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4)
2023(12130)
2022(9910)
2021(9168)
2020(7225)
2019(16244)
2018(15862)
2017(29386)
2016(16128)
2015(17920)
2014(18165)
2013(17779)
2012(17208)
2011(15795)
2010(16213)
2009(14707)
2008(14861)
2007(13859)
2006(12473)
2005(11482)
作者
(49638)
(41428)
(41205)
(38971)
(26583)
(20083)
(18763)
(16078)
(15809)
(14955)
(14349)
(14057)
(13504)
(13204)
(12984)
(12756)
(12252)
(12198)
(11915)
(11843)
(10512)
(10434)
(10170)
(9523)
(9389)
(9327)
(9283)
(9186)
(8650)
(8368)
学科
(74714)
经济(74642)
管理(42710)
(37918)
(28186)
企业(28186)
中国(27373)
地方(27020)
方法(22465)
(20715)
数学(18821)
数学方法(18544)
业经(16960)
(16058)
地方经济(14432)
农业(14361)
(13997)
(13431)
(13415)
金融(13414)
(13327)
(13218)
银行(13196)
(12829)
环境(12634)
(11240)
贸易(11226)
技术(10938)
理论(10934)
(10826)
机构
学院(232996)
大学(231465)
(91173)
研究(89626)
经济(88742)
管理(80977)
中国(67740)
理学(67485)
理学院(66430)
管理学(64980)
管理学院(64525)
科学(57125)
(52533)
(46806)
(42720)
(42685)
研究所(42137)
中心(41002)
(38435)
(35863)
师范(35470)
业大(34420)
北京(33737)
农业(33221)
(32972)
财经(32427)
(31763)
(30068)
(29247)
师范大学(28480)
基金
项目(151405)
科学(118730)
研究(110217)
基金(106629)
(94418)
国家(93548)
科学基金(78899)
社会(69471)
社会科(65651)
社会科学(65635)
(60807)
基金项目(56148)
(51531)
教育(50225)
自然(50156)
自然科(49003)
自然科学(48990)
自然科学基金(48069)
编号(44113)
资助(42800)
(38895)
成果(36770)
重点(35218)
课题(33242)
(32049)
发展(31053)
(30880)
(30540)
创新(28997)
国家社会(28543)
期刊
(115349)
经济(115349)
研究(74897)
中国(58892)
(40779)
学报(39370)
科学(36402)
教育(33657)
管理(32133)
(31453)
大学(29446)
农业(27877)
学学(27325)
(25333)
金融(25333)
技术(21564)
业经(19517)
经济研究(17555)
财经(16120)
问题(15853)
(14487)
(14059)
图书(13202)
(12560)
资源(12202)
(11699)
科技(11659)
(11216)
论坛(11216)
技术经济(10945)
共检索到380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冉景江  艾南山  李后强  王鹏  
在分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条件和作用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西部区域城市发展体系的严重不完备 ,强调培育功能健全 ,经济发达 ,具有相当规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林生  
地区不平衡的扩大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工业化程度不同的结果 ,小城镇是小经济区域的增长极 ,对周围地区的作用可分为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小城镇建设有利于提高西部开发中的资金利用效率 ,是转移西部地区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也是西部地区乃至国家安定团结的重要基础。加快西部地区的小城镇建设 ,主要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做好小城镇的规划指导 ,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 ,改革我国户籍制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守红  刘春腊  
中心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的核心,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实力薄弱是制约该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促进中心城市崛起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所在。文章从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科技教育、对外开放等4个方面选取15项核心指标,对我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并由此提出加快我国西部中心城市发展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洪晗  肖金成  郭楠  
城市是一个区域的生产和消费中心,同时也是产业发展的集中地,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城市的发展对于持续推进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群和都市圈的范围有限,多数地区仍处于城市群和都市圈以外,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除了要重视城市群、都市圈的发展,更要重视城市,尤其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把握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要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布局、政府管理等方面着手,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罗鸣令  范子英  陈晨  
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协调区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其对非税收优惠地的负外部性没有引起足够关注。本文基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法定税率降低54%),采用变换控制组的双重差分方法,研究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税率地区间产生的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优惠能够促进西部地区的税基增长,但是税基的增长无法对冲税率下降的影响,导致西部地区所得税收入的显著减少;由于区域性优惠政策没有覆盖流转税税种,西部地区的税基增长间接带来了增值税和营业税的显著增加;西部地区税基的增长是以相邻地区的税基流失为代价,距离西部大开发越近的地区,其税基流失越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过程中,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合理引导企业与要素的流动,尽可能降低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负外部性,实现区域性税收优惠对效率与公平的兼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辉  
我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总体水平较低 ,这给西部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要加快西部城市化建设 ,应加快建设中心城市 ,充分发挥其辐射、扩散和带动效应 ;优化产业结构 ,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大力发展小城镇 ,强化其在西部城市化进程中的“增长极”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葛燎原  
宜宾是我国西部地区 ,特别长江上游地带重要的中心城市 ,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依托城市和西南煤电基地。充分发挥宜宾市的经济聚合与辐射作用 ,对于西部地区 ,特别是长江上游地带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加快宜宾市的经济发展 ,重重点是打好“三张牌” ,推进“四个化” ,建设“五个市”。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志高  
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源。通过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名城方面举措的比较,可得到如下启示:区域中心城市要积极参与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体现发展的一致性;加快联动发展,增强发展的协同性;制定出台与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的前瞻性;强调发挥经济和文化两个维度的辐射,彰显发展的全面性。这些启示对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同样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  [作者] 邬晓霞  安树伟  
在中西部地区都市圈和城市群之外的广大区域,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担着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发挥着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人口集聚、提供公共服务的功能。在分析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识别出了28个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将其划分为成熟期、成长期、培育期和萌芽期四种类型。成熟期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向都市圈方向发展;成长期区域性中心城市应提升人口集聚水平;培育期区域性中心城市应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提升产业发展功能;萌芽期区域性中心城市应筑牢发展基础,为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创造条件。促进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要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平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补齐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短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林凌  刘世庆  
西部大开发需要庞大资金投入, 随着国债的淡出, 如何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大开发资金渠道、创新投资模式就成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首要问题。开发银行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既保留了政策性金融的本质,又引入了商业金融的市场运作方式, 创造并实施了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既完成了政策性金融的要求, 支持了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 又放大了服务功能, 帮助解决了一些关系人民群众的“三农”问题、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问题、城市职工下岗就业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 成效显著, 值得推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