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3)
- 2023(7221)
- 2022(5704)
- 2021(5125)
- 2020(4294)
- 2019(9545)
- 2018(9290)
- 2017(18026)
- 2016(9636)
- 2015(10759)
- 2014(10760)
- 2013(10441)
- 2012(10399)
- 2011(9433)
- 2010(9878)
- 2009(9627)
- 2008(9407)
- 2007(8972)
- 2006(8327)
- 2005(7693)
- 学科
- 济(66638)
- 经济(66593)
- 管理(32510)
- 业(24221)
- 企(20957)
- 企业(20957)
- 方法(20027)
- 地方(17571)
- 数学(17561)
- 数学方法(17397)
- 财(15050)
- 中国(13395)
- 地方经济(12554)
- 业经(11557)
- 学(11068)
- 制(9511)
- 农(9325)
- 融(8171)
- 金融(8171)
- 环境(7807)
- 体(7721)
- 务(7406)
- 经济学(7397)
- 财务(7393)
- 财务管理(7367)
- 家(7287)
- 银(7162)
- 银行(7154)
- 企业财务(7108)
- 产业(7096)
- 机构
- 大学(149773)
- 学院(147875)
- 济(73962)
- 经济(72619)
- 研究(54163)
- 管理(53889)
- 理学(45548)
- 理学院(45015)
- 管理学(44258)
- 管理学院(43974)
- 中国(41750)
- 财(35876)
- 京(30937)
- 科学(29522)
- 所(27368)
- 财经(27191)
- 经济学(24616)
- 经(24578)
- 研究所(24096)
- 中心(23871)
- 江(22878)
- 经济学院(21779)
- 财经大学(19924)
- 北京(19915)
- 农(19358)
- 院(19004)
- 范(18287)
- 师范(18140)
- 州(18107)
- 业大(17089)
- 基金
- 项目(88114)
- 科学(70138)
- 基金(65779)
- 研究(64752)
- 家(56198)
- 国家(55749)
- 科学基金(48249)
- 社会(44744)
- 社会科(42497)
- 社会科学(42481)
- 基金项目(33796)
- 省(32785)
- 教育(29081)
- 自然(28863)
- 自然科(28247)
- 自然科学(28240)
- 自然科学基金(27736)
- 资助(27561)
- 划(27029)
- 编号(24183)
- 成果(20923)
- 部(20047)
- 重点(19697)
- 发(19639)
- 国家社会(19420)
- 教育部(17854)
- 创(17567)
- 人文(17304)
- 课题(17304)
- 大学(16995)
共检索到244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冠楠
一、地方政府投资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1.有助于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主要是有助于推动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实现区域内产业升级,优化经济结构布局,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内生增长。主体功能区的形成是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合理划分经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内经济内生增长的有效途径。地方政府对本地方区域特点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发展主体功能区域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军杰
本文围绕我国经济转型期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地方政府间“准联邦式”竞争关系这三条分析线索,应用“激励变异”和“代理变异”两个概念,结合中国改革路径的渐进式特点,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变异进行描述、分析和概括。基本结论是:转型期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导致其产生激励变异;缺乏微观主体有效监督和约束的上下级政府间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其产生代理变异;“准联邦式”政府间竞争强化和放大了地方政府上述行为的变异程度。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为变异 委托—代理 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辉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行为主体,其采取了许多措施扩大本地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在"GDP竞赛"目标的推动下,地方政府不断地加大直接投资,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势必会使得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同时,这种增长是以减少整个社会的福利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为代价的。应该不断规范各级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首先要进一步界定地方政府职能;其次应当加强硬预算约束;最后应当完善政绩考核机制。
关键词:
转型期 地方政府投资 财政分权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邢华 胡汉辉
本文试图对中国经济转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转换及其经济效率进行分析。首先,在尼斯卡宁的官员模型框架下,研究了改革前的地方政府模式;其次,研究了财政分权后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同时,加入硬的预算约束和地区间的竞争以说明地方政府角色转换的经济效率;最后,给出了维护市场经济制度的地方政府的最优模式,指出了经济发展得以持续所需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经济转型 地方政府 预算约束 竞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宁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海涛 李成明 董志勇
本文基于1998—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地方政府干预对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地方政府干预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干预的生产率损失明显大于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干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地方政府干预随着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推动作用。当越过第二重门槛,地方政府干预将带来生产率损失,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各个省份均已越过第二重门槛。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持续走低的现象,为简政放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广杰 花小安 侯效敏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蒋家亮
基于Holmstrom and Milgrom(1991)的多任务代理理论,本文论证了在经济发展初期,加大对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等容易度量指标的激励,以维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并弱化对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等不易考核指标的激励,是给定政治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的最优选择路径。但若持续地采取这种高能激励手段,经济增长将会和居民福利的提高渐行渐远,并将会对未来持续的经济增长造成损害。
关键词:
多任务 地方政府 高能激励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卫国 任燕燕 侯永建
本文基于中国29个省、区、市1987—2007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投资行为与经济长期增长的关系。一方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经济长期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实行财政分权制度以来的激励机制强化使然,地方政府作为具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更加积极地参与经济生活,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吸引和扩大投资;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之间还展开竞争,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改善了投资的政策环境,也促进了市场机制的生成与发展,从而较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1994年以后地方政府投资支出占GDP比重显著上升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对本级经济发展成果独享意愿明显增强,地方保护、市场分割...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桂虎
对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对GDP增速的增长有正相关影响,这在三个实证模型中都得到了验证;而三个实证模型共同指出,河北省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可能既不存在挤出效应也不存在挤入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再起 徐艳飞
地方政府的集体利益偏好就是追求预算外收入。以此为逻辑起点,利用198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表明,官员集团(尤其是中下层官员)"预算外收入"的集体利益偏好与高层官员"政治晋升"的个体利益偏好、地方政府的利益激励与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高度共融。不同时期差异显著:1993年以前,地方政府追逐预算外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反过来会抑制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扩张;1993年之后,二者相互促进,且预算外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之前。根据两阶段的实证结果差异,可以进一步推知,对于整个地方政府而言,政治晋升激励优先于以预算外收入为主要表现的财政激励。随着现有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负效应尽显,经...
关键词:
利益偏好 经济增长 预算外收入 地方政府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黎明 戴涛 谭朵朵 陈婧
依据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量财政分权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促进本地经济绿色转型作用显著,但会阻碍相邻地区经济绿色转型进程。地方政府行为在二者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财政分权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理竞争、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强度促进经济绿色转型,提高财政分权程度会强化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但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朝全
本文从探讨生态经济建设的特性入手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了地方政府在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中的主要职能作用。作者认为 ,由于生态经济建设具有一系列不同于其他建设项目的特性 ,因此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职能作用主要表现在确立目标方向、制定建设规划、进行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环境等四个方面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有力地推进区域生态经济建设。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特性 政府作用 制度设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庞德良
近年来 ,在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下 ,顺应区域集团发展的要求 ,东北亚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但是由于东北亚地区时至今日仍然是国际政治经济矛盾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尚存在许多制约主权国家经济合作的阻碍因素 ,因而从一个较长时期看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很难直接上升为各国中央政府的行为。而各国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开发与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却有其参与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内在动因和有利条件。从目前看 ,东北亚区域地方合作的外部环境还不理想 ,影响了民间企业在区域贸易和投资上的积极性 ,制约了地方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因此 ,现阶段 ,地方政府作为地方国际合作的组织者和推动者 ,其战略重点在于为民间企业的贸易交往和投资合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和优越的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