,进一步分析了财政金融政策与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关联,并借助政策协同理论,分别从协同制度体系的完善和“主体—目标—内容”三维协同模型构建两个方面,探讨了财政金融协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逻辑前提与多维结构,架构起财政金融协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理论框架。路径选择方面,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加快构建“政府+市场”耦合机制下的财政金融政策协同体系,在宏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形成财政金融协同的“共同纲领”;在中观层面关注区域协同,处理好碳中和推进过程中整体和局部、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微观层面优化财政金融政策工具组合,发挥好财税、政府补贴、绿色信贷等不同类别政策工具的优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尚希  孟艳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宏观经济运行面临的有利因素和突出风险,提出通过全方位创新提升实体经济的效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此基础上,从财政金融与实体经济相生相克的逻辑关系来认识财政金融发展的内涵,强调财政金融对转型升级的关键作用,探讨未来五年财政金融改革的具体措施。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可从化解风险和深化财税改革两个视角形成基本思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从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入手,加快改革金融管理体制和社会资金的配置格局,不断优化金融结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琼  蔡谦  
湖北省在快速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投入不足的困难。本文从湖北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发展过程中财政金融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促进湖北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俊勇  张乐柱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研究财政金融协同对农村产业发展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2008—2019年数据作为样本,采用DEA评价模型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效率有效年份仅占50%,总体效率偏低;财政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效率与金融、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效率相比最低。进一步梳理美国财政金融在农村产业化中的协同模式,结合我国财政金融协同创新性实践,包括江苏南通“财政+金融+担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山东诸城“财政+金融+按揭农业”模式及山东武城县“财政+金融+粮食商行”模式,总结我国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完善支农法律法规、健全支农管理制度、创新财政金融协同模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