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24)
2023(15501)
2022(13298)
2021(12635)
2020(10589)
2019(24397)
2018(24423)
2017(44910)
2016(25744)
2015(29580)
2014(29902)
2013(28809)
2012(26768)
2011(24425)
2010(25014)
2009(22500)
2008(22125)
2007(20096)
2006(18142)
2005(16349)
作者
(72698)
(60172)
(59931)
(57555)
(38744)
(28867)
(27608)
(23751)
(23240)
(21989)
(20581)
(20473)
(19341)
(19333)
(18676)
(18616)
(18080)
(17793)
(17385)
(17288)
(15494)
(15054)
(14393)
(13771)
(13678)
(13588)
(13533)
(13383)
(12306)
(12012)
学科
(107035)
经济(106853)
管理(74706)
(63939)
(55102)
企业(55102)
方法(42767)
数学(35094)
数学方法(34666)
中国(32673)
(26017)
教育(25451)
(25183)
(25045)
地方(24216)
业经(23549)
理论(23458)
(18307)
(17948)
农业(16600)
(15755)
财务(15676)
财务管理(15642)
(15372)
银行(15327)
企业财务(14852)
技术(14669)
(14570)
地方经济(14503)
环境(14471)
机构
大学(360187)
学院(354515)
(136542)
管理(135019)
经济(133027)
研究(124962)
理学(114206)
理学院(112770)
管理学(110713)
管理学院(110005)
中国(89049)
(79559)
科学(76255)
(64149)
(63736)
研究所(57745)
(57463)
师范(57034)
(55971)
中心(55776)
(53873)
北京(51760)
财经(49795)
业大(49750)
师范大学(46225)
(45047)
(44841)
(44648)
教育(44201)
技术(41664)
基金
项目(230734)
科学(180838)
研究(176995)
基金(161451)
(139262)
国家(137883)
科学基金(117147)
社会(108029)
社会科(101323)
社会科学(101287)
(91997)
教育(88739)
基金项目(84856)
(78495)
编号(75212)
自然(74016)
自然科(72210)
自然科学(72198)
自然科学基金(70878)
资助(66892)
成果(64920)
课题(55281)
重点(52841)
(52126)
(49970)
(47347)
项目编号(46222)
教育部(45354)
(45091)
大学(44301)
期刊
(161230)
经济(161230)
研究(118581)
中国(83579)
教育(75311)
学报(54731)
管理(53339)
(50644)
科学(49730)
(48300)
大学(42173)
学学(37765)
技术(37044)
农业(33510)
(29928)
金融(29928)
财经(25431)
经济研究(24635)
业经(23637)
图书(21968)
(21868)
问题(19611)
职业(19548)
(18897)
技术经济(17663)
(16832)
论坛(16832)
理论(16653)
(16346)
(15693)
共检索到558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友金  廖湘岳  向国成  
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多元化背景下,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彰显自身办学特色,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在实践探索中,把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应用人才,提出了"大经管人才培养观",并通过基于柔性架构的课程模块设计、基于内外部优势有效开发的平台建设、基于知识转化的课堂整合、基于实践认知的教学多维互动,建构了教学研究型地方综合性大学独具特色的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子奈  
关于教育思想,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表现:一是国家层次,表现于教育方针、教育体制、教育决策;二是学校层次,表现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三是教师层次,主要表现于教什么和如何教。教育思想在学校层次的诸多表现中,培养目标是最重要的,它对培养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玉志  
通过采取比较统计法和因素分析法从全球视角对中外工商管理类本科培养模式进行审视和比较,提出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培养模式的改革取向应为:培养目标个性化,加强通识教育,增加情景教学,培养方式社会化,构建在“管理中学习管理”的学习环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辅相  
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规格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文辅相“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规格的研究”是我们承担的一项国家“八五”教育科学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经过5年的努力,这项研究现已告一段落。本课题研究把高等教育目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佘元冠  王维才  郭有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吕品  曹静雅  林瑛  
文章基于应用性本科高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在阐述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之后,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内容、人才培养手段、人才培养制度、人才培养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构建,并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抓手、以师资队伍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制度建设,实施各种保障,才能有效的实施应用性本科高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凯  罗文鑫  蒋知义  徐萍萍  
[目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对信息管理类专业教育提出新的发展要求。通过调研分析社会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的多元需求,旨在为信息管理类人才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采集前程无忧网、猎聘网中信息管理类人才校园招聘信息,围绕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两大核心需求,剖析社会对信息管理类人才现有需求与未来需求之间的现实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信息管理类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结果/结论] 大数据时代,社会对信息管理类人才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现有需求与未来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并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健全培养方式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局限]缺少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信息的分析。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蒋远胜  陈文宽  钟秀玲  胡杰  王冲  
总结和分析了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构建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经验:建设"农林特色、经管相融"的课程体系,"两次循环、虚实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校院结合、院级为主"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依托学科、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春花  黄方  
工商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文在探讨工商管理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的教育方法,提出构建创新管理学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具体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芳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改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初次就业能力。本文以管理类本科生为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构建其初次就业能力指标,研究表明,管理类本科生初次就业能力由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职业价值观、文字处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创新型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七大指标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提升管理类本科生初次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志良  于丽娟  
文章运用组织结构、人力资本理论分析了层级组织及其经管类人力资本的配置,对经管类职务人力资本的构成价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与经管类人才培养的关系,进而为高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殷辉  张砚  李道芳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理念的延伸,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满足现代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广泛需求的需要。以合肥学院为案例,在剖析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培养模式,开展的全面改革过程中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云生  
教育评价具有三个向度,第Ⅰ向度是"关于教育的评价",追求价值判断的科学精准;第Ⅱ向度是"促进教育的评价",追求促成价值的目标实现;第Ⅲ向度是"作为教育的评价",追求价值创造的开放生产。运用教育评价向度分析方法对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发现,在教育评价的第Ⅰ向度、第Ⅱ向度、第Ⅲ向度都设计了相应的政策及配套措施,只是第Ⅲ向度的政策多属倡导性质,措施力度也相对较弱。高等学校可有针对性地选择行动策略,因应"关于教育的评价",用好"促进教育的评价",落实"作为教育的评价"。审核评估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探索,实施新一轮审核评估,还需在审核评估意愿、能力、组织,尤其是第Ⅲ向度"创生价值"上下功夫,高等学校也要主动适应新变化,开展新探索,做到同频共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