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1)
- 2023(10949)
- 2022(9389)
- 2021(9141)
- 2020(7478)
- 2019(17466)
- 2018(17502)
- 2017(33764)
- 2016(18528)
- 2015(20942)
- 2014(21171)
- 2013(20851)
- 2012(19104)
- 2011(16724)
- 2010(16798)
- 2009(15170)
- 2008(15112)
- 2007(12893)
- 2006(11089)
- 2005(9739)
- 学科
- 济(70835)
- 经济(70750)
- 管理(57526)
- 业(52790)
- 企(45374)
- 企业(45374)
- 方法(33863)
- 财(30036)
- 数学(28365)
- 数学方法(28047)
- 中国(19884)
- 农(19482)
- 业经(16728)
- 学(16532)
- 地方(15595)
- 务(15410)
- 财务(15349)
- 财务管理(15297)
- 制(14707)
- 理论(14650)
- 企业财务(14543)
- 财政(13175)
- 农业(12905)
- 和(12547)
- 教育(11566)
- 贸(11292)
- 贸易(11286)
- 技术(10939)
- 银(10919)
- 易(10901)
- 机构
- 大学(255852)
- 学院(253678)
- 管理(103782)
- 济(97917)
- 经济(95637)
- 理学(90180)
- 理学院(89223)
- 管理学(87784)
- 管理学院(87340)
- 研究(82089)
- 中国(61010)
- 京(54831)
- 财(53029)
- 科学(51520)
- 所(40697)
- 财经(38900)
- 中心(36882)
- 农(36870)
- 研究所(36709)
- 业大(36600)
- 江(36446)
- 经(35267)
- 北京(34901)
- 范(33800)
- 师范(33554)
- 院(30159)
- 州(29681)
- 财经大学(28798)
- 农业(28595)
- 经济学(28575)
- 基金
- 项目(174046)
- 科学(136161)
- 研究(130490)
- 基金(125090)
- 家(107613)
- 国家(106668)
- 科学基金(92004)
- 社会(80258)
- 社会科(75881)
- 社会科学(75861)
- 省(67830)
- 基金项目(67073)
- 教育(59666)
- 自然(59459)
- 自然科(58000)
- 自然科学(57988)
- 自然科学基金(56913)
- 划(56721)
- 编号(54567)
- 资助(51245)
- 成果(44875)
- 重点(38398)
- 部(38302)
- 课题(37131)
- 发(36221)
- 创(36131)
- 项目编号(34146)
- 创新(33541)
- 科研(33110)
- 教育部(33098)
- 期刊
- 济(108508)
- 经济(108508)
- 研究(79096)
- 中国(47897)
- 财(44255)
- 学报(38768)
- 管理(37553)
- 科学(35331)
- 农(33062)
- 教育(31252)
- 大学(29582)
- 学学(27576)
- 农业(23529)
- 技术(21837)
- 融(19688)
- 金融(19688)
- 财经(18859)
- 经济研究(17368)
- 业经(17189)
- 经(15918)
- 图书(14567)
- 问题(13673)
- 理论(13620)
- 实践(12667)
- 践(12667)
- 科技(12229)
- 技术经济(12050)
- 会计(11959)
- 现代(11879)
- 财会(11639)
共检索到371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庆
一、重视财政理论研究。财政理论发展对我国意义重大,这一方面既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历史中财政及其改革所发挥的作用有关。若具体到当前对现代财政理论的需求,可从国家和财政两个层面上来认识这种迫切性:从国家层面上看,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在快速抬升我国宏观经济总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复杂问题,依靠引进的西方经济理论是解决不了的,故中央
关键词:
现代财政理论 公共财政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炳鉴
兴起于50年代的中国财政理论的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所形成的财政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财政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和财政规律的要求,体现着社会主义的国家财政观。当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理论中也难免存在着一些不足
关键词:
财政,现代财政理论,国家分配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傅志华 李成威 于雯杰
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角度看,财政补贴是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化解公共风险,规范和引导个体和集体行为的一种财政规则。从国内与国外关系看,补贴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看待国家战略与国际公平竞争的关系。就补贴而言,国际之间从来就没有绝对公平,维护国家利益是第一原则,各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有差异,导致补贴总量与补贴集中领域不同。处在全球经济循环的不同地位,中国的补贴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必然存在重大差别。构建现代财政补贴体系,要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优化市场与发展环境与完善财政治理功能入手:一方面,基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对现行补贴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补贴体系为契机,对我国财政补贴体系进行系统性重构。
关键词:
财政补贴 国际惯例 产业政策 国家利益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陆进
走出财政理论研究的误区王陆进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财政理论研究空前活跃,尤其是在借鉴西方财政方面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大大促进了我国财政理论的深化。但同时又必须指出的是,部分同志在财政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就几个常见的问题谈些看法。(一...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薇
财政分权(fiscal decentralization)理论的研究是以Tiebout在1956年发表的经典文献《地方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为起点的。Tiebout在Samuelson(1954)对公共支出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公共支出的概念,使之与一般的政府支出相区分,从而引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炳鉴
史学界主张中国现代史始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但主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起始的人也逐渐多起来。本文论及的中国现代财政理论以后者为界。一、新中国财政的建立新中国成立之际,首先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巩固政权、恢复生产、抑制通货膨胀、安定人民生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志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的经济成就,但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人均水平不高、经济结构需要优化、发展质量需要改善以及流通业的差距明显等。流通业在流通总规模、企业规模、流通效率、物流成本、组织化程度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强现代流通理论研究。在流通理论研究方面,应重点加强结构、效率、制度、法制和诚信、消费理念、统一市场方面的研究,并在经济学基础理论、流通理论的国际交流和加快培养青年理论工作者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关键词:
流通产业 流通产业规划 流通产业政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在富
土地财政在我国产生和发展呈倒"U"形特征,其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土地制度安排、政府主导的跨越式发展和对土地出让收入成本补偿不充分。从长期来看,土地财政的主要风险在于土地出让收入的不可持续性和政府土地抵押融资规模的失控,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房地产泡沫和收入分配不公。防范和化解土地财政潜在风险的关键是要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加强政府土地出让和抵押融资管理,有效调节土地收益分配,降低土地出让收入规模下降可能带来的冲击。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公共财政 房地产税 土地管理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军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演进推动了宏观财政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的快速发展。虽然现代宏观财政理论的本质观点是在"自由市场"经济和"凯恩斯主义"之间的来回往复和权衡,但是本文总结指出:随着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拓展,现代宏观财政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日益广泛,越来越具备微观的经济基础和现实性。总体上,宏观财政理论研究经历了新古典综合、新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到"新新"古典综合这几个阶段。本文基于宏观经济理论演化的视角,讨论了现代宏观财政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及其最新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宏观财政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晖 林源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财政定位的全新论断,开启了财政理论建设的新阶段。围绕这一重要阐述,学界展开了对财政概念、财政职能、财政学科属性、财政活动主体等财政基础理论的探讨,提出应以中国财政改革实践经验为路径深化对财政本质及功能的认识,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政理论体系。本文以"基础和支柱说"为基础,重点梳理了国家治理财政学、新市场财政学、公共风险财政论发展脉络,阐明了关于财政学科研究范畴及学科属性的重要观点,介绍了当前学界关于财政社会学和财政政治学的研究情况,并进行简要客观地评价。认为财政基础理论的探索还应继续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提升国际视野与理论深度,建立完备的理论框架,为国家治理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财政基础理论 国家治理 财政学 财政建设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刘瑞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小莉 李烝
我国财政理论的建设与发展,是与老一辈财政专家的辛勤耕耘和孜孜探索密不可分的。日前召开的中国财政学会2017年年会暨第21次全国财政理论研讨会上,经财政部和中国财政学会批准,向为我国财政理论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九位老专家颁发了"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终身成就奖",这是我国财政学界首次颁发此类奖项,也是目前为止我国财政学界的最高奖项。获奖的九位老专家(以姓氏笔画为序):王亘坚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王诚尧研究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邓子基教授(厦门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李琳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我国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财政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广大财政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以研究财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