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9)
2023(958)
2022(753)
2021(636)
2020(551)
2019(1228)
2018(1289)
2017(2336)
2016(1329)
2015(1380)
2014(1347)
2013(1283)
2012(1208)
2011(1156)
2010(1160)
2009(1031)
2008(959)
2007(745)
2006(763)
2005(670)
作者
(3357)
(2806)
(2778)
(2625)
(1798)
(1358)
(1299)
(1119)
(1032)
(1014)
(975)
(970)
(918)
(888)
(885)
(845)
(842)
(815)
(812)
(806)
(702)
(681)
(673)
(664)
(651)
(631)
(628)
(573)
(549)
(548)
学科
(5235)
经济(5226)
(2998)
管理(2770)
(2170)
企业(2170)
中国(2077)
地方(1964)
(1594)
(1525)
方法(1329)
(1320)
金融(1320)
(1266)
业经(1261)
(1224)
数学(1175)
数学方法(1163)
(1155)
银行(1155)
(1140)
地方经济(1097)
体制(1065)
技术(1039)
结构(1027)
(955)
产业(944)
农业(938)
(827)
教育(809)
机构
学院(16071)
大学(16002)
(7091)
经济(6934)
研究(6665)
管理(5657)
中国(5004)
理学(4734)
理学院(4649)
管理学(4602)
管理学院(4548)
科学(3841)
(3591)
(3437)
(3196)
中心(2941)
研究所(2897)
(2825)
(2714)
(2567)
师范(2537)
财经(2487)
(2439)
北京(2268)
(2265)
业大(2228)
经济学(2193)
农业(2127)
(2120)
(2103)
基金
项目(10601)
科学(8583)
研究(8229)
基金(7638)
(6667)
国家(6611)
科学基金(5670)
社会(5416)
社会科(5140)
社会科学(5139)
(4237)
基金项目(4058)
教育(3824)
(3595)
自然(3353)
编号(3284)
自然科(3271)
自然科学(3270)
自然科学基金(3209)
(3041)
资助(2856)
成果(2812)
(2553)
课题(2510)
发展(2497)
(2464)
重点(2439)
(2409)
(2337)
国家社会(2287)
期刊
(9062)
经济(9062)
研究(6193)
中国(4483)
教育(2980)
(2688)
(2595)
管理(2408)
科学(2217)
学报(2211)
(2070)
金融(2070)
大学(1767)
农业(1637)
学学(1613)
技术(1572)
业经(1529)
经济研究(1517)
财经(1241)
问题(1180)
(1117)
(959)
改革(891)
(891)
职业(834)
经济管理(827)
(816)
现代(783)
科技(781)
资源(778)
共检索到272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提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重大举措。在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持续乏力,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新形势下,一方面要积极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的创新,灵活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搞好需求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好产业政策和改革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裴长洪  刘洪愧  
一、经济新常态、新理论(一)在经济新常态中开创新局面"十二五"期间,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十二五"规划的主要指标均得以实现或超额完成,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十二五"期间,虽然面对严峻的世界经济形势,我国经济仍然保持持续较快发展。第一,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7.8%,远高于世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民  
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对2016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更重要的是,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重点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供给侧改革的思想,从形势的判断、问题的诊断、工作的思路,到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原则,提出了逻辑严谨、系统完整、方向明确、操作性强的一揽子方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作出的又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关博  
一、坚守底线,加快推动基本制度公平覆盖。一是继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对城镇就业群体,以小微企业、非公单位员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户等为重点,通过严格执法、扩大宣传、权益累计以及适当降低费率等方法,持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并积极向家政服务、网络就业、农村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宜勇  关博  
一、坚守底线,加快推动基本制度公平覆盖。一是继续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对城镇就业群体,以小微企业、非公单位员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员工、灵活就业人员、城镇个体户等为重点,通过严格执法、扩大宣传、权益累计以及适当降低费率等方法,持续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并积极向家政服务、网络就业、农村新兴产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祝宝良  牛犁  闫敏  
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外需明显回暖,企业补库存以及房地产市场依然火爆等因素推动经济增长形势好于预期。展望二季度,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将有所增强,但贸易保护主义增多;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部分积极因素有望延续,但结构失衡问题仍未有效化解,预计宏观经济将保持稳中略降态势,经济景气可能在一季度达到峰值。建议未来进一步夯实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坚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化解部分领域金融风险,努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祝宝良  牛犁  闫敏  
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外需明显回暖,企业补库存以及房地产市场依然火爆等因素推动经济增长形势好于预期。展望二季度,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将有所增强,但贸易保护主义增多;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部分积极因素有望延续,但结构失衡问题仍未有效化解,预计宏观经济将保持稳中略降态势,经济景气可能在一季度达到峰值。建议未来进一步夯实稳中向好的发展基础,坚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化解部分领域金融风险,努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姚余栋  王赓宇  
发展养老金融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其直接回应了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涉及国家宏观经济金融体系的发展;其次,养老基金投资本身就是证券投资基金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来看,发展养老金融需要有多种模式和产品的有效供给;还需要贯彻创新理念,需要政府和市场的通力合作;养老金融需要被纳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工程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威  马子健  谭茂鑫  
在梳理界定军民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逻辑和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从供给要素4个层面及体制机制分析军民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针对高端创新人才紧缺、国土资源配置和空间结构布局尚需完善、资本投入难以满足需求、技术创新能力不能足等问题,提出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覃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更需要关心的问题是:城市是好或是坏?是健康或是病态?如何在这个"城市星球"中推动城市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城市发展转型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是城市要素、产业、功能、空间和制度五大维度协同转型的有机统一体。根据世界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城市发展转型将呈现出八大趋势:即城市价值从强调经济价值转向综合价值;城市功能从强调流量集聚转向决策控制;城市实力从强调硬实力转向软实力;城市发展动力从强调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城市空间从强调单体城市转向城市区域;城市联系从强调垂直联系转向网络联系;城市发展路径从强调综合性转向多样性;城市制度从强调优惠政策转向优化营商环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任兴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从生产和供给端入手,通过解放和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是对中国中长期结构性矛盾深刻剖析的结果,可以矫正供需结构的扭曲和要素资源的错配,促使我国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而作为供给侧重要方面的商品交易市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进行结构调整,解决商品交易市场同质化问题,在大型城市进行非城市核心功能疏解过程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在管理、营销、标准化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交易市场自身的竞争能力;促进交易市场与互联网融合,拓展体验服务;推进业态融合和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发挥产业集群和交易市场互动的作用。同时还应进一步放松规制,激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庆海  
国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结构调整具有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结构的加减法,而是深入到影响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技术的变革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源于农业发展背景的变化。一是供求关系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农产品供给的总体特征是供给不足,既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东京  
从操作层面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去产能、去库存的关键是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让价格调节市场供求;去杠杆应在管控投资杠杆的同时,重点管控消费杠杆;在降成本方面,应考虑让折旧不摊入企业成本;在补短板方面,政府在市场失灵领域应发挥主导性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中国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时,长期存在的结构、技术、效率三大供给侧问题,不会因转向市场经济就能自动解决,也不可能靠需求侧的调节来解决。对供给侧改革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供给侧改革目标和当前所要推进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任务。这些任务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而不能归结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例如,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降成本",在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中"补短板、去产能和去库存",在释放企业活力中"去杠杆和降成本"。二是供给侧改革和需求管理相互依存,供给侧的去产能、去库存离不开需求侧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供给侧的"补短板、去杠杆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庆海  
国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结构调整具有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结构的加减法,而是深入到影响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技术的变革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源于农业发展背景的变化。一是供求关系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农产品供给的总体特征是供给不足,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