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
- 2021(1)
- 2020(2)
- 2019(3)
- 2018(1)
- 2017(1)
- 2016(1)
- 2014(2)
- 2008(1)
- 2004(1)
- 2003(1)
- 2001(1)
- 1999(1)
- 学科
- 融(9)
- 金融(9)
- 业(6)
- 企(6)
- 企业(6)
- 管理(6)
- 行(6)
- 银(6)
- 银行(6)
- 中国(4)
- 中国金融(4)
- 企业财务(4)
- 务(4)
- 财(4)
- 财务(4)
- 财务管理(4)
- 技术(3)
- 技术管理(3)
- 领导(3)
- 事业(2)
- 体(2)
- 体制(2)
- 制(2)
- 地方(2)
- 世界(1)
- 人事(1)
- 人事管理(1)
- 关系(1)
- 决策(1)
- 化(1)
- 机构
- 学院(10)
- 大学(8)
- 中国(6)
- 理学(4)
- 理学院(4)
- 管理(4)
- 管理学(4)
- 管理学院(4)
- 商学(3)
- 商学院(3)
- 济(3)
- 经济(3)
- 行(3)
- 银(3)
- 银行(3)
- 中国人(2)
- 中国人民(2)
- 人民(2)
- 分行(2)
- 博士(2)
- 国人(2)
- 工大(2)
- 武汉(2)
- 汉(2)
- 理工(2)
- 理工大(2)
- 理工大学(2)
- 社会(2)
- 社会科(2)
- 社会科学(2)
共检索到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董伟 李永泉 吴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灿 喻平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从新的视角分析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如何影响经济增长。结果表明:金融创新的发展会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率;金融监管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经济增长率随着金融监管规则的完善而增加,但是过于严厉的金融监管会使创新部门出现无效率的创新,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更大的金融监管规则的融资放大效应会得到更高的均衡经济增长率。
关键词:
金融创新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博峰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金融监管对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监管强度和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但目前的金融监管强度还未达到"最优水平",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此外,金融监管应保持与金融效率的适配性。金融监管强度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金融风险抑制效应与融资规模收缩效应发挥作用,并且金融风险抑制效应大于融资规模收缩效应。
关键词:
金融监管 实体经济 金融风险 融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袁鹰
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的设立和其分支机构的陆续组建,金融监管问题再度成为政府、公众和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金融监管与经济增长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了有效金融监管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有效监管框架的若干原则性建议。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经济增长 内在联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路洲臣 潘文彪
2018年5月25日,美国特朗普总统签署《经济增长、放松监管及消费者保护法案》,旨在放松中小银行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进而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主要包括五项内容:降低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成本、为社区银行监管松绑、放松对大型银行监管、适度放松对资本市场管制,以及强化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本文认为,从短期看,该法案可能会激发美国经济复苏活力,而从长期看,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对美国甚至全球的经济安全带来隐患。我国应该警惕此次美国金融监管改革可能产生的外溢风险,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底线的前提下,借鉴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经验,采取差别化监管策略,适当放松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生福 韩雍
维持金融体系稳定和防止宏观经济衰退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普遍面临的两大政策难题,加强资本监管在促进金融稳定的同时是否会阻碍经济增长成为学术研究和政策争论的焦点。围绕资本监管金融稳定效应和经济增长效应的传导机制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尽管理论研究普遍认为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在促进金融稳定的同时对信贷规模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不利冲击,但上述机制得以成立的现实条件却非常复杂,实证检验与理论研究结果常常出现背离。鉴于此,未来至少有以下几个可供研究的方向:首先,深化关于资本监管实际效应的传导机制分析。其次,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料以提高实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再次,通过跨国比较探索导致资本监管实际效应异质性的制度根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从2001年9月1日起粤港浩币票据联合结算增加银行本票、汇票业务。在此项业务开办之际.人行广州分行有关负责人就粤港票据联合结算的一系列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陆晓明
离岸银行业务或银行离岸业务(Offshore Banking),是商业银行业务中最具争议,同时对客户和银行也最具吸引力的一项特殊业务。银行的离岸业务是国际业务的一个特殊部分,但它和其他国际业务的界限并不清晰,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业内人士通常将离岸业务圈定为银行在某“避税天堂”如开曼群岛的业务。实际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课题组
目前中央银行会计核算、国库会计核算以及货币金银会计核算都实现了信息处理自动化、网络化和电算化。而相对于此,事后监督工作除央行会计核算监督实现了电子化监督外,国库会计和发行会计核算事后监督却仍处于手工监督模式,监督方式和手段明显滞后,监督效率低下。为改变这种现状,从2010年开始,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在开展日常监督工作的同时,在监督模式、监督方法、监督效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电子表格 监督程序 风险防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秀芳 陈艳婷
在经济与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增强研发投入是公司应对各种挑战、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内容。作为企业的战略决策者,不同的高管对待投资风险的态度会表现出不同的偏好,而风险偏好则直接影响其决策行为,尤其是具有高风险的研发投资决策。本文梳理异质性高管的风险偏好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关键词:
异质性高管 风险偏好 研发投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頔 修宗峰
以2013~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债务期限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具体影响,并进一步考察高管金融背景对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即长期债务比重能有效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同时,高管金融背景会显著抑制债务期限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正面效应。进一步区分企业的股权性质后发现,民营企业样本中高管金融背景对债务期限结构与研发投入关系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强于国有企业样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道燕 黄国良 张亮亮
以中国经济"黄金期"(2003-2014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高管财务经历、风险偏好与公司超速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财务经历与公司超速增长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管财务经历与高管风险偏好显著负相关,高管风险偏好与公司超速增长显著正相关,高管风险偏好在高管财务经历负向影响公司超速增长的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关键词:
高管财务经历 风险偏好 公司超速增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樊志刚 邹新 赵新杰 赵幼力 宋玮 程实 朱妮 李露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滞后影响逐渐增强,全球经济增速整体上出现放缓的势头。国内经济在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的同时,亟待解决以下问题:通胀压力持续加大,货币和信贷增长速度偏快,流动性过剩仍待疏导,投资反弹压力不容忽视,外贸顺差增长规模偏大以及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应主动保持信贷均衡增长,加快信贷退出,优化贷款结构,增加贷款议价能力,加快收入结构转型和创新,大力发展非信贷业务。
关键词:
宏观调控 流动性 信贷 汇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宗宇 史心怡
为探究高管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及其作用路径,本文引入风险承担这一中介变量,选取2010—2017年沪深A股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股权激励的实施能够有效缓解高管的风险规避倾向,提升高管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承担在高管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丰富了高管股权激励、风险承担与企业研发投入三者之间关系分析与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袁蓉丽 王群 夏圣洁
以2003-2016年我国A股增发股票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董责险)对增发费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的董责险降低增发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和"四大"审计减弱了董责险对增发费用的影响。此外,董责险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而降低了增发费用。本研究为董责险在新兴市场能够发挥治理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市场监管者做出决策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增发费用 会计信息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