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61)
2023(4366)
2022(3519)
2021(3448)
2020(2685)
2019(6281)
2018(6251)
2017(9848)
2016(6843)
2015(7935)
2014(7926)
2013(6943)
2012(6657)
2011(6258)
2010(6473)
2009(5385)
2008(5172)
2007(4861)
2006(4454)
2005(4233)
作者
(18355)
(15043)
(15041)
(14341)
(9666)
(7387)
(6947)
(6285)
(5851)
(5626)
(5248)
(5134)
(4999)
(4958)
(4955)
(4942)
(4879)
(4641)
(4609)
(4443)
(4044)
(3986)
(3798)
(3742)
(3652)
(3610)
(3405)
(3314)
(3270)
(3163)
学科
教育(19553)
(13526)
经济(13503)
中国(12771)
管理(10139)
(8202)
(7706)
理论(7605)
教学(6745)
(6101)
企业(6101)
方法(5068)
(4737)
(4426)
数学(4252)
数学方法(4130)
发展(4112)
(3990)
(3857)
技术(3657)
思想(3654)
研究(3621)
学校(3459)
政治(3453)
高等(3435)
学法(3419)
教学法(3419)
(3408)
业经(3397)
思想政治(3263)
机构
大学(85835)
学院(81310)
研究(37067)
教育(29586)
科学(23821)
(22718)
师范(22493)
(21666)
(21298)
中国(20622)
经济(20430)
(20158)
管理(19391)
师范大学(18639)
研究所(18457)
(16952)
技术(16688)
理学(16021)
理学院(15637)
(15428)
职业(15096)
中心(15021)
管理学(14979)
北京(14929)
管理学院(14819)
(13694)
农业(13583)
业大(12980)
(11603)
研究院(11121)
基金
项目(51514)
研究(42671)
科学(40858)
基金(32246)
教育(29791)
(29579)
国家(29132)
科学基金(22447)
(22306)
(22228)
社会(22037)
社会科(20369)
社会科学(20363)
编号(19974)
成果(19072)
课题(19044)
(15894)
基金项目(15548)
自然(14503)
重点(14237)
自然科(14140)
自然科学(14131)
自然科学基金(13871)
资助(13776)
规划(13157)
(13110)
(12774)
(11628)
教育部(11437)
项目编号(11364)
期刊
教育(50472)
研究(35591)
中国(32219)
(24470)
经济(24470)
学报(16657)
(14516)
职业(14075)
科学(13286)
大学(13073)
技术(12712)
学学(10536)
农业(10077)
技术教育(9576)
职业技术(9576)
职业技术教育(9576)
(7993)
管理(7737)
(6643)
论坛(6643)
(5792)
高等(5695)
(5540)
金融(5540)
成人(5308)
成人教育(5308)
(5132)
高等教育(5029)
职教(4725)
业大(4587)
共检索到142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克明  
职业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和高中后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是21世纪相当长时期我国人力结构和教育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关键环节,它的发展关系到行业和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丹  徐永良  
新经济浪潮到来之际,我国面临高技术人才地域和行业分配不均等、缺乏领军人物等问题,而培养人才的大学生教育实践性不足、高职院校生源也比较缺乏,势必要求二者的有效衔接,在政策层面以制度体系衔接,在法律层面以法规落实衔接,在社会层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和成才观,来培养出大量复合型、高技术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郑坚  
瑞士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究其原因不难发现,瑞士的职业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作为瑞士主要的人才培养阵地,职业教育以其上下衔接、左右沟通的模式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规模和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春芳  
为使高等职业教育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当借鉴中专的办学经验,重点抓好学生各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制度和学制、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有效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君第  陈钢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凭借其自身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等特点和适应性强、权威性大、效益性高等优势,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指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衔接具有重大意义,对两者沟通衔接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沟通衔接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平  代晓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体现经济和产业、个体发展以及教育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多种类,涵盖初、中、高等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还存在诸如职业教育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渗透与沟通失衡、中高职教育层次不衔接的问题。未来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中高职的无缝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詹先明  
加强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构筑终身教育"立交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当前的衔接与沟通中,存在教育观念落后、学制不连贯等问题,造成教育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建构完整的学位序列,加快推进高职本科发展,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机制等,都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加强衔接与沟通不可或缺的方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雁琳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是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英国政府也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分轨的弊端。英国采取了不少措施,仍未能消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对立状态。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两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对立。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是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重新定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菁  
选择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不仅是个人教育的重要选择,也是国家教育结构改革的重要依据。基于CGSS混合截面数据的研究发现:在中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更能提升劳动者的收入和就业质量,其收入约比中等普通教育高7.46%,且农村户籍和家庭处于较低阶层的弱势群体更多的从中等职业教育中获益;而在高等教育阶段,职业教育劳动者的收入比普通教育低28.7%。但从普职教育相对回报的历史演变来看,中等职业教育的收入优势随着出生年代的推移不断下降;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收入劣势不断缩小,甚至出现反超高等普通教育之势。因此,可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发展重点,建立“双轨制”的教育体系,促进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丽宾  
职业教育是强调职业能力倾向的教育,而普通教育更倾向于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里,技工院校曾经一度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当时,主要是企业办技工学校。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工院校的作用逐渐弱化。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框架下,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段时间以来,就业结构性矛盾始终困扰我国,企业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匮乏,技能人才供给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孟景舟  
在教育史上,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既是两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又是两种不同的学校制度。今天,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正确认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有助于把握教育变革的本质,构建科学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杰  
当前,以职业院校为核心的狭义职业教育已经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应建立广义视阈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融合沟通的终身学习机制,而自学考试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天津自学考试机构不仅通过课程设置、学分互认、相互衔接等方式与技工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还通过合作考试项目、组织开展"蓝领双证"工程等与行业企业进行沟通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理论的视角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变迁:从平行走向交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源自截然不同的教育传统,高等教育一般生产和教授系统的科学知识,而职业教育则提供某一特定职业的培训。对大学的评价常常基于其对某一特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伟远  段承贵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构建和实施资历框架的国家之一,为了建立各级各类教育横向衔接和纵向沟通的教育体系,实现终身学习的社会,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英国不同地区并存运行的资历框架的概况;第二部分描述了英国五大资历框架的内容和特征,分别是国家资历框架、资历和学分框架、英国高等教育资历框架、苏格兰学分和资历框架,以及威尔士学分和资历框架;第三部分阐述了欧洲两大区域性资历框架,即欧洲高等教育区资历框架和欧洲终身学习资历框架;第四部分分析了英国五大资历框架通过与欧洲资历框架的对接,不仅实现了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资历框架的对接,同时以欧洲两大区域性资历框架作为参照系,间接地为英国内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