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71)
2023(3494)
2022(2937)
2021(2701)
2020(2211)
2019(4891)
2018(4836)
2017(8699)
2016(4172)
2015(4265)
2014(4147)
2013(3874)
2012(3564)
2011(3085)
2010(3146)
2009(2983)
2008(2808)
2007(2714)
2006(2251)
2005(1862)
作者
(10706)
(8937)
(8785)
(8111)
(5569)
(4142)
(3791)
(3322)
(3252)
(3056)
(2927)
(2916)
(2794)
(2778)
(2725)
(2643)
(2498)
(2496)
(2479)
(2457)
(2142)
(2100)
(2026)
(2004)
(1976)
(1968)
(1943)
(1918)
(1816)
(1654)
学科
(21056)
管理(19982)
(19671)
企业(19671)
技术(13380)
(13305)
经济(13292)
技术管理(11144)
中国(5615)
业经(4853)
方法(4428)
(3755)
(3718)
(3693)
理论(3521)
(3490)
银行(3488)
(3464)
(3388)
数学(3201)
数学方法(3182)
(3100)
产业(3094)
(3034)
金融(3034)
地方(2787)
(2708)
农业(2576)
教育(2549)
经营(2508)
机构
学院(56524)
大学(55232)
管理(26243)
(23705)
经济(23252)
理学(22815)
理学院(22635)
管理学(22436)
管理学院(22306)
研究(15894)
中国(12421)
(10722)
(10681)
(8923)
科学(8506)
财经(8341)
中心(7754)
商学(7667)
商学院(7576)
(7566)
(7087)
(6713)
经济学(6707)
师范(6656)
北京(6596)
技术(6563)
(6528)
经济管理(6513)
业大(6354)
财经大学(6206)
基金
项目(39370)
科学(33216)
研究(31863)
基金(28368)
(24028)
国家(23752)
科学基金(21884)
社会(21404)
社会科(20360)
社会科学(20359)
(17411)
(15893)
基金项目(15549)
教育(14824)
(13795)
创新(13577)
自然(13113)
自然科(12897)
自然科学(12894)
自然科学基金(12715)
编号(12193)
(10030)
(9774)
成果(9595)
资助(9342)
课题(9041)
(8886)
(8878)
重点(8729)
国家社会(8717)
期刊
(26652)
经济(26652)
研究(17765)
中国(14593)
管理(13074)
教育(9764)
(7911)
技术(6862)
科学(6594)
科技(6592)
业经(5062)
(5024)
金融(5024)
学报(4742)
(4655)
技术经济(4400)
大学(4252)
经济研究(4190)
财经(3938)
(3901)
论坛(3901)
学学(3816)
(3473)
(3399)
农业(3161)
职业(3011)
商业(2976)
现代(2887)
问题(2843)
软科学(2687)
共检索到85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振京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创新是指技术创新。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创新是指包括原创性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三个阶段的技术变革。而从国家层面来理解,创新不仅局限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变革、进步,而包括制度的、经济的、社会的进步。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新基础结构即创新要素的建设;二是由公共和私有部门和机构组成的创新网络系统的建设。只有把创新要素建设和创新网络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到利用国际资源对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才能形成我国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汪海波  
本文依据当代经济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总结,并从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出发,分析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构建体制基础和科技基础以及营造生态环境,是推行自主创新战略的基本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干勇  
1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正在进入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正进入经济建设中新老技术更新换代的转折时期。但科技和生产脱节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国家的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福全  陈宝明  彭春燕  
本文从创新基础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并从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市场需求激励政策、创新组织形式、创新文化氛围等角度分析了制约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慧毅  魏大鹏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不管是在工业化时代还是在信息化时代,都离不开制造。中国制造业已形成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但其实力不强,生产效率低下、零部件基础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高,整体素质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中国制造业应该在政府调控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尽快从单纯引进模式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模式过渡,并且自主创新应以集成创新为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瑞霞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处于主体地位。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对我国自主创新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傅元海  周铭山  
本文内容是根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在经济所建所90周年国际研讨会2019年5月17日第四单元主题论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上的发言编辑整理而成。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傅元海教授和西南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周铭山教授分别主持了两个时段的讨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齐晶晶  
文章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扩散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区域创新体系效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粒子群算法改进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对中关村、东湖、张江、长株潭四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创新体系效能进行评价,基于评价结果对四个地区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于喆  张义梁  
笔者根据“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初步构建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经测算得出1996年、2001年和2004年我国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在百分制下的得分分别为24.72分、39.36分和41.18分,而2003年日本和美国的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得分分别为57.12分和80.25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义梁  张嵎喆  
作者在理解和认识“自主创新”和“国家创新能力”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并提出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将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分解为国家自主创新的投入能力、国家自主创新的产出能力、国家自主创新的扩散能力和国家自主创新的支撑保障能力四个一级指标,且将一级指标细分为十六项二级指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在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摘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1项,占授奖总数的79.5%,表明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绳武  
创新文化,是指社会群体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为指导的崇尚创新、勇于创新、激励创新、保障创新的价值观念、制度行为与环境氛围的集合体。大学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传承和科技创新的中心,历来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孕育新思想、新文化、新文明的摇篮。“大学是常为新的”,创新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在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