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
2023(70)
2022(34)
2021(30)
2020(34)
2019(65)
2018(47)
2017(100)
2016(74)
2015(97)
2014(97)
2013(85)
2012(73)
2011(66)
2010(98)
2009(76)
2008(68)
2007(79)
2006(56)
2005(58)
作者
(228)
(199)
(189)
(170)
(101)
(83)
(81)
(72)
(67)
(61)
(60)
(60)
(60)
(56)
(56)
(53)
(53)
(52)
(49)
(46)
(46)
(46)
(46)
(44)
(43)
(41)
(40)
(38)
(38)
(37)
学科
管理(327)
教育(180)
(158)
人事(143)
人事管理(143)
(140)
企业(140)
(138)
中国(108)
(96)
经济(96)
教学(85)
财政(84)
政治(82)
德育(78)
思想(78)
思想政治(78)
政治教育(78)
治教(78)
研究(70)
学校(68)
(66)
国家(60)
(60)
(59)
(57)
理论(57)
财务(57)
财务管理(57)
(56)
机构
学院(885)
大学(828)
研究(299)
管理(256)
(251)
经济(237)
中国(232)
(210)
技术(203)
(200)
理学(195)
(195)
(190)
理学院(190)
职业(190)
管理学(189)
管理学院(187)
(180)
科学(178)
农业(155)
(151)
业大(144)
北京(139)
技术学院(139)
(135)
职业技术(135)
教育(132)
中心(131)
研究所(127)
财经(125)
基金
项目(535)
研究(417)
科学(401)
基金(322)
(281)
国家(277)
(247)
科学基金(238)
教育(237)
社会(222)
社会科(216)
社会科学(216)
编号(209)
成果(187)
(178)
基金项目(172)
课题(172)
(158)
自然(153)
资助(151)
自然科(149)
自然科学(149)
(144)
自然科学基金(142)
重点(125)
项目编号(125)
(122)
(122)
阶段(121)
阶段性(115)
期刊
中国(533)
教育(503)
(393)
经济(393)
研究(328)
学报(192)
职业(191)
(175)
(165)
技术(159)
大学(156)
学学(134)
管理(115)
高等(113)
农业(112)
技术教育(110)
职业技术(110)
职业技术教育(110)
高等教育(105)
科学(94)
(93)
财经(67)
(66)
(63)
金融(63)
(60)
成人(60)
成人教育(60)
(60)
财政(60)
共检索到1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勇  
教师教是为了敦促与指导学生学,使学生向学、勤学、善学、会学和学会,"教,是为了不教"。欲如此,高校教师需要始终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激励、激发、指导和导引,即激与导。通过激使学生想学和愿意学,通过导使学生会学和善学,这有利于提高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元元  
特色专业建设是新世纪高等教育为支撑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求,并进而满足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迫切需要的重大战略举措。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以科学发展观引领特色专业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建设的成效和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文斌  
教风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也是高校常抓不懈的主题。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更是对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狠抓教风学风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教风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表现,是教师核心素质的外在表象,是其精神面貌、职业操守、专业知识水平与教师专业技能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在良好的教风环境中,教师必然具有良好的教育和教学价值观,也决定着教师能做到甘于奉献、为人师表、从严治学、精心施教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文兵  
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高校党建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强化思想引领。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红星  秦红兵  
通过"突出护理岗位需要,优化人文课程体系;打造特色文化环境,拓宽人文教育途径;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强化人文教育实践;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共同参与人文教育;加强校企合作育人,全程实施人文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加强护生人文教育,使护生人才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祖翼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无论是顺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富华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龙头,两者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一、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医文相融的专业结构临床医学是潍坊医学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天山  马建华  
教材是民族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体现国家意志,属于国家事物。教育部近期出台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和《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明确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分级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行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建设原则。在分析当前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现状基础上,梳理专业课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课教材建设新途径,增强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红莉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面对21世纪的挑战,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高校要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实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做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红军  李艳东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数量与质量需求骤增。本文从石油和化工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的视角,审视我国石油和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以行业职业教育中数量、布局等宏观分析出发,提出深化教学改革的建议,并探索全面提高石油和化工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杨志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政杰  
高科技战争需要高素质人才,为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培养新型高素质人才,是军事院校最基本、也是最重大的任务。近年来,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在教学改革中,深刻领会胡主席关于加强军事训练战略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军军事训练会议和二炮军事训练会议精神,以加强综合实践为突破口,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战场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学训练与部队实战化训练接轨,推动课堂操场向未来战场跨越,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经得起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检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雨露  
竞争的关键不在于人才的拥有,而在于创造力的绵延不绝。没有人能够完全预测未来,但创造力却决定了未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不仅是天下好文章的境界,更是中国大学永远的追求。在这个意义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就是对创造力择善固执和不懈追求的历史。而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既是这一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更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行政部门职能转变的重要引擎。教育的灵魂在于"育人"而非"制器",在于以"文"化人而非以"识"造物。基于此,作为教育部聘请并领导,专司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宪  熊亮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运转的血液,是经济创新的命脉。金融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金融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证。总体上看,中国金融人才队伍的发展跟上了金融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梦照  肖灵机  黎志华  
高职教育具有校内理论性教学与校外实践性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几乎平分秋色的特殊性,校外实践环节面临着教学督导工作如何才能得以有效开展的挑战。要搞好高职教学督导以保障培养质量,首先要在质量观念上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内涵的着重关注方面"在职业技能、"质量形成的关键保障环节"在实践性教学;深刻理解健全和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督导体系具有多层次动因,宏观上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工匠型人才的需要,中观上是高职教育"提质增效"的现实选择,微观上是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督导延伸、质量确保"的具体措施。在分析了高职教学督导工作尚存制度缺乏"紧扣性"、机构缺乏"独立性"、队伍结构"不合理"、"督教"为要而"督学""督管"缺位、校外实践环节"难寻对象、无从下手"等问题的基础上,就适应强调学生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这一高职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在理论体系、机构设置、内容方式、队伍结构、实践环节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新的做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