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28)
- 2023(5414)
- 2022(4658)
- 2021(4457)
- 2020(4052)
- 2019(9111)
- 2018(9074)
- 2017(16787)
- 2016(9540)
- 2015(10992)
- 2014(11139)
- 2013(10962)
- 2012(10409)
- 2011(9081)
- 2010(9831)
- 2009(9399)
- 2008(9700)
- 2007(9157)
- 2006(8366)
- 2005(8016)
- 学科
- 管理(42987)
- 济(34094)
- 经济(34046)
- 业(33911)
- 企(31291)
- 企业(31291)
- 财(18185)
- 制(11715)
- 方法(11440)
- 务(11391)
- 财务(11361)
- 财务管理(11325)
- 企业财务(10735)
- 中国(10427)
- 银(9676)
- 银行(9673)
- 行(9064)
- 融(8700)
- 金融(8700)
- 农(8347)
- 数学(8341)
- 数学方法(8203)
- 体(7953)
- 技术(7611)
- 业经(7560)
- 策(7371)
- 家(7253)
- 划(7136)
- 理论(7106)
- 国家(7042)
- 机构
- 大学(128528)
- 学院(126615)
- 管理(51858)
- 济(51198)
- 经济(49690)
- 研究(43251)
- 理学(40821)
- 理学院(40388)
- 管理学(40021)
- 管理学院(39714)
- 中国(39101)
- 财(31736)
- 京(28962)
- 科学(23020)
- 江(22893)
- 中心(21996)
- 财经(21926)
- 所(21524)
- 经(19757)
- 北京(19028)
- 州(18575)
- 研究所(18464)
- 农(17648)
- 省(16138)
- 财经大学(16123)
- 范(15550)
- 院(15516)
- 师范(15420)
- 业大(14731)
- 银(14394)
- 基金
- 项目(70691)
- 研究(55941)
- 科学(55444)
- 基金(50235)
- 家(42365)
- 国家(41980)
- 科学基金(36142)
- 社会(33760)
- 社会科(31996)
- 社会科学(31987)
- 省(26919)
- 教育(25863)
- 基金项目(25737)
- 编号(23224)
- 划(22733)
- 自然(22261)
- 成果(21860)
- 自然科(21751)
- 自然科学(21746)
- 资助(21458)
- 自然科学基金(21369)
- 课题(16720)
- 部(16334)
- 重点(15699)
- 性(15610)
- 创(14978)
- 项目编号(14842)
- 制(14575)
- 教育部(14319)
- 发(14177)
共检索到231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云,董建龙
本文分析了当今国际科技合作的新形势、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 ;国际比较分析表明 ,全社会R &D总经费占GDP的比率与政府投入国际科技合作经费占政府投入R &D总经费的比率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而我国政府投入国际科技合作的经费强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甚至不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在对代表性国家和区域性组织国际科技合作的投资模式与管理机制个案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 ,提出较系统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国际科技合作 经费投入 管理模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标志着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一步。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是改革的一个重点,通过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和加强科技宏观调控。所谓科技宏观调控,就是国家通过规划、预算、政策、法规和重大项目等工具,对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的方向、重点和结构进行引导和优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旭
政府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 ,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实现途径 ,是我国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要求。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原崇信
加强省级财政宏观调控的几点思考原崇信宏观调控本身是一种整体性的综合调节与控制。为了保证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具有集中性与统一性。唯此,国民经济才能稳定协调发展。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地理条件差异很大,经济结构、产业技术结...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梁尚敏
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改革的若干思考梁尚敏政府通过财政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控,这是所有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重要方式。一方面,依靠市场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强化财政宏观调控,弥补市场配置资源的某些不足,引导经济沿着高效、快...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扬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就宏观调控而言,理论层面少有变化,但在实践层面,新生事物却层出不穷。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各具特色,前者采用了部分新做法,而后者则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值此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时期,对近年来国内外宏观调控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确有必要,这将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当前我国宏观调控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
宏观调控 经济新常态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德新
宏观调控是国家管理经基本功能。无论从国外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看,还是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看,宏观调控是事关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现在的问题已不在于要不要宏观调控,而在于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使我国整个经济体制从“全统”和“直管”为特征的调控,向“放控结合”、“活而有序”、“活而不乱”为特征的调控转变。一、宏观调控的方式选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如果在这方面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就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难以建立。在以往的经济运行中,面对不时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所采取的对策是不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勇
作者认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和成因在于:国有企业中普遍并大量存在的潜在损失和潜亏;企业经营决策的失误和内部管理的不善;以及低估国有资产和随意进行经济担保等。对此,省级政府应对国有资产实施其调控管理的特殊作用,并以改革和发展为主题,积极探索国有资产高效营运的有效途径和合理形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勇
一、省级政府对国有资产实施调控管理的特殊作用 1.对国有资产实施监管是省级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知道,国有资产是国家以各种形式投入和全体人民辛勤劳动积累形成的巨额财富,可以说是国家的命根子,是社会主义制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国有资产没有了,社会主义也就失去了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必须“要加强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管理,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和严重流失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省级政府对此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职责。 2.省级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主体,有能力发挥对国有资产的调控职能。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国有资产的调控管理是“实行国家统一所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根宏 余凌曲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受经济增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动力转向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以及前期刺激政策积累风险长期存续的影响,宏观调控需要增强对预期管理的使用。在具体实施举措上,应将扩展预期管理主体、关注预期管理效用异质性和强化锚定效用利用等方面作为抓手,发挥预期管理对宏观调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预期管理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冯爱兰,孙芝军,王民生
随着我国改革形势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卫生行政机关转变职能和预防保健机构转变经营机制是目前正在实践探索的课题。为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实现预防保健工作的宏观调控,保证区域健康目标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卫生事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我市从1993年开始,在全市推行了区域健康目标管理。下面仅就此项工作谈点认识。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家义
加强宏观调控与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思考刘家义[国家审计署北京100039]我国进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以来,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长势头,市场机制开始发挥出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市场在经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但市场固有的自...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元铮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罗元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理论与实践都告诉我们: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宏观经济调控,而改革、发展、稳定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三件法宝。1994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秦荣生
在全国审计工作会上,李金华审计长谈到2004年审计工作时,提出审计工作在审计业务上,要关注两个重点:一是继续强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着力揭露严重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案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本期关注”特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审计工作者和大型国企代表,围绕这两个重点,畅所欲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