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3)
- 2023(11416)
- 2022(10139)
- 2021(9739)
- 2020(8263)
- 2019(19333)
- 2018(19087)
- 2017(37767)
- 2016(20390)
- 2015(22856)
- 2014(22853)
- 2013(22715)
- 2012(20759)
- 2011(18214)
- 2010(18194)
- 2009(16587)
- 2008(16624)
- 2007(14752)
- 2006(12856)
- 2005(11478)
- 学科
- 济(78707)
- 经济(78611)
- 管理(69191)
- 业(66569)
- 企(59818)
- 企业(59818)
- 方法(39531)
- 数学(34016)
- 数学方法(33691)
- 财(28011)
- 务(21533)
- 财务(21471)
- 财务管理(21431)
- 企业财务(20565)
- 制(19301)
- 农(18619)
- 中国(18403)
- 业经(17993)
- 学(15973)
- 银(15069)
- 银行(15036)
- 融(14280)
- 金融(14279)
- 行(14168)
- 地方(13730)
- 理论(13378)
- 体(13282)
- 贸(13207)
- 贸易(13188)
- 和(12826)
- 机构
- 大学(286945)
- 学院(283498)
- 管理(120449)
- 济(111909)
- 经济(109397)
- 理学(104160)
- 理学院(103137)
- 管理学(101591)
- 管理学院(101093)
- 研究(88544)
- 中国(71591)
- 京(61164)
- 财(56324)
- 科学(52804)
- 财经(45126)
- 所(43769)
- 中心(41498)
- 经(41161)
- 农(40757)
- 业大(40384)
- 江(40344)
- 研究所(39143)
- 北京(38907)
- 范(34120)
- 财经大学(34105)
- 师范(33801)
- 州(33418)
- 商学(32856)
- 商学院(32532)
- 经济学(32335)
- 基金
- 项目(191594)
- 科学(151583)
- 基金(141496)
- 研究(140081)
- 家(122055)
- 国家(121038)
- 科学基金(105919)
- 社会(87577)
- 社会科(83033)
- 社会科学(83011)
- 基金项目(76450)
- 省(72887)
- 自然(71254)
- 自然科(69656)
- 自然科学(69642)
- 自然科学基金(68429)
- 教育(64040)
- 划(61603)
- 资助(58859)
- 编号(57421)
- 成果(46127)
- 部(43089)
- 重点(41763)
- 创(39831)
- 发(38250)
- 课题(37725)
- 教育部(37455)
- 科研(37024)
- 创新(37009)
- 人文(36829)
- 期刊
- 济(121623)
- 经济(121623)
- 研究(84694)
- 中国(52326)
- 财(47364)
- 管理(45731)
- 学报(42130)
- 科学(39311)
- 农(35361)
- 大学(32421)
- 融(31122)
- 金融(31122)
- 学学(30584)
- 教育(26866)
- 农业(24485)
- 技术(23192)
- 财经(22852)
- 业经(19223)
- 经(19160)
- 经济研究(18633)
- 理论(16340)
- 问题(15240)
- 实践(15009)
- 践(15009)
- 财会(14712)
- 图书(14215)
- 会计(14015)
- 技术经济(13763)
- 现代(13146)
- 业(13101)
共检索到418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荐华 李鲜
本文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对控股股东通过集团内部市场,对所控上市公司实施"隧道行为"和"支撑行为"的动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解释,并对控制权收益获取路径进行剖析,在进一步认清控股股东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集团内部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以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琳
基于2005~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现金流与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过度投资能够更合理地解释这种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终极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负相关,具有抑制过度投资的"利益趋同效应";终极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与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正相关,表明两权分离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有能力和动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加剧过度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利益侵占效应的发生不仅需要能力和动机,还需要公司具有充足现金流这一"机会",较少的现金流能够有效地约束终极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抑制过度投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化成 李春玲 卢闯
本文从最终控制人的概念出发,以控股股东的经济性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以及集团控制性质作为控股股东的特征变量,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的上述3个特征显著地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
关键词:
控股股东 现金股利政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孔庆法 李曼曼 齐鲁光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战略与决策的影响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基于控股股东不同动机,利用2015—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股权质押对现金分红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呈U型关系,表明不同股权质押比例下控股股东现金分红存在动机差异,股权质押比例较低时基于掏空上市公司目的降低现金分红,而当股权质押比例高于临界值时出于控制权保持动机提高现金分红。区分控股股东产权性质检验发现,股权质押与现金分红之间的U型关系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显著。
关键词:
股权质押 现金分红 控股股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刘成彦 陈炜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但在后股权分置时代,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市场操纵的模式将发生变化。本文在借鉴国际经验和境外市场曾经出现的与大股东交易相关的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大股东交易目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方式和各国法律规范的全面考察,重点对大股东可能出现的违规交易行为或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交易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春玲 蒋顺才
对控股股东股利分配行为的监管,是监管部门和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过程。均衡分析发现,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C越小、控股股东进行侵占造成的外部损失W(ζ)越大,控股股东进行规范分配的概率越大;控股股东持股比例L越高、对控股股东违规处罚的力度K越大,监管部门监管的概率越小。
关键词:
监管部门 控股股东 监管 股利分配 博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余明桂 夏新平
本文分析控股股东是否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对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1年的关联交易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由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无控股股东控制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其关联交易显著高于控股股东不担任高级管理者的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和控股股东在董事会中的席位比例越高,关联交易越多,这意味着控股股东确实能够借助关联交易转移公司资源、侵占小股东利益。
关键词:
公司治理 代理问题 关联交易 控股股东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绍文 张磊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所造成的股票市场变量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和检验。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有所上升,公告日后则会显著下降;平均异常波动率在重大信息公告日前的较长时间内比较平稳在公告日前几天则会小幅增加,在信息公告前日或后日更会急剧放大,随后就急剧下降;日均换手率在信息公告日前急速放大,而在公告日后急速下降且在会告回前某一段时间比其他时间段都要大。只有建立违规甄别模型,加强对重大信息日的监测,规范、完善和推进信息披露制度、惩罚机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更有效地抑制大股东内幕交易行为。
关键词:
大股东东 内幕交易 事件研究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梨平 王霞
本文以2008-2012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的158宗大宗股权交易为样本,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企业经营环境等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害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已不造成大股东侵害行为,反而成为抑制大股东侵害行为的主要因素;股权制衡度与大股东侵害程度显著正相关;企业经营环境指数对大股东侵害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辉
控股股东对公司和其他股东负有诚信义务。在我国,控股股东往往凭借对上市公司董事会 和管理当局的控制操纵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应当追究控股股东对虚假陈述的责 任。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诚信义务 虚假陈述 法律责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辉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控股股东作为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是通过直接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间接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既然控股股东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利益也与公司利益紧密相关,因而,这种侵占行为也必然会给自己造成损失。那么,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进而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又是什么?本文试图就控股股东的侵占动机、强烈程度进行量的度量、分析,提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建议。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中小股东 侵占动机 净收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党论 唐清泉
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防范与治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环境显著地影响了控股股东“掏空”的行为。换言之,地区间政府干预市场越少、金融市场越发达,该地区的上市公司越不会发生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因而如何减少政府干预,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政府在减少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应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会直接或间接地驱动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制定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遏止“掏空”的行为。这说明,制度层面的约束和公共治理对公司层面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环境 政府干预 控股股东 掏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云霞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股权集中现象普遍存在于诸多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中,然而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监管层监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及控股股东具备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导致上市公司内部存在大量控股股东关联交易"隧道挖掘"行为。为深入分析该行为发生的具体情况,文章依托于实际案例,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交易性"隧道挖掘"行为实施动因、手段及经济后果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同时以经济后果为基础提出一系列防范措施,期望对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关键词:
控股股东 关联交易 “隧道挖掘”行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培功
就公司内部人的股票交易行为而言,行为财务学传统的争论主要集中于他们是否使用信息优势图利自己,但在研究方法以及相应结论和政策建议上并未取得共识。近期的文献表明,内部人并不像经济模型预期的那样理性:他们不仅没有成功择机买卖股票,甚至错失良机。本文使用内部人持股数量和持股比例的变化来度量内部人的交易行为,使用退市公司这一独特样本来避免方法论上的争议,以检验经济转型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交易行为特征。实证结果显示,我国退市公司的大股东从退市前两年开始便存在超卖现象,而退市公司高管人员则一直到退市当年才出现超卖现象。结论表明,退市公司的大股东有通过信息优势图利自己的倾向;而退市公司高管人员则往往表现出...
关键词:
信息优势 过度乐观 退市公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