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1)
2023(12060)
2022(10020)
2021(9060)
2020(7311)
2019(16302)
2018(15573)
2017(30062)
2016(15202)
2015(16995)
2014(16574)
2013(16280)
2012(15120)
2011(13707)
2010(14127)
2009(13200)
2008(11590)
2007(10194)
2006(9199)
2005(8361)
作者
(41572)
(34767)
(34122)
(32714)
(21983)
(16577)
(15704)
(13278)
(13128)
(12013)
(11914)
(11767)
(11090)
(10782)
(10701)
(10414)
(10049)
(10020)
(9831)
(9585)
(8663)
(8210)
(8113)
(8101)
(7846)
(7712)
(7381)
(7257)
(6799)
(6756)
学科
(83775)
经济(83708)
管理(41906)
(37918)
(29995)
企业(29995)
(26171)
金融(26169)
地方(25836)
中国(25690)
(23292)
银行(23284)
方法(23196)
(22637)
数学(20167)
数学方法(20037)
(19465)
业经(17310)
(15839)
(15635)
地方经济(15070)
环境(14788)
(14626)
农业(14021)
(12010)
中国金融(11174)
(10823)
贸易(10807)
(10468)
(10315)
机构
学院(213205)
大学(210330)
(100553)
经济(98576)
管理(78748)
研究(77358)
理学(66928)
理学院(66105)
管理学(65239)
管理学院(64839)
中国(63844)
(44497)
(43567)
科学(43157)
中心(37221)
(36872)
财经(35301)
研究所(33330)
经济学(32959)
(32208)
(31894)
经济学院(29510)
(29370)
(29049)
师范(28869)
(28276)
北京(27514)
(26333)
财经大学(26146)
业大(26053)
基金
项目(142246)
科学(113640)
研究(109893)
基金(103531)
(89318)
国家(88182)
科学基金(76087)
社会(73405)
社会科(69681)
社会科学(69665)
(56018)
基金项目(55064)
教育(47953)
(46064)
自然(44734)
编号(44014)
自然科(43532)
自然科学(43525)
自然科学基金(42716)
资助(39930)
成果(35163)
(34190)
重点(32455)
国家社会(31408)
(31011)
(30446)
课题(30395)
发展(28742)
创新(28483)
(28305)
期刊
(121457)
经济(121457)
研究(69392)
中国(43751)
(34079)
金融(34079)
(33370)
管理(28934)
(27544)
科学(27013)
学报(26233)
大学(20848)
教育(19895)
经济研究(19744)
学学(19708)
业经(18136)
农业(18075)
技术(17997)
财经(17987)
(15762)
问题(15324)
资源(11479)
技术经济(11166)
世界(11090)
(11013)
国际(10695)
现代(10092)
经济问题(9845)
(9719)
商业(9380)
共检索到336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新耀  
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基于国家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本文指出打造闽粤赣客家生态经济圈的战略意义,并对该区域金融合作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生态经济圈金融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实现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凌玉洁  史菲菲  
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阶段性,但目前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较少。为探究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以2010年合肥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运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省会经济圈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合肥经济圈建设处于成长期阶段时,伴随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转移引发的生态环境负外部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圈内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目前合肥经济圈处于成熟期的初期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以及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手段的研发,使得区域内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有所改善。实证分析证明:只有持续提升圈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重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才能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东波  
进入新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新变化。国际间经济与技术竞争更加激烈,国内出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各地快速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东北老工业基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时此刻,东北老工业基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已有的基础和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创立“东北工业经济圈”,为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再创辉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进  
本文从环北部湾地区的发展现状及优劣势说明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并提出北部湾合作的领域范畴,如:共同构建交通大网络,发展临海型工业,开发海洋资源和热带亚热带资源,发展滨海旅游业等。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北部湾经济圈崛起的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经济圈"是指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技术条件和区位特点出发,通过位于该地域的不同行政区域或不同国别的经济合作,形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性产业配置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逐渐发展成为某种特定意义上的经济共同体。中国把长期坚持的睦邻友好外交政策引入经济领域,与周边国家开展次区域经济合作并构建"经济圈",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刚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圈——内地,多层次的探索和实践。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区与内地在经济技术等方面加强联合和协作,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大力支援内地,从而对推动和加快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全国经济的振兴和腾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渤海经济圈”的优势渤海是我国最大的内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由北到南合抱着渤海湾,扼守着京津的大门。环沿渤海湾约5,000公里的海岸线上,依次排列着一长串城市。这些城市历来相互间就有较广泛的经济联系,现在改革与开放更把这些城市联结一起。“渤海经济圈”早已客观存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宜庆  王耀宇  周依仿  周紫薇  
基于三大经济圈(即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现状,以2002-2012年统计数据,运用物理学中的三者耦合模型,将金融要素集聚、区域产业结构和生态效率三个系统相结合,进行了耦合协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经济圈三者耦合协调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个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三者耦合协调程度稍优于环渤海经济圈;然后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三大经济圈金融要素集聚、区域产业结构和生态效率三者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了预测分析,给出了促进三大经济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烈,沈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很大成就,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也比以前更为频繁。面对世界各地越来越趋于区域一体化的形势,我国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广东、广西、海南的环北部湾地区必须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崇举  吴华安  张宏丽  
鉴于西三角经济圈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地位及其成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良好基础和现实差距,国家应尽早将其纳入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本文从"一心双核多轴带"的城市群体系、立体综合通道网络体系、战略性产业发展与对接、信息共享及合作平台等方面构想了西三角经济圈内部融合的架构,并提出利用以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新增长极着力点、以圈内圈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的综合通道网络、以科教等社会事业发展支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重庆地位提升构筑"一心双核多轴带"城市群体系、以生态保护与粮食安全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和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雪芳  廖国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两廊一圈”中越经济合作和华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给环北部湾经济圈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地方旅游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合作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完善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交通建设、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整合旅游资源以及旅游企业集团化等策略,以此推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德海  
按照区域发展的观点,有人将东北视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在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下,东北经济圈已经到了建立的最佳时期。优化资源配置,密切产业分工与协作,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关系,增强整体合力与实力,已经成为东北经济一体化、共建新型工业基地的必然选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福昌  
自明清至民国,闽粤赣边农田的垦辟、薪柴的采伐、乡村造纸业以及放火烧山对森林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闽粤赣边以山地丘陵为主,坡度相对较大,雨季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甚至崩岗的现象随之加剧。同时,野生动物不断减少,自然灾害日益增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陶永诚  赵振华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金融合作互动发展的视角,对杭州都市经济圈金融合作基础与现状进行分析,以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分析了金融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从理论基础和现实需求概括了跨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杭州都市圈金融合作发展的思路和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燕  
金融中心是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大量集聚的地方,能够有效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环渤海经济圈是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第三个经济圈,约60%的金融资源集中于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大连和沈阳6个城市。实证分析了28个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发现只有北京和天津可作为金融中心对周边地区产生金融辐射,进一步利用威尔逊模型计算北京和天津的金融辐射半径并绘制辐射域,发现其金融辐射域基本上覆盖了整个环渤海经济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黎  
环新疆经济圈内的贸易投资合作关系为该区域内经济合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在环新疆经济圈视角下推进以新疆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合作、扩大中国依托新疆参与区域合作的途径,以及未来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