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0)
2023(584)
2022(434)
2021(466)
2020(316)
2019(826)
2018(854)
2017(1110)
2016(917)
2015(1048)
2014(1161)
2013(933)
2012(909)
2011(870)
2010(949)
2009(679)
2008(628)
2007(546)
2006(506)
2005(531)
作者
(1793)
(1458)
(1404)
(1342)
(884)
(721)
(689)
(619)
(564)
(514)
(497)
(473)
(473)
(469)
(466)
(457)
(442)
(432)
(428)
(424)
(418)
(406)
(385)
(379)
(356)
(350)
(343)
(342)
(337)
(325)
学科
教育(4081)
中国(2982)
教学(1134)
理论(1078)
(1004)
发展(973)
(968)
(954)
改革(947)
教育改革(875)
(865)
经济(864)
高等(799)
学校(685)
研究(669)
(613)
技术(567)
(534)
计算(525)
算机(524)
计算机(524)
机化(522)
计算机化(522)
思想(514)
政治(511)
职业(506)
(505)
管理(501)
地方(499)
职业技术(497)
机构
大学(10011)
学院(8881)
教育(6768)
研究(4496)
(4213)
师范(4208)
师范大学(3509)
职业(2802)
教育学(2610)
(2511)
技术(2317)
科学(2279)
(2038)
北京(1918)
教育学院(1860)
职业技术(1860)
研究所(1845)
(1764)
(1744)
中心(1685)
研究院(1483)
(1458)
技术学院(1442)
管理(1441)
中国(1404)
教育科(1327)
教育科学(1313)
(1271)
理学(1196)
经济(1174)
基金
研究(6256)
教育(5391)
项目(5295)
科学(4566)
成果(3657)
编号(3452)
课题(3410)
社会(3194)
(3069)
社会科(2812)
社会科学(2812)
(2785)
基金(2660)
(2451)
规划(2379)
(2252)
(2130)
(2096)
项目编号(2055)
国家(2029)
发展(2011)
年度(1990)
(1954)
(1950)
研究成果(1930)
(1909)
(1900)
阶段(1896)
(1745)
重点(1723)
期刊
教育(11084)
研究(6058)
中国(4973)
职业(2873)
技术(2231)
技术教育(2098)
职业技术(2098)
职业技术教育(2098)
(1695)
经济(1695)
高等(1210)
成人(1195)
成人教育(1195)
(1107)
(1107)
论坛(1107)
高等教育(1073)
发展(996)
(996)
职教(968)
大学(894)
教研(782)
高教(782)
比较(736)
学报(731)
民族(696)
科学(681)
(632)
民族教育(617)
农业(487)
共检索到17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英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民族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德育培养途径和手段。青海藏区民族团结教育是全国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缩影,我们有必要从加快藏区经济发展、培育各族公民共同的价值体系、凝聚社会合力,以及建立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确保藏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魏健  
民族教育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的团结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北京市回民学校一向倡导以民族教育发展为先,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和谐发展的办学使命为己任。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从四个方面着力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詹先友  杨继军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藏区高等学校作为民族院校的性质与功能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利于学校及藏区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学校要从提高认识、课程设置、教学改革、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文化交流、民族学生结对帮扶、民族文化物质载体建设、强化社会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与实践,努力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效果,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学校及藏区的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苏傲雪  
具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政治立场是内高班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本研究对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和成效进行了实证调查。通过对北京市10所内高班承办学校的主管领导进行访谈,总结出内高班实施民族团结教育的三种主要途径:一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二是将课堂教学作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三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管理或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如何有效促进内高班学生的学习、生活适应以及如何增进内高班学生和本地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是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两个重要挑战。通过对北京市3077名内高班学生和100名内高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生的国家认同态度总体正向、积极;(2)促进族际交往是进一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关键,而混合编班更有利于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族际交往;(3)内高班教师接受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相对缺乏;(4)内高班封闭式管理制度"严格有余,理解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混班教学,加强内高班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培训,搭建广泛的社会融入平台等提高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的针对性建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英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被写入了党章。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国几大藏区的一个缩影。因区位战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思想与价值环境的多元性、社会特征的风险性等多重因素,新时代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工作既不能成为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能成为片面的文化沙文主义教育,而是要通过经济发展、宣传教育、文化浸染等多维途径摄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成为"草根"层面简单朴素、自觉自为的社会心理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主体交互性、内容生活性、手段创造性和评价过程性为特征的生成性过程。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建构的“主体性-相关性-创造性-过程性”模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关照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性过程。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基于过程逻辑,即对话性师生关系、生活性知识世界、创造性技术手段以及过程性评价标尺的逻辑层次。然而,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低质量发展呈现出学生本位的“主体建构”仍需强化、知识世界的“生活关联”相对薄弱、数字化手段推送的“共情体验”亟待深化以及质量评价的“过程生成”有待彰显的现实样态。鉴于此,提出强化主体交互、优化知识谱系、赋能数字技术平台和实化动态评价的路径重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跃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士会   张钰与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本质是以主体交互性、内容生活性、手段创造性和评价过程性为特征的生成性过程。运用怀特海过程哲学理论建构而成的“主体性—相关性—创造性—过程性”模型,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四个维度关照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成性过程。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基于过程逻辑,即对话性师生关系、生活性知识世界、创造性技术手段以及过程性评价标尺的逻辑层次。然而,学校场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低质量发展呈现出学生本位的“主体建构”仍需强化、知识世界的“生活关联”相对薄弱、数字化手段推送的“共情体验”亟待深化以及质量评价的“过程生成”有待彰显的现实样态。鉴于此,提出强化主体交互、优化知识谱系、赋能数字技术平台和实化动态评价的路径重构,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质态跃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芳  
新时代对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战略地位定位、对民族团结现实格局与理论基础的阐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确立、对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设计,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战略要求。同时,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要求对"如何建立常态化机制""如何实现全面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行教育政策创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应致力于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加强教育政策规划意识,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范围、全思维、全方位"育人政策体系;准确定位,坚持整体、系统、长远思维及价值理性等价值取向;合理整合,以教育规律为指引构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西北民族大学发挥各民族文化共生共存的优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化跨民族文化教育,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每年10月学校举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相结合,与培育"一院一节一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发挥各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开展了民族文化节、民俗文化节、法律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欧以克  刘妍  
促进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教育的重要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通过培养民族治理人才、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倡导主流的民族价值观、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民族间"三交"等方面来体现。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扶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推进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地发挥了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独特功能。广西的实践探索表明:扶持民族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关键保障,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核心内容,推进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途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韦兰明  
微课的引入能有效缓解当下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师资缺乏、教育教辅资源不足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时间受到挤压等现实问题。开发民族团结教育微课资源,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微课实施路径,评估民族团结微课实施效果,是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与内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英  陈青云  
提高整个社会的民族素质,每个家庭的母亲担当着极其重要的教育责任。母亲是下一代的孕育者、启蒙者和教育者,她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下一代儿女的素质;母亲在家庭中身兼多重身份,是家庭教育的主导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家庭和谐事关社会的稳定。女大学生是未来家庭的母亲,新疆高等学校加强女大学生母亲素质教育,是弘扬先进文化与传统美德,反对恐怖主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高等教育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平立  贾必章  
行政文化是在行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式,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也是提升政府行政能力、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的关键。我国建设行政文化,在发扬传统行政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应该清除落后的行政思想观念,培养科学的行政意识和行政信念,并且将行政文化制度化、习俗化,行政信息公开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吴春宝  
"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是提高民族团结教育时效性的现实需求。通过对西藏青少年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个案分析,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及课堂教育开展的特点及问题,从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展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与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以解决当前影响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各种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在大格局中定位《职业技术教育》:您到教育厅工作3年多,是如何来给广西的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高枫: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到教育厅赴任后,我真切感受到广西的职业教育有好的发展基础、好的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