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
- 2023(341)
- 2022(281)
- 2021(347)
- 2020(207)
- 2019(506)
- 2018(504)
- 2017(785)
- 2016(643)
- 2015(787)
- 2014(894)
- 2013(658)
- 2012(584)
- 2011(588)
- 2010(676)
- 2009(558)
- 2008(509)
- 2007(473)
- 2006(455)
- 2005(418)
- 学科
- 教育(3490)
- 思想(1353)
- 政治(1338)
- 思想政治(1319)
- 政治教育(1319)
- 治教(1319)
- 德育(1313)
- 中国(1205)
- 理论(907)
- 济(896)
- 经济(896)
- 教学(867)
- 管理(575)
- 高等(540)
- 研究(478)
- 学校(450)
- 学(440)
- 革(417)
- 发(404)
- 改革(396)
- 发展(387)
- 学法(386)
- 教学法(386)
- 展(375)
- 生(352)
- 高等教育(352)
- 业(309)
- 学理(307)
- 学理论(307)
- 教育改革(300)
- 机构
- 大学(7746)
- 学院(6614)
- 教育(3429)
- 研究(3243)
- 范(2395)
- 师范(2388)
- 京(2007)
- 师范大学(1912)
- 济(1638)
- 科学(1621)
- 经济(1560)
- 所(1545)
- 北京(1493)
- 中国(1430)
- 研究所(1391)
- 教育学(1309)
- 管理(1300)
- 职业(1289)
- 江(1274)
- 中心(1252)
- 院(1249)
- 技术(1237)
- 理学(1059)
- 理学院(1027)
- 州(1023)
- 教育学院(1008)
- 管理学(970)
- 管理学院(962)
- 研究院(929)
- 部(898)
共检索到13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德广
大学德育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内在需求,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引领学生走出狭隘的心灵和地域,把学生带到群山峻岭之上看问题。从四个方面,即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现代高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论述大学德育的挑战和对策。学校德育要呼唤学生的觉醒,增强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张少春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为此,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齐心协力、抓实抓好,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小欧 张凡 范启标
公民素质评价是大学生质量考评的重要标准。长期以来,大学生公民教育活动,往往把公德教育视为公民教育的全部内容,从属于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之中,教育体系并不完善。青年大学生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主要力量,结合青年大学生教育特点,以增强大学生责任感为切入点,多渠道、多方位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意义重大。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感 公民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星期
责任感是保证大学生素质不断优化发展的核心心理品质 ,也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形成的心理基础。责任感的教育有赖于建立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 ,以及确立新的教育责任观和教育民主观。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感 教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凌云
现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和强盛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技能,更要有造福国家和人民、勇挑重担的责任心。大学生走出校门,就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肩负着社会责任。高校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抓住根本,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将形成之际,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平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业教育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创业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原因进行探讨和剖析,提出提升高等学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四条途径:树立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模拟创业活动中的角色扮演;开展创业社会实践;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
关键词:
高校 创业教育 任务 提升 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王莹 原续波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专业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程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工程教育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钧陶
结合广东省某高校1712名一年级本科学生的跟踪调查,分析大学生"个人—社会"和"认知—行为"两个维度四个方面的社会责任感现状,以及基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效果。调查发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存在"重个人、轻社会,重认知、轻践行"的现象,同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需要通过引导建构认知体系、提倡教育行动化、倡导多维校园氛围建设进行理念引导,以隐性方式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模式融入各类职业素养竞赛活动、教师的权威期待融入学生的生涯规划等途径来实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军
行业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即将进入整改提升、学先创优阶段,要以"解难题、补短板、抓比动、促长效"为着力点,既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规定动作,又积极主动地创新自选动作,全面构建注册会计师行业基层党建和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孙耀君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十四年的经验和邓小平同志92年初南巡谈话的精神,明确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进一步指明了增强企业活力的方向。一、只有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增强企业活力我国提出增强企业活力,主要指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问题,已有相当年头。远的且不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一九八四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提出了要增强企业活力。一九八五年九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经委、国家体改委《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工业企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务院又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尧
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尧
在日前由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者就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期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介绍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思路和政策措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慧生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转型、改革、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教育科研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须面对严峻挑战。"十三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应着重于国家重大教育问题研究和重大政策研制、教育政策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经验模式、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课程教学改革、重大教育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等研究。2016年工作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启动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主动服务区域教育决策、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开展系列重大战略研究,探索教育智库体系建设有效途径。
关键词:
“十三五”规划 教育科研 教育智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福昌
自1987年秋,经国家教委批准,在15个城市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实验以来,至今已发展到47个城市;经各省、市、自治区批准,有55个城市进行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六年多来,我们先后在湖北省沙市、江苏省无锡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辽宁省沈阳市、山东省威海市、江苏省常州市、四川省自贡市、广东省江门市,召开过中等城市教育办学方向研讨会、中等城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论证会、100个城市主管教育市长经验交流会、全国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研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柏才 崔龙燕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要深刻认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努力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作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根本和关键,把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进而增强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