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21)
2023(3163)
2022(2844)
2021(2842)
2020(2598)
2019(5981)
2018(5951)
2017(10624)
2016(6127)
2015(6807)
2014(6908)
2013(6985)
2012(6389)
2011(5554)
2010(6042)
2009(5940)
2008(6452)
2007(6224)
2006(5848)
2005(5634)
作者
(16896)
(13855)
(13704)
(13296)
(8986)
(6563)
(6379)
(5405)
(5270)
(5223)
(4797)
(4749)
(4664)
(4510)
(4445)
(4228)
(4204)
(4099)
(4077)
(4059)
(3658)
(3510)
(3464)
(3334)
(3293)
(3162)
(3110)
(3101)
(2898)
(2789)
学科
管理(30022)
(26872)
(22584)
企业(22584)
(18571)
经济(18514)
(12039)
(9043)
(8764)
财务(8736)
财务管理(8710)
企业财务(8297)
(8023)
方法(7504)
农业(6982)
(6517)
银行(6517)
(5977)
中国(5953)
业经(5533)
数学(5321)
数学方法(5239)
收入(5156)
(5145)
理论(4888)
(4841)
制度(4840)
(4752)
(4432)
金融(4432)
机构
大学(80174)
学院(79696)
管理(34612)
(29468)
经济(28432)
理学(26229)
理学院(25959)
管理学(25700)
管理学院(25488)
中国(24710)
研究(23591)
(20716)
(18141)
(16399)
财经(13834)
中心(13506)
(13132)
科学(12642)
(12361)
(12298)
北京(12020)
(11861)
(11705)
(10944)
银行(10558)
(10026)
财经大学(10025)
(9920)
人民(9866)
师范(9841)
基金
项目(40955)
研究(32529)
科学(31564)
基金(28766)
(23886)
国家(23566)
科学基金(20613)
社会(19409)
社会科(18250)
社会科学(18243)
(15903)
教育(15313)
基金项目(14591)
编号(14262)
成果(13197)
自然(12987)
(12935)
自然科(12565)
自然科学(12563)
资助(12418)
自然科学基金(12367)
课题(10083)
(9105)
(9052)
项目编号(8878)
重点(8797)
(8507)
(8101)
大学(8071)
人文(8049)
期刊
(43617)
经济(43617)
研究(28090)
中国(24759)
(21229)
管理(17304)
(14346)
金融(14346)
教育(11991)
(10925)
科学(9868)
学报(9537)
技术(8580)
大学(8013)
财经(7455)
会计(7449)
财会(7035)
学学(6970)
图书(6765)
业经(6518)
(6387)
农业(6309)
书馆(5348)
图书馆(5348)
(5079)
问题(5055)
(4971)
通讯(4860)
经济研究(4836)
会通(4832)
共检索到152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丽红  刁国栋  
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是保证扶贫开发工作成效、促进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2016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普遍加大了扶贫预算资金投入,是历年来财政扶贫投入规模最大的一年,也是财政扶贫投入增长最快的一年。随着财政资金的陆续投入、扶贫项目的陆续实施,一些后续的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步凸显,比如,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如何管理,归属如何确定,收益如何分配,等等,都摆在各级扶贫和财政部门的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赖作莲  
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机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十三五"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手段。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折股量化的方式,将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模式引入农村扶贫,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从而帮助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资产收益扶贫的形成有其深厚的基础和条件,其运行呈现多方参与、股权联结、产业为本、资产增值、保底分红等特征,已有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面临部分项目对财政补助资金过度依赖、股权设置的法律支持不足、企业、合作社等实施主体的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等多重风险。推进资产收益扶贫,要积极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对企业、合作社等实施主体的监管,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险机制,加快制定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海波  李芸  张姝  吕开宇  
管好、用好、用活产业扶贫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对于提高扶贫质量和可持续性意义重大,其中厘清资金来源是前提,明晰资产产权是关键,提升管理质量是重点,优化收益分配是核心。通过对安徽、四川两省的光伏、特色农业和旅游扶贫的实地调研发现,产业扶贫资金来源和投入方式差异明显,使用过程缺乏精准管理;形成资产性质有所区别,管理监督存在失位;产权界定依据相对缺乏,不同产业产权界定方式迥异;资产收益分配模式多样,收益分配机制设计失范。未来需要更好地完善顶层政策体系框架,精准使用产业扶贫资金,明晰资产产权权属关系,规范资产收益分配方案。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蓓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力不断增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大,2010年中央财政综合扶贫资金投入1618亿元,2011年增长到2272亿元,增幅40%以上,2012年增至2996亿元,增幅仍超过30%,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加强管理,以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学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首次正式提出探索资产收益扶贫。2017年5月,财政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工作,尤其是要严格选好项目实施主体,注重形成物化资产,实施贫困户优先的分配政策。资产收益扶贫是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方式。一方面,资产收益扶贫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梁晓敏  
作为实现"十三五"扶贫目标的重要手段,资产收益型扶贫已经在我国贫困地区展开多种形式的尝试,并获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基于我国资产收益扶贫的典型案例研究,从该项目的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我国资产收益扶贫的已有实践、主要机制和存在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湘玲  陈绍志  赵荣  
资产收益扶贫是从收入扶持到资产拓展的精准扶贫机制重大创新,林业资产与扶贫资金、信贷资金等有效整合提高了贫困农户的短期和长期经济收入。林业资产收益扶贫存在资源估值问题、依托的产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金融服务水平不高及融资保障机制不完善限制了林业资产收益扶贫发展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拓展多元化资产来源、合理选择主导产业和开展多产业融合、建立完善的经营主体监督机制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汪三贵  梁晓敏  
作为实现"十三五"扶贫目标的重要手段,资产收益型扶贫已经在我国贫困地区展开多种形式的尝试,并获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基于我国资产收益扶贫的典型案例研究,从该项目的构成要素入手,深入分析我国资产收益扶贫的已有实践、主要机制和存在的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晓山  李静  
对扶贫社式扶贫的思考杜晓山李静一、贫困的机理陕西省商洛地区的贫困显示了我国贫困地区的最普遍特征——自然条件差和地理位置不好。商洛地区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石山区。人均耕地只有0.94亩,且耕地中山坡地占80%以上,农业生...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岑家峰  李东升  
资产收益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大机制创新,对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促进深度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构建资产收益扶贫的减贫分析框架,结合对广西南部LN合作社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资产收益扶贫对减贫具有如下效应:一是拓宽了贫困人口的增收渠道;二是促进了贫困地区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三是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增强了市场主体发展能力;五是提高了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同时也存在农户与市场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资产收益扶贫政策,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督管理,充分保障持股贫困户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贫困户真正从资产收益扶贫中受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玮琳  夏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实现农村可持续脱贫是目前倍受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近年来资产收益扶贫正以其实践成效成为有价值的路径之一,并对中国农村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从资产收益扶贫的背景和形成原因入手,深入分析资产收益扶贫中的资源收益扶贫模式、IPO扶贫模式、金融创新扶贫模式等三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条件和前景及相应的启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青贵  
资产收益扶贫形成于中国精准扶贫战略实践,是股份制理论与当代中国扶贫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助推精准扶贫的优势功能。但目前以股份制为核心的资产收益扶贫理论研究缺乏,与资产收益扶贫实践之间并未形成较好的融合,面临理论支撑不够、扶贫资源边界不清且持续性不足、运行模式缺乏多样化、实施有效性弱和动力不强、相关规定缺乏协同等问题。这就需要从理论建构、准入制度建设、权利设计与运行、收益公平分享、有效监管、风险防治等方面予以制度回应。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金彦海  王俊霞  张海英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开发式扶贫的核心内容,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资产收益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制度创新,能够有效解决贫困户劳动能力不足、不具有市场意识、资产不足等问题,政府通过多种途径赋予贫困户资产,增加其资产收益,能够有效提升脱贫效率。在调研组对辽西北地区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调研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辽西北地区开展资产收益扶贫的主要模式、资产来源、收益分配等基本情况,就开展资产收益的参与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收益分配、资产整合、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八个方面完善举措和审慎推进的意见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资产扶贫模式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资产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资产收益扶贫通过对地区致贫原因的精准瞄准实现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实施,参与试点的贫困农户获得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多方共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信洪伟  商东宇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2012年被整体列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2015年底,通过对农村牧区人口进行再识别、再建档,共识别贫困人口4.85万户、10.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9.5%。按照全区脱贫进度的总体安排,兴安盟盟委、行署提出,确保与自治区步调一致,到2019年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部署,兴安盟大力推广"龙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