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16)
2023(5653)
2022(4657)
2021(4044)
2020(3356)
2019(7516)
2018(7159)
2017(14046)
2016(7399)
2015(8392)
2014(8515)
2013(8581)
2012(8395)
2011(7696)
2010(8141)
2009(7752)
2008(7704)
2007(7258)
2006(6661)
2005(6412)
作者
(22645)
(19025)
(18957)
(18186)
(12362)
(8951)
(8606)
(7368)
(7201)
(6951)
(6749)
(6335)
(6288)
(6107)
(6060)
(5863)
(5612)
(5521)
(5417)
(4997)
(4834)
(4607)
(4555)
(4441)
(4367)
(4241)
(4196)
(3869)
(3817)
(3610)
学科
(60063)
经济(60033)
管理(24771)
(20131)
方法(17944)
(17415)
企业(17415)
数学(16137)
数学方法(16067)
地方(14971)
地方经济(11661)
中国(11255)
(10885)
(9300)
业经(9295)
(8962)
(8482)
金融(8482)
(7781)
(7680)
银行(7679)
(7374)
(7282)
财务(7275)
财务管理(7261)
经济学(7104)
(7017)
企业财务(6961)
环境(6567)
(6008)
机构
大学(120120)
学院(118961)
(65249)
经济(64084)
研究(44738)
管理(43817)
中国(37137)
理学(36354)
理学院(35969)
管理学(35546)
管理学院(35310)
(29974)
(25181)
财经(23364)
经济学(22401)
(22241)
科学(21998)
(21177)
中心(20132)
经济学院(19758)
研究所(19418)
(18364)
财经大学(17394)
北京(16450)
(15461)
(14385)
(14359)
(13450)
师范(13344)
商学(13175)
基金
项目(68329)
科学(54863)
基金(52066)
研究(50324)
(44317)
国家(43993)
科学基金(38374)
社会(35611)
社会科(33900)
社会科学(33889)
基金项目(26549)
(24702)
自然(23122)
自然科(22612)
自然科学(22609)
资助(22346)
自然科学基金(22219)
教育(22175)
(20343)
编号(18493)
(15973)
(15564)
成果(15512)
国家社会(15503)
重点(15370)
(14761)
经济(14639)
教育部(14405)
人文(14048)
(13355)
期刊
(82383)
经济(82383)
研究(44193)
(24830)
中国(24022)
管理(19571)
(17574)
金融(17574)
经济研究(14767)
科学(14302)
学报(14228)
财经(13939)
(12499)
(12191)
大学(11733)
学学(11306)
技术(10490)
问题(10174)
业经(9914)
(8062)
技术经济(8050)
农业(7922)
世界(7605)
国际(7560)
统计(7134)
教育(6590)
经济管理(6501)
经济问题(6373)
理论(6307)
商业(6227)
共检索到201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当前,中国为什么强调加强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1989—1990年的低谷,1991年的回升之后,1992年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1992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2.8%,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也都比较理想,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1993年上半年的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国民生产总值又比上年同期增长14.1%。根据我们采用宏观经济模型的测算和定性分析,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下半年虽将有所回落,但今年仍将保持在13.5%左右,明年(1994年)将保持在10%左右。夏粮生产获得丰收,农村经济继续发展;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5.1%,国有企业的亏损额下降了16.5%;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调控课题组  
China's economy went through three periods of recovery,expansion and slowdown and formed a prosperous circle from 1990 to 1995,It's a normal phenomenon for any economy that。economic fluctuation forms an economic prosperous circle. As for china,many economic flucruarions has happened since the found...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远征  宦国渝  何晓明  陈海春  林门福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中的宏观调控问题研究(下)——1990~199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调控课题组三、对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运作成效的若干因素分析(Ⅱ)(四)关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无疑是宏观经济调控中至关重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学秋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谭学秋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后,一再有人告诫,切不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抛弃计划经济。甚至还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既是市场经济又是计划经济。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市场经济作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珏  钟夫  
本文探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宏观调控的诸种特性,揭示了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特有产物;同时,将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管理作了严格区别,并对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内在关系作了论述。在对典型国家宏观调控发展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立宏观调控的起始模式是市场调节优先这一见解,并对我国宏观调控发展的逻辑序列作了构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积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就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指出,运用市场力量配置资源也有其局限性和弱点。在市场力量达不到的领域如人口、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社会总供需包括财政、信贷、外汇、物资诸方面的重要平衡关系等,其主要依靠非市场力量来实现。为了保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有效运行,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作用的不足。宏观调控对市场功能的弥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市场作用局限性的弥补;二是对市场体系不够发育健全的弥补;三是对市场作用弱点的弥...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昌彩  
实行利率双轨过渡加强投资宏观调控张昌彩一、我国近年的“负利率”现象就一个个具体项目的决策而言,只有当投资项目预期中的投资收益水平高于银行利率时,该投资项目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就宏观角度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各种潜在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水平总是高低不等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谭崇台  
向市场经济迈进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由之路,但在其进程中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在实施调控时应注意;宏观调控必须是适时适度的;应当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防止往昔的计划管理意识潜入宏观调控的思想;宏观调控是外生变量而非内生变量,因而不属于市场经济范畴;要防止工作人员滥用权力,把权力推入市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戎殿新  
经济运行机制的完好和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的活力。完好的经济运行机制,必须具备有效的动力功能、调节功能、控制功能和传递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作为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通过显示供求变化、价格涨落信号,兼有多方面的作用。但是,市场机制是在自发和分散的情况下发挥作用的,因此必然导致经济运行的无政府状态,最后带来经济秩序的混乱以及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聚锋  
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及其运作中存在着严重的混乱现象,削弱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的正常发挥.税收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是寻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强化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包括强化依法治税,整顿税收分配秩序;深化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统一税政,集中税权,实行分税制;搞好税收与信贷、价格等调控手段的协调与配合;加强税收征管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项镜泉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更高阶段,是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为前提的,是与小生产、小流通、小市场有根本区别的。这种区别的一个重要之处就是生产之间、流通之间和分配之间,以及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程度更加密切,稍有不周,就会造成彼此之间的失调。这就是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是社会化的,是以全社会为出发点的。但在经济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尽管每个主体对自己的经济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惠平  
作者针对我国传统宏观调控体系的三个特点,提出现代宏观调控体系必须实现党政分开、政经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与之相适应的宏观调控目标就不仅仅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而且还必须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生活水平等五个具有层次性的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汉屏  项杰  
文章从纵、横两方面对市场经济的利弊进行了比较分析,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二大特征。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存在盲目性等弊端,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起步较晚、发育较迟的准市场经济,其特殊性决定了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助动市场的健康发育和保证市场的有序运转,政府在宏观改革方面应作三个方面的努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完善宏观调控体制;三是改革调控方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明刚  
作者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强化税收的职能和作用,税收也必须摆正自己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一是要依法治税;二是要统一税法;三是要与国际税收惯例对接;四是要体现公平,有利于促进竞争;五是要按经济规律运行;六是保证国家机器的运转。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寇铁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做为政府分配的唯一代表,应更好地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必须转变其调控的力、度、向,以兼顾公平和效率作为财政分配的侧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