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23)
- 2023(3953)
- 2022(3420)
- 2021(3386)
- 2020(3068)
- 2019(7303)
- 2018(7464)
- 2017(15685)
- 2016(8657)
- 2015(10258)
- 2014(10387)
- 2013(10784)
- 2012(10055)
- 2011(8732)
- 2010(9204)
- 2009(9047)
- 2008(9551)
- 2007(9006)
- 2006(8328)
- 2005(7942)
- 学科
- 管理(42036)
- 业(37569)
- 企(34407)
- 企业(34407)
- 济(31839)
- 经济(31797)
- 财(19649)
- 方法(16587)
- 务(15061)
- 财务(15038)
- 财务管理(15005)
- 企业财务(14371)
- 数学(14085)
- 数学方法(14026)
- 制(12499)
- 中国(10576)
- 银(9047)
- 银行(9044)
- 行(8375)
- 农(8119)
- 体(7722)
- 税(7698)
- 策(7537)
- 业经(7412)
- 税收(7329)
- 收(7238)
- 划(7185)
- 体制(6879)
- 贸(6316)
- 贸易(6307)
- 机构
- 大学(125327)
- 学院(124707)
- 管理(53408)
- 济(53024)
- 经济(51700)
- 理学(43064)
- 理学院(42676)
- 管理学(42369)
- 管理学院(42082)
- 研究(36019)
- 中国(35361)
- 财(34240)
- 京(27392)
- 财经(24822)
- 经(22330)
- 江(20055)
- 财经大学(18396)
- 北京(18384)
- 所(18110)
- 科学(17967)
- 中心(17641)
- 州(16423)
- 商学(15446)
- 商学院(15336)
- 经济学(15178)
- 研究所(15123)
- 农(13793)
- 经济学院(13711)
- 公司(13153)
- 范(13117)
- 基金
- 项目(63542)
- 研究(49500)
- 科学(49323)
- 基金(45973)
- 家(37831)
- 国家(37492)
- 科学基金(32525)
- 社会(30521)
- 社会科(28992)
- 社会科学(28983)
- 基金项目(24392)
- 省(23343)
- 教育(23043)
- 编号(21399)
- 自然(20340)
- 资助(20067)
- 自然科(19785)
- 自然科学(19779)
- 划(19640)
- 自然科学基金(19449)
- 成果(18864)
- 部(15453)
- 课题(14012)
- 性(13999)
- 项目编号(13916)
- 教育部(13628)
- 重点(13548)
- 人文(13470)
- 制(12850)
- 创(12691)
共检索到212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魏星宇
(一)加强对并购重组"三高"的监管,遏制商誉增量要从源头上防范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带来的风险,就要坚决遏制并购重组"高估值、高溢价、高承诺"现象。一是加强对资产评估执业行为的规范约束。建议推动完善相关资产评估准则,明确在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中必须使用资产基础法对标的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慎用收益现值法,确需使用收益现值法对评估结果进行参考印证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鲁立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规模的不断扩大,上市公司的并购商誉资产不断增长,至2018年末,全部A股商誉资产已高达13093亿元。与此同时,2018年起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不少行业出现增长下滑甚至负增长情况,原先上市公司并购时对收购标的公司所约定的业绩对赌要求往往不能完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排减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对于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风险,2018年末,中国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陆正华 戴其力 马颖翩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2007~2008年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状况进行了统计性描述,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对商誉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差异分析,同时在控制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以及财务状况因素的影响下,采用2007~2008年的截面样本数据对影响商誉减值准备的盈余管理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其他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率、合并商誉规模以及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因素对商誉减值测试有显著影响。上市公司合并商誉减值测试存在明显的盈余管理动机。
关键词:
合并商誉 商誉减值测试 盈余管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琪
本文基于2019年年初我国A股市场多家上市公司集体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事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我国A股市场2007~2018年第三季度期间商誉及商誉减值损失的总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对商誉集中减值及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会计准则和监管角度提出治理商誉减值乱象的对策,以期对规范上市公司商誉会计有所裨益。
关键词:
商誉 商誉减值 会计准则 监管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荣芳
并购对上市公司业绩提升以及业务转型越来越重要,但并购重组形成的大额商誉,给上市公司未来业绩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商誉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的主要风险。因此,防范与研究商誉减值风险是上市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对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形成的商誉进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并购"轻"资产公司形成巨额商誉已成为普遍现象,资产质量风险问题突出。在剖析商誉构成及实质、现行商誉存在减值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净化商誉确认、改进估值方法、对并购重组差额后续计量采用"在一定年限内摊销+减值测试"等相关设想与建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高榴 袁诗淼
商誉是溢价并购重组的产物。受市场竞争及政策的支持,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商誉资产在"高估值、高业绩承诺"的催化下飞速增长,背后积聚的潜在减值风险不容小觑。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的产生及其成因、会计处理及其减值风险,阐述了上市公司巨额商誉及其减值风险可能引发的问题,如增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空间,造成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失真,加剧上市公司未来业绩不确定性,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本文提出了加强并购重组"双高"监管、强化信息披露、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严查违法违规行为等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煜 曲晓辉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商誉减值存在盈余管理动机,具体表现为盈余平滑动机和洗大澡动机,并且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影响,包括公司业绩、CEO特征、债务与薪酬契约以及监督机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显示,审计质量与股权集中度对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动机有抑制作用。此外,商誉减值的确认存在不及时的问题,且平均滞后一到两年。
关键词:
商誉减值 盈余管理 审计质量 股权集中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秀丽
合并形成的商誉应该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商誉减值意味着企业获取收益能力下降。基于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用实证方法分析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影响因素,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业绩和经济价值不相关,不能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说明经济因素不是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影响因素;而高管持股比例显著影响商誉减值,这表明商誉减值计提受管理层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
关键词:
合并商誉 减值 经济因素 盈余管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新民 陆亚晨
本文从投资者股价高估和管理层盈余管理两个方面,结合2018年出现的政策预期,考察2015—2018年上市公司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股价高估程度越高,未来商誉减值的风险就越大,此时,成长性较差的上市公司会比成长性较好的公司面临更高的商誉减值风险。相比民营企业,股价被高估的程度对国有企业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更显著。此外,政策预期增加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商誉减值进行"洗大澡"管理的行为,减少了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商誉减值的方式进行盈余平滑管理的行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军辉
一、案例背景某上市公司AAAA 2015年6月30日以10亿元收购了标的企业BBBB100%股权,收购基准日,资产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评估BBBB股权价值为10.1亿元。收益法评估中,BBBB收益预测中的主要产品、产能情况如表1所示。其中:B1产品是标的企业主要产品,B2产品在收购基准日处于在建中,属于对B1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2016年2月,BBBB完成工商变更、实现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许言 陈子曦
2014~2015年中国迎来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热潮,A股整体的商誉规模迅速扩大,由于业绩对赌,2017年和2018年商誉减值持续暴雷,公司业绩大幅下跌,2017年商誉减值规模已经达到366.1亿元,减值同比增速达到220%。2018年业绩预告净利润最低的前三十家上市公司中,有17家都明确提到计提商誉减值损失是主要亏损原因,其预计计提商誉减值损失占市值的平均比例高达51%。面对市场高企的商誉总值,商誉减值风险已不再是无法
关键词:
商誉减值 中小板 并购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春丽 褚志姣
本文以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商誉减值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商誉减值与公司短期绩效显著负相关,与公司长期绩效显著正相关,即U形。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公司的内部治理水平越差时,商誉减值对公司短期绩效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同时对公司长期绩效的正向影响也更加明显。以上结果在经过自变量因变量替代、双重聚类分析后仍然成立。本文结果丰富了商誉减值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并对商誉减值对公司长短期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考察,为上市公司、投资者等相关决策提供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商誉减值 商誉 公司治理 公司绩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虹雁 顾慧 刘强
文章选取我国2001—2012年披露商誉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对比上市公司在披露商誉减值信息前后公司股价的异常回报率及其变化,探究投资者对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并进一步研究有违规行为的上市公司公布商誉减值信息的短期市场反应。研究结果显示,异常收益率的均值和极小值在事件窗内会呈现出"V"字型变化趋势,商誉减值信息的披露在短期内导致市场显著的负面回应,且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加剧了市场对商誉减值信息的负面回应。
关键词:
商誉减值 违规行为 短期市场反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汤湘希 章琳 许诺
近年来商誉"爆雷"事件频频发生,资本市场对于商誉减值已然风声鹤唳。基于2009—2017年创业板并购事件,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并购业绩承诺对商誉减值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出于自利的动机往往会操纵商誉减值时机,进行一次性、巨额的"恶性"商誉减值,严重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业绩承诺对于商誉减值具有风险识别与风险缓释的作用,降低了管理层操纵减值的能力及动机,当被并企业业绩未达预期时,及时、分次、小额的减值计提,可以确保商誉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有助于"良性"商誉减值机制的形成。进一步分析中排除了替代性假设,佐证了业绩承诺的监管作用及机制。因此,建议监管层通过制定政策,推广业绩承诺在高商誉减值风险并购中的应用,并对高商誉企业进行持续监管,以缓释资本市场商誉减值风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春美 刘妍妍 周慧琴 周涵洋
本文以深交所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公司在2013—2019年间已完成控制权转移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剖析并购特征对公司2015—2021年间商誉减值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相较于相关性并购,多元化并购对商誉减值的正向作用更明显,多元化并购下的商誉减值程度也更高;相较于市场法和资产基础法等估值方法,收益法估值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益法下的评估增值率更高,巨额商誉背后的商誉减值程度也更高;与单一支付方式相比,混合支付方式对商誉减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防范商誉减值风险:一是监管层要健全制度,加强事后监管;二是并购方要谨慎决策,警惕过度自信;三是投资者要理性投资,重视并购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