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7)
2023(10211)
2022(8377)
2021(7650)
2020(6685)
2019(14791)
2018(14698)
2017(28338)
2016(15455)
2015(17374)
2014(17374)
2013(17286)
2012(15592)
2011(13447)
2010(13995)
2009(13791)
2008(14488)
2007(13639)
2006(12310)
2005(11797)
作者
(43217)
(36090)
(35937)
(34197)
(23236)
(16906)
(16342)
(13681)
(13485)
(13212)
(12345)
(12063)
(12024)
(11480)
(11338)
(10755)
(10686)
(10498)
(10334)
(10268)
(8896)
(8856)
(8745)
(8283)
(8275)
(8254)
(7980)
(7866)
(7088)
(6994)
学科
(86273)
(82230)
企业(82230)
管理(78383)
(67409)
经济(67289)
(31597)
方法(27666)
业经(27335)
(24556)
财务(24521)
财务管理(24487)
企业财务(23310)
(22260)
(22061)
数学(19387)
数学方法(19287)
技术(16575)
农业(16200)
(15789)
(15672)
(15486)
体制(14165)
中国(14135)
经营(13322)
理论(13304)
(13041)
企业经济(12819)
(12431)
银行(12425)
机构
学院(226004)
大学(220940)
(98303)
管理(97490)
经济(96321)
理学(81001)
理学院(80337)
管理学(79626)
管理学院(79165)
研究(65752)
中国(59195)
(54977)
(46135)
财经(40999)
(37655)
(36975)
科学(34362)
(33655)
(32157)
中心(31537)
财经大学(30056)
(29279)
北京(28968)
经济学(28731)
商学(28515)
业大(28344)
商学院(28257)
研究所(27639)
农业(25994)
经济学院(25775)
基金
项目(133698)
科学(107833)
研究(102452)
基金(99080)
(83054)
国家(82241)
科学基金(74014)
社会(67032)
社会科(63622)
社会科学(63606)
(52749)
基金项目(52270)
自然(46804)
教育(46353)
自然科(45751)
自然科学(45739)
自然科学基金(45037)
(42135)
编号(41098)
资助(40202)
成果(33282)
(33168)
(32460)
(31409)
(30511)
重点(29054)
创新(28409)
课题(27913)
(27536)
国家社会(27474)
期刊
(122849)
经济(122849)
研究(70299)
(51569)
中国(50142)
管理(46220)
(32461)
(27839)
金融(27839)
科学(27057)
学报(25002)
技术(22623)
财经(22022)
农业(21626)
大学(21124)
业经(21056)
学学(20112)
(18932)
教育(18145)
经济研究(17624)
财会(16261)
问题(15227)
(15213)
会计(14606)
技术经济(14159)
现代(12982)
(11933)
世界(11710)
经济管理(11591)
国际(11154)
共检索到365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黄美荣  
目前在新旧企业制度交替中,有些国有企业长期经济效益不理想,除了机制本身的缺陷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长期投资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较大漏洞。主要问题一、长期投资项目缺乏科学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知  赵奇伟  严兵  
基于国有企业改制的样本,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国有企业长期投资水平低于非国有企业,这可能是造成国有企业投资非效率的重要因素,而这一点却是既有文献所忽视的。本文从委托—代理的理论视角出发,剖析国有企业董事长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期揭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偏低的深层原因。文中利用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刻画其约束机制,利用国有企业董事长的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来测度其激励机制。OLS回归结果显示,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越短,长期投资越少,而持股比例对长期投资无显著影响;非国有企业董事长总任期对长期投资无显著影响,而持股比例越高,长期投资越少。为克服OLS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论文进一步利用Ⅳ估...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柳学信  丁雪  孔晓旭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为了打造具备长期竞争力的国有企业,最终表现为国有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提升,而引入非国有资本盘活国有资本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以2008~2019年在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的国有企业为样本,研究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国有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影响,结果发现:股权层面引入非国有资本无法促进国有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提升,而治理层面委派董事、监事和高管可以显著提升国有企业长期投资价值;非国有股东治理主要是通过降低国有企业金融化水平来提升国有企业长期投资价值的。基于此,本文从积极引入非国有资本、调动非国有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增加对实体经济等的投资方面,对提升国有企业长期投资价值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瑾  党兴华  陈敏灵  石琳  
以不完全契约为基础,在金融契约和控制权配置理论的框架内,运用博弈分析方法,基于附属公司或银行的创业投资机构(长期投资家)与独立的投资机构(短期投资家)在投资金额、增值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引入企业家事前努力水平、投资家投资额和管理监督成本、项目清算价值等变量,构建了两类投资家下创业企业控制权动态配置模型,研究如何设计短期与长期投资家下的创业投资契约,确定企业控制权最优配置。研究表明:当企业家选择长期投资家,不论企业家或投资家谁拥有控制权,均可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当企业家选择短期投资家,由企业家拥有控制权可以实现控制权相对较优配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祥宇  
在加快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中,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使国有企业走出困境,保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举措。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从企业的供、产、销各个环节出发,针对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和工作特点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彭晓洁  
从投资收益率、盈余管理和财务绩效等角度运用熵值法度量社保基金持有企业长期投资者保护水平。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取各控制权配置的度量方式与长期投资者保护关联度最大者,以寻求长期投资者保护水平最高时企业控制权配置的模式,发现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10%~30%之间,董事会类型为制约型董事会,总经理由董事会根据公司制度选举产生时,公司配置权模式为最优模式。通过实证检验最优模式和其他模式在发展能力、风险水平、利润分配和企业价值四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最优控制权配置模式有利于提升长期投资者的保护水平。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关磊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及董事会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难以解决现有的代理冲突问题。内部控制理论认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风险,缓解代理冲突问题。传统的内部控制理论经过漫长的发展,也已经从单纯的财务管控发展至今天的与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相集成的新高度。然而,国内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两套治理体系的概念边界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模糊,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实践困难。所以,以公司治理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对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开展概念和边界进行辨析,同时以英国上市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监管开展案例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治理标准、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珍婷  
股权投资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股权投资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获得可观的经济利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股权投资也是一种有失败风险的投资行为,因此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内部控制,科学认识投资风险,谨慎决策。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在评述企业投资战略优秀著作的基础上,探究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提升股权投资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秀山  吴建辉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成因与对策探析陈秀山吴建辉所谓“内部人控制”(Insidercontrol)是指企业经理人员通过与工人共谋,取得企业控制权的相当大部分,并以此来侵蚀作为“外部人”股东的合法权益。转轨经济中的“内部人控制”则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陆跃祥  游五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孟平阳  秦瑞齐  
本文依据现代企业理论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探讨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企业"内部人"的监控模式,以指导当前我国的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斌  
:由于国有企业特定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产权主体缺位以及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必要的股权约束机制和经营者自我约束机制的缺乏,形成了国有企业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而治理这一问题,必须依据成因,对症下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伊力奇  李涛  张婷  李昂  
以2014—2017年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国有企业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权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以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为标准进行分组检验,考察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国企高管权力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反向作用,而内部控制对高管权力起到了有效的抑制效应,这为我国国企改革中加强公司内部治理以提高社会责任承担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中建  柳新元  
一、关于"内部人控制"问题的相关界定 1.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是谁?钱颖一(1995)认为,国有企业的内部人就是指企业的经理人员以及企业的职工,因为在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经理人员要想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需经过职工公开的支持和默许,他们更易与职工结成联盟。其直接证据是经理经常屈从于职工增加工资的压力(在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