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
- 2023(1005)
- 2022(827)
- 2021(756)
- 2020(530)
- 2019(1259)
- 2018(1114)
- 2017(2308)
- 2016(1093)
- 2015(1589)
- 2014(1645)
- 2013(1769)
- 2012(1333)
- 2011(1055)
- 2010(987)
- 2009(841)
- 2008(768)
- 2007(634)
- 2006(527)
- 2005(433)
- 学科
- 济(7821)
- 经济(7820)
- 业(3601)
- 管理(3204)
- 业经(3117)
- 企(3061)
- 企业(3061)
- 地方(2926)
- 产业(2740)
- 农(2559)
- 方法(2518)
- 中国(2202)
- 数学(2143)
- 数学方法(2138)
- 农业(1763)
- 地方经济(1604)
- 技术(1556)
- 结构(1397)
- 物资(1276)
- 农业经济(1210)
- 产业结构(1154)
- 发(1106)
- 贸(1035)
- 贸易(1035)
- 易(984)
- 新技术(939)
- 高新(939)
- 高新技术(939)
- 发展(905)
- 展(905)
- 机构
- 学院(17924)
- 大学(15670)
- 济(8142)
- 经济(8034)
- 管理(7738)
- 理学(6839)
- 理学院(6798)
- 管理学(6725)
- 管理学院(6700)
- 研究(4550)
- 中国(3072)
- 京(2997)
- 财(2691)
- 科学(2643)
- 经济管理(2373)
- 江(2365)
- 经济学(2323)
- 财经(2264)
- 技术(2237)
- 业大(2175)
- 经济学院(2149)
- 商学(2137)
- 商学院(2118)
- 州(2034)
- 中心(2029)
- 经(1995)
- 职业(1986)
- 所(1974)
- 北京(1904)
- 范(1855)
共检索到23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木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期一天的第三届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物流产业振兴战略高层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娟尔 苏子龙 王世虎 周伟 贾立斌
土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三资一体属性,这决定了其对乡村振兴具有持续性、关键性作用,土地的资源属性、资本属性和资产属性随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贵州三变、安徽金寨和贵州湄潭的宅基地制度改革、广西集体土地发展旅游产业3个案例进行了佐证。未来的土地管理要更多发挥土地的融资和撬动功能,在清晰界定产权基础上,构建一套保障和促进产权交易的有效机制,探索农民从土地开发、保护、流转中获取更多财产性收入,促进土地"三资一体"转变。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三资一体 土地制度改革 三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郭晓红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作为服务于现代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物流业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物流业振兴需要完善的税收政策和法规,需要能够促进我国物流业振兴的税收政策。从短期看,要修补现行营业税制,尽量避免重复征税;从长期看,由营业税向消费型增值税发展是改革的趋势;要统一所得税政策,对物流业给予更多优惠;要在土地使用环节进行配套税制改革。
关键词:
物流业 振兴 税收政策 税制改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卫红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大决策部署应用于解决农村问题之中。林业乡村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战略下的具体措施之一,其在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林业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将其发展成为联结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将会为乡村林业资源和产业振兴搭建起双向互通的桥梁。由高岚、林超和郑彬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林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一书,以林业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为思路,梳理了林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收录了诸多经典案例,为我国林业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邵腾伟 钟汶君
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探究“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理论渊源、逻辑机理、价值蕴意、试点模式,研究表明:(1)农村资本深化=农村人均投资+外来投资-资本广化,农村“三变”改革盘活了闲置资源,使得城市资源向农村资源转移,深化了农村资本;(2)“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在政策内容、起源及推行过程中存在异质性;(3)“三变”改革的焦点是明晰产权制度,改革模式差异主要是由产权制度中的经营权差异引起,不同主体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不同的改革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歆 牛习现
<正>“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数字技术与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也正在经历着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的大力发展将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动农业经济蓬勃发展,进而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此,经研究出版社于2023年1月出版的《探访乡村振兴:数字经济进行时》一书,以作者数年的走访经历和思考作为依据,系统阐述了互联网企业是如何在下沉市场发力,以及他们的业务是如何在广大乡镇和农村市场扎根。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农业保险有助于稳定农业收入、促进农业投资,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高速发展。当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均在不断提升农业保险在其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中的地位。而我国农业保险仍然存在农作物覆盖面较低、农民投保积极性不高、产品创新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包括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俊良
农为邦本,本固邦兴,实现乡村振兴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战略。国家审计是国家重要的政治安排,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制度保障。从国家审计的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出发,结合国家审计在乡村治理中需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并对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初步分析,提出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发挥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作用,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曹群 张恩英 刘增凡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与实践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居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利契机,促进并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并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仿真模拟不同支持政策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农业保险保费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产业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显著,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保险保费增长速度应保持在合理区间。因此,应因地制宜制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优化结构为主导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 产业政策 系统动力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华 仇惠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0—2020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东部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区域,各区域总体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对农业综合生产、产业现代化和产业增收带动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本文从开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引导绿色产业化生产方式、完善服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杰
指出我国物流业税收领域制度不完善,仍然存在税费界限不清、计税基数不合理、重复纳税等问题。所以必须完善税收政策和法规,对我国物流业税费继续规范,全面发挥保税物流区域功能,统一所得税、调整流转税政策以及对税收管理进行完善等措施,积极促进我国物流业与税收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物流业 税收 完善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维福 李莎 刘婧涵 陈阳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运用熵值法测度的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指数,从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再次,与东部和南方地区相比,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地理穿透性。最后,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的特点,表明周边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本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据此,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能力、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正向作用,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莉
产业兴则农村兴。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举措。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存在融合总体水平不高、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滞后、新业态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提出推进本土品牌企业建设,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提升三产融合水平;构建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新业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人与自然本是生命共同体,然而工业文明割裂了此种联系,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创伤,唯有乡村旅游才能够医治,这是乡村旅游的人本意义。因此,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目前,旅游业已经进化到全域旅游阶段,全域旅游作为纽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探寻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方式,创新旅游业与乡村工业链接方式,研究旅游业与乡村服务业融合方式,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系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姚鹏 葛晓莉
企业升级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当前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期,研究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对企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实施效果。结果显示,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企业升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通过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造血”功能。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的实施对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企业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无显著影响;相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分行业来看,振兴政策能够淘汰采矿业等落后产能,促进制造业等行业企业升级,具有调整产业结构的作用。本文从企业的视角评估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的效果,并提出进一步促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