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3)
- 2023(14363)
- 2022(11712)
- 2021(10970)
- 2020(9322)
- 2019(20872)
- 2018(20157)
- 2017(38323)
- 2016(20873)
- 2015(23330)
- 2014(22590)
- 2013(23033)
- 2012(21286)
- 2011(18570)
- 2010(18685)
- 2009(17557)
- 2008(17891)
- 2007(15749)
- 2006(13609)
- 2005(12484)
- 学科
- 济(97262)
- 经济(97152)
- 业(91039)
- 企(81435)
- 企业(81435)
- 管理(78429)
- 方法(47077)
- 财(41857)
- 数学(38867)
- 数学方法(38675)
- 农(30492)
- 业经(29905)
- 中国(26673)
- 务(25434)
- 财务(25427)
- 财务管理(25374)
- 企业财务(24120)
- 农业(21760)
- 制(20604)
- 贸(19765)
- 贸易(19755)
- 易(19324)
- 技术(17958)
- 策(17547)
- 划(16276)
- 体(15724)
- 和(15212)
- 地方(14449)
- 财政(14103)
- 银(14000)
- 机构
- 学院(303491)
- 大学(300777)
- 济(139598)
- 经济(137591)
- 管理(121445)
- 理学(104981)
- 理学院(104000)
- 管理学(102820)
- 管理学院(102271)
- 研究(98920)
- 中国(81530)
- 财(72094)
- 京(61892)
- 科学(57025)
- 农(54724)
- 财经(54479)
- 所(49918)
- 经(49880)
- 业大(44643)
- 研究所(44631)
- 中心(44573)
- 经济学(44452)
- 江(44376)
- 农业(43258)
- 经济学院(40424)
- 财经大学(40344)
- 北京(38933)
- 商学(35660)
- 商学院(35347)
- 院(34765)
- 基金
- 项目(198052)
- 科学(157960)
- 基金(149724)
- 研究(141370)
- 家(130801)
- 国家(129691)
- 科学基金(112519)
- 社会(96244)
- 社会科(91665)
- 社会科学(91639)
- 基金项目(78777)
- 省(74478)
- 自然(71967)
- 自然科(70352)
- 自然科学(70325)
- 自然科学基金(69211)
- 教育(62832)
- 划(62194)
- 资助(61424)
- 编号(52859)
- 部(45486)
- 重点(44097)
- 创(44036)
- 业(43272)
- 国家社会(41856)
- 发(41597)
- 成果(41367)
- 创新(40513)
- 教育部(39528)
- 人文(38587)
- 期刊
- 济(151243)
- 经济(151243)
- 研究(90972)
- 财(62873)
- 中国(58725)
- 农(49600)
- 管理(47845)
- 学报(46675)
- 科学(43791)
- 大学(36072)
- 学学(34874)
- 农业(33728)
- 融(29632)
- 金融(29632)
- 财经(28884)
- 经济研究(26227)
- 经(24821)
- 业经(24506)
- 技术(24158)
- 业(21125)
- 问题(20301)
- 贸(18857)
- 技术经济(17660)
- 教育(17429)
- 世界(16766)
- 国际(16309)
- 财会(16124)
- 会计(15261)
- 商业(14573)
- 统计(14564)
共检索到4562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准 李强 曾勇
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自然实验事件,利用2005—201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加强劳动保护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商业信用,且这种影响对处于高法治水平地区的企业和国有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商业信用的增加最终可能使加强劳动保护对企业财务杠杆具有提升作用。
关键词:
劳动保护 财务杠杆 商业信用 劳动密集度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潘敏 袁歌骋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我国劳动保护增强对企业杠杆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保护增强会导致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和非国有企业杠杆率下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杠杆上,且随企业劳动密集度的提高而增强。劳动保护增强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的劳动经营弹性作用于企业杠杆水平,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劳动经营弹性的变动对企业杠杆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地方政府干预是导致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骁然 朱玉杰
本文发现,增强劳动保护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我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以研发投入衡量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强。当以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衡量企业创新产出时,《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上述作用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本文的主要发现在创新需求较高的行业中,在竞争度较高的行业中,在行业内的后进企业中,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从促进企业创新进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本文的发现提供了《劳动合同法》具有积极影响的证据,也揭示了一条中国背景下法的实施能够影响实体经济的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敏 王亚慧 黄玖立
本文利用2001—2016年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劳动保护程度提高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保护程度提高使高劳动密集地区的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1%,这一结论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考虑同期其他政策影响、更换劳动密集度计算方法、进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出台通过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强化工会作用提高了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保护程度提高对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在小规模外资企业以及普通法系来源国的外资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本研究对完善中国劳动保护制度,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钱雪松 石鑫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去杠杆政策引致的债务偿还压力如何影响企业劳动雇用。研究结果表明,去杠杆政策实施后,与负债程度较低企业相比,过度负债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显著下降,且该效应在短债长用水平较高、成长性较低、国有控股和对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企业中相对更强。机制分析发现,去杠杆政策引致的债务偿还压力通过加剧流动性约束和债务违约风险抑制了企业劳动雇用。此外,去杠杆政策主要抑制了企业对低技能劳动的雇用,而且有助于降低企业劳动资源错配水平,从而提高劳动配置效率。本文识别出了债务偿还压力影响企业劳动雇用的因果关系,并厘清了其作用机理,对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以实现防控风险和稳定就业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宪 黄 茜
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劳动保护制度环境的发展,对员工参与公司利益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以 2004—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它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更大。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升了企业利益分配格局的公平性和员工薪酬满意度,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劳动保护;劳动合同法;员工薪酬;利益分配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宪 黄茜
中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是劳动保护制度环境的发展,对员工参与公司利益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以2004—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具有积极作用;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它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员工参与企业利益分配的影响更大。该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提升了企业利益分配格局的公平性和员工薪酬满意度,保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
劳动保护 劳动合同法 员工薪酬 利益分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茜 史传勇 李有华
文章以2001—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将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保护增强的外生冲击变量,基于这一冲击在不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异质性,检验了劳动保护增强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对于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来说,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中当公司所处的法律环境比较好时,其对盈余管理的负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提供了《劳动合同法》具有正向影响的证据,丰富了《劳动合同法》导致的经济后果和盈余管理影响文献,对政府和公司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虞娅雅 廖冠民
笔者主要研究劳动保护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发生贷款违约的概率。以1999—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度量劳动保护强度的变化,检验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增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行业下滑时发生贷款违约的概率显著增加。分样本研究发现,高财务杠杆企业由于面临更加沉重的还款压力,劳动保护增强使其更容易出现债务违约。相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缺乏信贷和展期上的优势,劳动保护增强对其债务违约的影响更为明显。小企业具有更高的财务风险和更不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其受劳动保护增强的负面影响也更加
关键词:
劳动保护 贷款违约 劳动密集度 新劳动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虞娅雅 廖冠民
笔者主要研究劳动保护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发生贷款违约的概率。以1999—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度量劳动保护强度的变化,检验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增强,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行业下滑时发生贷款违约的概率显著增加。分样本研究发现,高财务杠杆企业由于面临更加沉重的还款压力,劳动保护增强使其更容易出现债务违约。相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缺乏信贷和展期上的优势,劳动保护增强对其债务违约的影响更为明显。小企业具有更高的财务风险和更不完善的劳动保障制度,其受劳动保护增强的负面影响也更加明显。进一步的平稳性检验显示,在新劳动法实施之前,不同特征企业的贷款违约趋势并未出现显著变化;在不同行业下滑的定义下,劳动保护增强对企业贷款违约的影响依然显著。总的来说,笔者基于贷款违约得到的证据支持关于劳动保护具有负面经济后果的论断。
关键词:
劳动保护 贷款违约 劳动密集度 新劳动法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城 熊瑞祥
本文基于2004—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作为准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劳动保护对中国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估计结果显示,劳动保护会显著增加企业使用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机制检验表明,劳动保护主要通过提高“劳动力直接成本”和“劳动力调整成本”这两个渠道来促进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对于规模较大、工作任务程序化程度较高和对劳动力成本变动较敏感的企业更强;地区异质性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这一促进作用在劳动力成本较高、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劳动者维权意识较高的地区更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杭宇
《劳动合同法》一方面规范了企业用工,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和用工的法律风险。本文通过调查来评价《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企业及就业市场的影响,并从政策层面对如何扩大企业用工提出建议。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实施 企业用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春晨
劳动合同制度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既有稳定性又有流动性的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必将对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劳动合同法》中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几个方面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期用人单位能够提高法律意识,提升员工关系管理水平,避免劳资冲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思嫣
《劳动合同法》关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切身利益,是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出台和施行必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全方位的深远影响。本文从企业对员工的招募录用、培训、薪酬、纪律管理、离职管理等方面探讨劳动合同法(草案)二审稿将对企业用人机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用人机制 纪律管理 离职管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波 杨先明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进出口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通过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效率及强化劳动者生产的"干中学"效应三条途径显著提升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促进作用对经营时间较长、生产率较高、多产品出口、非国有、纯加工贸易及高法制执行效率区域的高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更大。进一步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不仅以扩展边际方式实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还显著降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分散度,促进企业内资源优化配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劳动力市场制度下一步调整提供了政策思考。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劳动密集度 出口产品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