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05)
- 2023(10194)
- 2022(8177)
- 2021(7394)
- 2020(6230)
- 2019(14442)
- 2018(14637)
- 2017(27575)
- 2016(15586)
- 2015(18137)
- 2014(18884)
- 2013(18404)
- 2012(17174)
- 2011(15154)
- 2010(16018)
- 2009(14923)
- 2008(14953)
- 2007(14137)
- 2006(12373)
- 2005(11151)
- 学科
- 济(64122)
- 经济(64066)
- 管理(42046)
- 业(39243)
- 企(30667)
- 企业(30667)
- 方法(27187)
- 数学(22932)
- 数学方法(22724)
- 中国(20859)
- 农(20747)
- 财(17294)
- 地方(15422)
- 业经(15187)
- 农业(13599)
- 学(13551)
- 制(13280)
- 审计(12223)
- 贸(11280)
- 贸易(11265)
- 理论(10937)
- 易(10890)
- 务(10445)
- 财务(10402)
- 银(10346)
- 和(10340)
- 财务管理(10320)
- 银行(10318)
- 融(9741)
- 行(9739)
- 机构
- 学院(223662)
- 大学(221909)
- 济(86659)
- 经济(84435)
- 管理(79827)
- 研究(74560)
- 理学(66942)
- 理学院(66152)
- 管理学(64827)
- 管理学院(64410)
- 中国(58603)
- 京(49178)
- 科学(46619)
- 财(43382)
- 农(40850)
- 所(39118)
- 江(38439)
- 中心(36077)
- 研究所(34640)
- 业大(33491)
- 财经(33350)
- 农业(31916)
- 北京(30674)
- 范(30508)
- 州(30360)
- 师范(30174)
- 经(30024)
- 院(26694)
- 省(26677)
- 经济学(26578)
- 基金
- 项目(138619)
- 科学(106118)
- 研究(104599)
- 基金(95360)
- 家(82646)
- 国家(81888)
- 科学基金(68589)
- 社会(62851)
- 社会科(59241)
- 社会科学(59218)
- 省(56681)
- 基金项目(50501)
- 教育(49436)
- 划(46574)
- 编号(45829)
- 自然(42872)
- 自然科(41716)
- 自然科学(41704)
- 自然科学基金(40927)
- 资助(38908)
- 成果(38756)
- 课题(32605)
- 重点(31954)
- 发(30663)
- 部(30159)
- 创(28151)
- 项目编号(27159)
- 性(27138)
- 科研(26629)
- 年(26376)
- 期刊
- 济(103581)
- 经济(103581)
- 研究(68816)
- 中国(55537)
- 农(37849)
- 财(37355)
- 学报(35477)
- 教育(31344)
- 科学(30454)
- 管理(27624)
- 大学(26581)
- 农业(25002)
- 学学(24366)
- 技术(21896)
- 融(21137)
- 金融(21137)
- 业经(18032)
- 财经(16433)
- 经济研究(16410)
- 图书(14466)
- 问题(14271)
- 经(14165)
- 业(13602)
- 版(11745)
- 财会(11654)
- 技术经济(11288)
- 会计(10830)
- 理论(10675)
- 商业(10563)
- 贸(10534)
共检索到353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杨澎 姜玉玺
审计法治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指审计机关必须依法审计,要在法定的职责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并对违法越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在审计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温家宝总理对审计工作提出了"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总体要求,其中的依法、程序和质量均与审计法治化建设具有直接关系。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巧玲
在强调依法治国和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如何在高校管理中塑造法治的品格,将高校管理真正纳入法治建设的轨道,是当前高校管理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高校管理中,作为一个工作者始终应谊注重和把握“以法为纲、以法为‘度’以及依法办事”的三个准则,培养高校管理法治化的思想基础,努力参与和推进高校管理的法治化战略,提升管理的法治化程度,在高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真正做到“依法治教,以法促教”。
关键词:
高校管理 法治化 依法治校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杰
为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我国在立法上建构了申请撤销和强制撤销两种不同的学位点撤销机制。但申请撤销存在省级学位委员会权力来源不明的困境,强制撤销亦面临实体性标准模糊和程序性规范缺失的难题。为此,应当认定省级学位委员会在撤销学位点中的权力源于"行政委托"而非"行政授权",并且应从细化评估标准、优化评估主体结构、从轻处理新设学位点等实体维度和确立事中申辩权、保障事后救济权、创新撤销学位点的信息公开制度等程序维度着手,达至撤销学位点的规范化,推动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岑怡坤 张益刚
依法治校是推进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在高校治理中体现法治精神,并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当前我国高校在法治认识、能力与机制等方面存在障碍,制约着法治目标的达成。推动高校法治化建设,必须坚持正义原则,强化执行与落实,处理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关键词:
法治 高校管理 正义 执行 德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宇文 彭科
教师激励是激发高校教师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践中,我国相关法律对高校教师激励缺乏明确的规范,高校内部治理法治化程度不高,导致激励功能异化、虚化等现象,背离了教师激励的初衷。从法治化视角来审视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其突出的问题表现为:法的属性被遮蔽,价值取向发生背离,内部权力运行失范等。对此,应以责任制为抓手强化高校教师激励机制法律效应,以最优化确保其价值取向,以规范化管理保障其运行,以使高校教师激励走向法治化道路,从而实现高校发展与教师发展的共赢。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激励机制 法治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薛亮
我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饱受法律问题的困扰,了解日本等发达国家PPP领域的先进法律制度及经验,对于促进我国PPP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从构建完整统一的法律体系、丰富信息公开层次、强化公众参与等方面着手,加强我国PPP法治化建设。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决定》强调,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并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了改革部署、明确了目标任务。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坚持依法审计是审计工作的本质要求,审计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审计法治化建设将为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澍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指社会治理和社会实践过程中要以法治为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用法治的方法解决问题与矛盾,提升我国社会的公平性。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在实现法治前提下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特别是法律救济的途径必须要强化保障。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工作是思政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内容,必须要在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法治精神与法治理念,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为思政教育法制工作的构建路径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解瑞卿 武婷婷
现代学徒制的本质属性是法治化,我国依靠政策推动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制度,从理论上分析,应该存在着学校与学生(徒)之间的教育法律关系,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同法律关系,学生(徒)与企业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学生(徒)与师傅之间的教育、合同等多种法律关系。然而,由于具体法律规定的缺位,导致这四种法律关系在现实中缺失或存在瑕疵。因此,有必要以四种法律关系的分析为切入点,对现代学徒制的法治化建设展开探索。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再忠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措施之一,那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法治化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基本方略和促进乡村社会生态宜居的必然选择。当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如若要想在巩固此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更大胜利,则须走一条长效治理的法治化之路。当下治理的法治化却面临着法律体系缺失、权责界限模糊、参与主体法治意识淡薄及法律监督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于此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整体思维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律体系、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参与主体的权责界限;增强参与主体的法治思维,提升其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律监督管护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法治化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再忠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措施之一,那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法治化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基本方略和促进乡村社会生态宜居的必然选择。当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如若要想在巩固此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更大胜利,则须走一条长效治理的法治化之路。当下治理的法治化却面临着法律体系缺失、权责界限模糊、参与主体法治意识淡薄及法律监督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于此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整体思维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律体系、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参与主体的权责界限;增强参与主体的法治思维,提升其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律监督管护机制。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法治化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琪 宋夏云 刘成立
国家审计法律责任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人员由于过失、欺诈等行为出具不实审计报告,或者做出错误的处理处罚决定,并导致有关方面遭受损失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国家审计法律责任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专门对审计机关的问责制度不完善、社会公众对审计结果公告的关注度不高、审计公告随意性较强、审计公告不够及时充分、审计责任主体不明确等都可能导致国家审计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失灵。优化国家审计法律责任追究机制可采取健全问责机制、明确国家审计法律责任的承担主体以及完善国家审计公告制度、增强问责意识等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颖 汤小莉 罗艳芳 王玲玉
国家审计职业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及依据,借鉴国外审计队伍职业化和我国法官队伍职业化的经验,提出实现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能够丰富国家治理和审计人员职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同时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供审计实务部门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颖 汤小莉 罗艳芳 王玲玉
国家审计职业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及依据,借鉴国外审计队伍职业化和我国法官队伍职业化的经验,提出实现国家审计职业化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能够丰富国家治理和审计人员职业化发展的基本理论,同时为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意见,供审计实务部门参考。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程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审计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发挥司法机关和行政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为此,本刊特邀清华大学法学院程洁副教授就国家审计监督的有关方面开展系列讲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