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43)
- 2023(8740)
- 2022(6638)
- 2021(5919)
- 2020(4640)
- 2019(10263)
- 2018(10256)
- 2017(19336)
- 2016(11278)
- 2015(12916)
- 2014(12636)
- 2013(11652)
- 2012(10372)
- 2011(9206)
- 2010(9476)
- 2009(8896)
- 2008(8877)
- 2007(8236)
- 2006(7426)
- 2005(7196)
- 学科
- 济(38717)
- 经济(38641)
- 管理(35816)
- 业(31575)
- 企(26328)
- 企业(26328)
- 中国(14730)
- 制(14476)
- 农(13728)
- 财(13620)
- 业经(12093)
- 方法(11242)
- 体(10642)
- 数学(8986)
- 数学方法(8845)
- 理论(8832)
- 体制(8717)
- 农业(8631)
- 银(8431)
- 银行(8413)
- 务(8039)
- 行(8019)
- 财务(8009)
- 财务管理(7984)
- 融(7672)
- 金融(7670)
- 企业财务(7615)
- 地方(7542)
- 教育(7488)
- 发(7123)
- 机构
- 学院(152321)
- 大学(151720)
- 济(60984)
- 经济(59527)
- 管理(53586)
- 研究(52576)
- 理学(44901)
- 理学院(44428)
- 管理学(43652)
- 管理学院(43376)
- 中国(39637)
- 财(32841)
- 京(32166)
- 科学(29439)
- 所(25802)
- 江(25734)
- 财经(24588)
- 农(24280)
- 中心(23750)
- 研究所(22845)
- 经(22209)
- 范(20931)
- 师范(20727)
- 业大(20543)
- 北京(20098)
- 州(19713)
- 经济学(19522)
- 院(19353)
- 农业(18535)
- 财经大学(18034)
- 基金
- 项目(97803)
- 科学(77180)
- 研究(76826)
- 基金(69092)
- 家(59276)
- 国家(58729)
- 科学基金(50441)
- 社会(49064)
- 社会科(46325)
- 社会科学(46315)
- 省(39396)
- 教育(37227)
- 基金项目(35588)
- 划(32466)
- 编号(32361)
- 自然(29559)
- 自然科(28827)
- 自然科学(28820)
- 自然科学基金(28307)
- 成果(27947)
- 资助(26762)
- 制(24783)
- 课题(23936)
- 重点(22878)
- 部(21882)
- 发(21351)
- 创(20905)
- 国家社会(20691)
- 性(20653)
- 年(19882)
共检索到245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野
加强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是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年轻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加强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需要明确培养年轻干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心系百姓的人民情怀、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知重负重的担当精神、克难攻坚的业务本领以及清正廉洁的自律意识的基本目标,厘清年轻干部常态化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年轻干部选拔、培训、使用、监管、考评全链条机制。
关键词:
年轻干部 常态化培养 全链条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志刚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发展战略培养选拔干部,一批年轻干部在实践中摔打和成长起来,成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力量。但是,与中央最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章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选人用人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存在的问题,对国有企业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剖析和思考。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 对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田仁来
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校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加强新时代高校年轻干部队伍的建设规划,健全完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激励等全链条机制,对实现高校"双一流"建设目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双一流”建设 年轻干部 队伍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建荣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和生源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内容设计既要保证本科人才的知识系统性和学科前沿性要求,又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特性。设计思路以学科逻辑为主线,梳理出课程教学的知识群(树);以阶段性教学目标(知识单元)为依据,设计基于项目或问题的学习任务,促进学科逻辑向问题逻辑的有机转化与融合。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课程设计 学科逻辑 问题逻辑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丽娜
从《中国制造2025》赋予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和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支撑看,创新思维是其逻辑起点,也是本质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学生"需求思维""互联网+思维""质量思维"和"底线思维"4种思维模式,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走出职业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为《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高端、复合、创新型"的人才需求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同同 谭绍华 周桐
在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下,打造一支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教师需要彰显其“类型”属性,形成配套的专业化理论体系、实践整体架构和培育与学生特征吻合的育人能力。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咨询,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专业教学能力、职业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四种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在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培养中要实现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并行基础上的培养阶段全程化、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并重基础上的能力结构完善化、理念引领与制度建设互促基础上的保障机制动力化以及师德品格与技能品质同修基础上的立德树人常态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亚斌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是完善现有转移支付制度的实质性改革,推动着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央财政以疫情为契机提出财政资金要直达市县基层,试行期间依托穿透性划拨和信息化监管,打破了资金逐级下拨的程序和部门间条块分割的梗阻,发挥了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建立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基层机制,意味着运行方式上资金来源的常态化、预算管理的严格化,以及审计监督的实效化。其内在逻辑正是厘清收入,规范支出;依靠中央权威实现财政资金的整合统筹使用以及财政支出的提质增效;最终在分税制基础上达成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协调。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常态化同样考验着地方治理的能力,如何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实现与现行转移支付制度的融合发展是这一渐进式改革持续的题中之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姚聪莉 任保平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提出了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任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之问"、教育发展纲要的强调,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质量成为热议的话题,但是这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呼唤,要使大学能够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还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鹿林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源于发现人才市场需求、学生成长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现能力三者的结合。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起点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现人才培养的承载体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对原有的组织方式、运行机制都会提出不同程度的挑战,有许多方面需要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鹿林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源于发现人才市场需求、学生成长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现能力三者的结合。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起点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实现人才培养的承载体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对原有的组织方式、运行机制都会提出不同程度的挑战,有许多方面需要创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淑萍 朱岚
公共意识是人们对于如何在公共领域和公共生活中恰当地行为的一种自觉认识,是富有其内在层次结构的一套公共生活规范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础性品质。培养青少年的公共意识不仅是公民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青少年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由个性人向公共人发展、由个人向公民转化的天然路径。学校应从公共精神引领、公共生活分享和公共文化濡染三维路向促进青少年学生公共意识的生成与发展。
关键词:
青少年 公共意识 公共生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嵩迪 卢晓中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型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跨学科培养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研究生跨学科培养内蕴着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双重命题,这一双重命题也构成了高校开展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内在逻辑与基本遵循。而在以学科组织为基本结构的大学中开展跨学科教育,尚面临着活跃的跨学科科研与滞后的跨学科教学的分离、跨学科人才旺盛的产业需求侧与迟滞的高校供给侧的脱节。美国研究生跨学科培养的组织经验表明,高校需突破传统院系单一封闭的培养模式,通过嵌入多种类型的跨学科学术组织,构建多方主体跨学科协同育人的组织策略,为跨学科科研与教学的融合、产业界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协同提供组织基础,培养出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夏正江
就中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而言,主张师范院校大幅提高教育类课程的数量与课时比例不切实际、论据不足。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关键要看能否满足教师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需求,即学会教学、学会设计与开发校本课程、学会育人和做班主任、学会评价、学会探究,以及是否体现了职前与职后教师教育的合理分工与一体化。职前教师教育应努力在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一般教育知识与学科教育知识、获得教育知识与应用教育知识、提升专业知能与培养职业信念之间取得平衡。以教师工作需求为导向,调整核心学习领域,优化课程模块,是当前改进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教育类课程的关键与重点。
关键词:
中学教师 职前培养 教育类课程 课程逻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敏
文章试从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维在教材中的体现、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的必要性和具体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数学课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词:
数学课 逻辑思维 教学思想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即从传统人才培养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高等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发展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发展形态的转变,即从规模速度等要素性增长转为内涵驱动的整体性发展,从高等教育体系自身成长转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发展形态的转变决定了评价机制、资源配置方式与治理方式的改革目标与方向。资源配置方式是核心环节,通过评价机制改革和治理改革来实现制度与规则的完善,从而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以激励高校和教师投身教学科研来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会化解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