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9)
2023(1771)
2022(1380)
2021(1241)
2020(962)
2019(2092)
2018(1894)
2017(3820)
2016(1780)
2015(2051)
2014(2047)
2013(2159)
2012(2068)
2011(1956)
2010(2029)
2009(2091)
2008(1749)
2007(1590)
2006(1509)
2005(1563)
作者
(5657)
(4686)
(4545)
(4460)
(2953)
(2148)
(2104)
(1917)
(1753)
(1690)
(1607)
(1595)
(1553)
(1536)
(1512)
(1497)
(1381)
(1365)
(1292)
(1191)
(1190)
(1179)
(1145)
(1096)
(1077)
(1066)
(1057)
(976)
(970)
(957)
学科
(12716)
经济(12704)
(9849)
金融(9849)
(7894)
银行(7894)
(7812)
中国(6484)
管理(4999)
中国金融(4615)
(4448)
地方(3930)
方法(3729)
(3598)
企业(3598)
数学(3470)
数学方法(3459)
(2736)
业经(2611)
(2320)
(2307)
事业(2067)
(1869)
地方经济(1819)
农业(1796)
(1715)
产业(1650)
(1621)
及其(1570)
(1512)
机构
大学(27437)
学院(27370)
(15280)
经济(15005)
中国(11533)
研究(11436)
管理(9138)
理学(7405)
理学院(7317)
(7238)
管理学(7233)
管理学院(7184)
(5961)
中心(5928)
(5867)
(5794)
金融(5779)
银行(5774)
经济学(5608)
(5581)
财经(5508)
科学(5457)
(5401)
(5051)
经济学院(5009)
研究所(4926)
人民(4920)
国人(4496)
中国人(4458)
中国人民(4419)
基金
项目(16503)
科学(13217)
基金(12451)
研究(12412)
(10687)
国家(10601)
科学基金(9096)
社会(8688)
社会科(8328)
社会科学(8327)
基金项目(6225)
(6096)
资助(5386)
教育(5225)
自然(5192)
(5144)
自然科(5098)
自然科学(5095)
自然科学基金(5007)
(4688)
编号(4385)
发展(4010)
重点(3964)
(3948)
(3932)
国家社会(3920)
成果(3796)
(3709)
(3620)
教育部(3505)
期刊
(17725)
经济(17725)
研究(11368)
(9682)
金融(9682)
中国(6212)
(5330)
管理(4147)
(4033)
学报(3643)
经济研究(3632)
科学(3417)
财经(3212)
大学(2935)
学学(2829)
(2797)
农业(2444)
业经(2224)
问题(2131)
技术(1978)
国际(1899)
理论(1854)
世界(1785)
教育(1676)
(1643)
实践(1556)
(1556)
技术经济(1462)
中国金融(1419)
经济问题(1419)
共检索到49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喜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不要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这是各方面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些粗略的探讨。 一、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从来不排斥国家对经济的适当干预,即使是作为市场经济鼻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保持经济的有序发展,也无一例外地运用各种手段、采取不同方式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曾培炎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改善宏观调控 在200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好的重要问题。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对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做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和重要原则。我们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积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就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应指出,运用市场力量配置资源也有其局限性和弱点。在市场力量达不到的领域如人口、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的社会总供需包括财政、信贷、外汇、物资诸方面的重要平衡关系等,其主要依靠非市场力量来实现。为了保证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有效运行,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作用的不足。宏观调控对市场功能的弥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市场作用局限性的弥补;二是对市场体系不够发育健全的弥补;三是对市场作用弱点的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盛松成  王维强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以指令性信贷计划和不变的利率为主要手段的直接调控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市场经济强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新“三定”方案已经出台,对中央银行的职能作了调整。职能调整后,人民银行其中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这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大事。因此,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辖区分支行的领导和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把握新要求,进一步做好辖区金融调控工作,确保各项改革顺利进行,确保辖内金融稳健运行,促进辖区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当前,我们应当按照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总结历史经验和当前实践经验,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荣艺华  
2017年,货币市场稳健发展,债券市场开放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外汇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黄金市场稳步运行,人民币利率衍生品交易规模显著增长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和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改革开放,促进金融市场规范稳健运行。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书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进一步明确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完善政策手段, 转变调控方式,提高调控能力和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庄俊鸿  
随着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好势头。但是,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大,资金供需矛盾突出,金融宏观调控不力,潜在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扬  
发展金融市场的直接目的不是促成金融体系的稳定,但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有可能对于金融运行的稳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促进金融宏观调控机制的完善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6年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央行货币调控机制从行政性为主向市场化为主的转换,从而也为央行提供了日益强大的促成金融稳定的政策工具。当然,央行还应从增加货币市场工具种类、完善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的若干问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逄锦聚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但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调控?本文就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如下看法,与大家讨论。一、关于高速增...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何廷栋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强调.“要强化审计和经济监督,建立科学的宏观管理体制与方法”.这不仅给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么,如何开展宏观经济审计,使审计监督为宏观调控发挥积极作用,更好地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呢?这是当前各级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此谈点粗浅意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当前,中国为什么强调加强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1989—1990年的低谷,1991年的回升之后,1992年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1992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2.8%,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也都比较理想,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1993年上半年的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国民生产总值又比上年同期增长14.1%。根据我们采用宏观经济模型的测算和定性分析,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下半年虽将有所回落,但今年仍将保持在13.5%左右,明年(1994年)将保持在10%左右。夏粮生产获得丰收,农村经济继续发展;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5.1%,国有企业的亏损额下降了16.5%;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