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86)
- 2023(13691)
- 2022(11300)
- 2021(10492)
- 2020(8729)
- 2019(19616)
- 2018(19173)
- 2017(36609)
- 2016(19740)
- 2015(22187)
- 2014(22239)
- 2013(21992)
- 2012(20283)
- 2011(18003)
- 2010(18608)
- 2009(17342)
- 2008(17146)
- 2007(15774)
- 2006(13991)
- 2005(12753)
- 学科
- 业(86430)
- 济(86329)
- 经济(86209)
- 企(68579)
- 企业(68579)
- 管理(64416)
- 农(47212)
- 农业(31583)
- 业经(30409)
- 方法(29956)
- 财(25600)
- 中国(22098)
- 地方(21858)
- 数学(21446)
- 数学方法(21251)
- 制(18458)
- 技术(18156)
- 务(17890)
- 财务(17873)
- 财务管理(17840)
- 企业财务(16731)
- 贸(16069)
- 贸易(16058)
- 和(15700)
- 理论(15559)
- 易(15546)
- 策(15528)
- 划(14412)
- 体(14209)
- 融(13204)
- 机构
- 学院(280715)
- 大学(269543)
- 济(117737)
- 经济(115226)
- 管理(110602)
- 理学(93372)
- 理学院(92366)
- 管理学(91194)
- 研究(91148)
- 管理学院(90672)
- 中国(74187)
- 京(56756)
- 农(56243)
- 财(54142)
- 科学(53219)
- 江(45956)
- 所(45507)
- 中心(43472)
- 农业(42550)
- 业大(42025)
- 财经(41379)
- 研究所(40459)
- 经(37258)
- 州(36960)
- 范(36547)
- 师范(36308)
- 北京(35493)
- 经济学(33622)
- 院(32782)
- 经济管理(31805)
- 基金
- 项目(178458)
- 科学(141510)
- 研究(139073)
- 基金(126861)
- 家(108630)
- 国家(107249)
- 科学基金(93127)
- 社会(88439)
- 社会科(83301)
- 社会科学(83276)
- 省(74021)
- 基金项目(68050)
- 教育(61588)
- 编号(59589)
- 划(58747)
- 自然(57136)
- 自然科(55746)
- 自然科学(55734)
- 自然科学基金(54753)
- 资助(49201)
- 成果(47113)
- 发(41217)
- 课题(40275)
- 创(39889)
- 重点(39502)
- 部(38704)
- 业(38236)
- 创新(36467)
- 制(35985)
- 性(35951)
- 期刊
- 济(150209)
- 经济(150209)
- 研究(83742)
- 中国(62430)
- 农(58797)
- 财(44979)
- 管理(42016)
- 农业(39701)
- 科学(36936)
- 学报(36173)
- 教育(31322)
- 业经(30786)
- 融(29741)
- 金融(29741)
- 大学(28980)
- 技术(27728)
- 学学(27166)
- 业(21468)
- 问题(20185)
- 经济研究(20056)
- 财经(19506)
- 经(17009)
- 世界(16016)
- 技术经济(15879)
- 农村(15023)
- 村(15023)
- 贸(14884)
- 国际(14660)
- 农业经济(14484)
- 版(14450)
共检索到444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康 龙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建伦 赵明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南亚地区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期,各国间区域合作发展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澜沧江—湄公河沿岸国家组成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回顾了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介绍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背景、运行机制和经济社会合作,阐述了农业合作的兴起、发展过程,分析了农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结构以及农业合作的前景,发现各国农业资源互补性较强,具有开展农业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文韬
2013年以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次区域"又重回到公众的视线中。说熟悉,是因为已经听说过这个词许多年;说陌生,是因为似乎这几年很少再见到这个词。尽管次区域合作的发展千回百转,但事实上,对于我国这样边境线长、周边国家多,内部各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巨大的国家而言,发展次区域合作是突破对外关系瓶颈、拓展国际市场、与周边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最为有效的方式。近期国家高层会议对"次区域"的反复强调,也正验证了这一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南南合作的典范"。通过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省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与周边国家的经贸、产业、投资等往来日益密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从项目而来,...
关键词:
次区域 大湄公河 经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先德 王盛威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快速发展。本文在介绍GMS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国与GMS国家的农产品贸易状况,指出无论从出口还是进口方面来看,泰国和越南都是中国在GMS贸易上的最重要伙伴,而云南和广西在中国与GMS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最后归纳总结了中国与GMS农业合作的主要领域并对其将来的农业合作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漪 贺友华 汤健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宽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交通运输合作、能源与水力资源开发合作、贸易与投资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旅游合作、信息通讯合作、农业合作、环境保护合作、禁毒合作和科技文化合作等。
关键词:
次区域合作 领域 研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熊彬 禤巨能
本文利用2000-2008年云南省和GMS国家贸易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对云南省与GMS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促进了云南与GMS地区的双边贸易合作,实际贸易水平明显高于预测水平;云南与老挝、越南贸易也得到大幅的提升,在边境贸易方面也大大促进了云南省与老挝、缅甸和越南贸易发展;预测对比也表明,云南省与GMS地区潜在着发展空间,特别老挝与越南市场突起所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区域合作、物流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省-GMS 贸易效应 引力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铁军
泛珠三角区域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由被动的全球化阶段转到主动的全球化阶段。实施对外投资与境外开发、产业转移、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相结合,既可在国内参与他国生产的国际分工,又可在国外使他国参与我国生产的国际分工;这不仅可以获得经济合作的主动权,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国家的宏观经济效益。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小海 仇学琴
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次区域旅游合作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认识云南国际旅游在整个次区域中的地位对云南参与次区域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次区域中所处的地位和不足,才能使今后的工作有的放矢,不断向旅游强省的目标迈进。本文基于次区域游客的离境调查,从旅游者情况(年龄结构、客源地)、游客的旅游特征(旅游目的、停留天数、旅游花费、入住方式、旅游方式)、游客评价(旅游资源/设施评价、满意度评价)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国际旅游在整个次区域中的地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志刚 谢群 张晨
在农业"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云南省充分利用资源、地缘和产业基础优势,依托产品"走出去"、生产"走出去"、加工"走出去"、防疫"走出去"、生产链"走出去"等几种主要模式进行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边境动物疫病联防联控、境外替代种植及农业投资,逐渐打开了农业对外经济合作的新局面。同时,在探索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云南省也面临软硬件建设、产品过境、企业扩建、资金投入回收、政府扶持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云南 农业“走出去” 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涛 齐欢
20 0 3年是云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十分重要的一年 ,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展成效显著。充分展示了云南在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桥头堡的作用 ,也为合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次区域经济 合作 云南 综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施本植
一、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 几个毗邻国家间的合作还是几国毗 邻地区之间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是同一条国际河流的两段。它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云南后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最后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该国际河流的中国境内段被称为澜沧江,出中国境后称湄公河。近来年,湄公河流域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已开始起步并引起人们的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汤鹏主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各国都是深受其影响,而大湄公河次区域内国家的农业发展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更甚,在这样的背景下,次区域内各国切实加强区域内农业合作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就要通过不断创新次区域的农业合作机制来更好地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许爱青 王松江
本文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基本情况出发,结合次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次 区域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即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综合评价项目的可行 性,对于次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 生态的 经济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松江 宁苹
本文论述了云南民营企业如何进入、开拓、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及竞争优势产品,帮助云南民营企业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发展,为云南省政府和云南民营企业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双赢”合作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措施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屈秋实 王礼茂 王博 向宁
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5国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并从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其进行分解,分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00—2018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但效率水平整体较低。(2)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特征,老挝一直是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农业生产效率最低的国家。(3)中国云南、越南、缅甸和泰国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农业生产技术的拉动,农业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综合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由初期的小于生产规模,逐渐转变为大于生产规模。(4)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特征是自然因素和生产要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气候水文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地形地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逐渐减弱;农业劳动力数量的增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有限;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格局呈显著正向关联。通过剖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效率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揭示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生产状况,也可为区域内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