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4)
- 2023(4301)
- 2022(3671)
- 2021(3454)
- 2020(2725)
- 2019(6539)
- 2018(6384)
- 2017(11758)
- 2016(5921)
- 2015(6136)
- 2014(6096)
- 2013(5972)
- 2012(5627)
- 2011(5068)
- 2010(5236)
- 2009(4721)
- 2008(4503)
- 2007(4344)
- 2006(3670)
- 2005(3218)
- 学科
- 济(25698)
- 经济(25681)
- 业(24162)
- 管理(22466)
- 企(20958)
- 企业(20958)
- 技术(14170)
- 技术管理(11356)
- 地方(8318)
- 农(7236)
- 中国(7087)
- 方法(6912)
- 业经(6410)
- 数学(5535)
- 数学方法(5483)
- 农业(5422)
- 制(5099)
- 地方经济(4713)
- 财(4543)
- 体(4526)
- 融(4273)
- 金融(4272)
- 划(4169)
- 银(4021)
- 银行(4017)
- 行(3900)
- 理论(3810)
- 关系(3688)
- 贸(3681)
- 贸易(3672)
- 机构
- 学院(80728)
- 大学(79454)
- 济(34872)
- 经济(34182)
- 管理(33970)
- 理学(29332)
- 理学院(29009)
- 管理学(28671)
- 管理学院(28504)
- 研究(27961)
- 中国(20511)
- 科学(16106)
- 京(16101)
- 财(14140)
- 所(13267)
- 中心(13129)
- 江(13027)
- 研究所(12011)
- 农(12000)
- 财经(10978)
- 范(10906)
- 师范(10822)
- 业大(10792)
- 州(10593)
- 院(10365)
- 北京(10074)
- 经(9915)
- 经济学(9844)
- 商学(9393)
- 商学院(9286)
- 基金
- 项目(56998)
- 科学(46666)
- 研究(44393)
- 基金(40993)
- 家(35659)
- 国家(35334)
- 科学基金(31024)
- 社会(29019)
- 社会科(27525)
- 社会科学(27523)
- 省(23828)
- 基金项目(22621)
- 教育(20452)
- 划(19697)
- 创(19141)
- 自然(19128)
- 自然科(18740)
- 自然科学(18737)
- 自然科学基金(18453)
- 编号(17346)
- 创新(16691)
- 资助(14365)
- 成果(14029)
- 发(13505)
- 重点(12950)
- 课题(12662)
- 业(12530)
- 部(12370)
- 国家社会(12008)
- 制(11727)
共检索到127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池元吉
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大趋势下,东北亚地区虽在经济上获得迅猛地发展,但在区域合作方面已落后于欧美地区。东北亚地区,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却没有充分发挥。目前应把这种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并努力消除冷战的遗留问题,变“冷和平”为“热和平”,把政治问题暂时同经济问题分开,加强经贸往来与合作,逐步增加共识,以实现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飞前
东北亚作为一个整体,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快又最富有活力的地区。这个地区经济上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然而,东北亚是世界上多种矛盾集中的地区。政治上存在着社会制度的差异及错综复杂的关系;经济上,由于运行机制不同,运行效率、工作效率和基础设施差异亦很大,因而在某些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刁秀华 周轶赢
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目前,围绕能源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正不断加强。东北亚这个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与需求不断增加,能源的进口也随之加大,尤其是中、日、韩三国。俄罗斯是世界上能源生产与出口大国,因而与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同东北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不仅可加快其融入东北亚及亚太市场的步伐,而且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能源安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文 王语懿
近年来,虽然东北亚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但地区内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向心力却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增强。为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坚持霸权主义,重拾冷战思维,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激化了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本来已经趋于淡化的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问题,对国家间的政治互信造成严重伤害。美国和日本的干扰与破坏,致使图们江区域合作举步维艰,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停滞不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银行(AIIB)未能按原有设想得到很好落实。坚持中国特有的多元包容哲学与和平发展理念,优先推动环境合作,是目前条件下中国在东北亚地区合作方面能够选择的、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宏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相互间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向纵深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物流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迅速发展成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世界物流合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文章提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应基于海运、空运的区位优势和物流的货物优势,建立东北亚地区海运物流体系、东北亚地区空运物流中心和类别相对集中的物流通道;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要从整体上、战略上进行研究规划,制定出合作框架,确定合作的目标、原则、内容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在互利互赢的基础上,提高东北亚地区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叙利亚局势危在旦夕,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人们反对战争,呼吁和平。和平发展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2013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致同意本着"不分输赢"原则解决近70年的岛屿争端问题。这一新的思路,是解决两国争端问题上的重大突破,为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带来新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金勋
建立东北亚和平秩序,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是东北亚各国既不否定以自身利益判断为基础的势力均衡战略,又要建立和发展能够把这些因素囊括在一个制度框架中的多元的制度化装置。即,单纯多元制度主义和权利政治方法的结合与协调。
关键词:
东北亚 势力均衡 多元和平体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汉超
目前,世界经济在趋向国际化的同时,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也日益发展。欧洲共同体将于1992年形成统一大市场,一些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991年6月13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酝酿已久的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建立北美共同市场的谈判终于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拉开了序幕。美加墨三国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拥有3.6亿人口、年产值6万亿美元的北美市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振辉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北南朝鲜、蒙古和现俄罗斯联邦的西伯利亚与远东,这是一个地域辽阔、工业集中且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地区。据专家估测,这里集中了亚洲10%的人口,70%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些年来,随着地区内各个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缓和和改善,经济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不断增加,双边和多边的经济贸易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1990年,我国在这一地区的贸易额已占当年外贸总额的25.3%,日本在这一地区的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的13%。其他国家在这一地区的贸易比重也在迅速扩大。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孟祥臣 路京京
2021年8月21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处、东北亚研究院、东北亚学院联合主办,《东北亚论坛》协办的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论坛(2021)在长春举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日本国大使程永华,吉林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胜今参加会议。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国等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的7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围绕相关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深入研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辽野
东北亚是世界重要经济区之一。日本、韩国的资金、技术 ,俄罗斯的资源 ,对我国的经济建设 ,尤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是不可缺少的。东北亚是大国利益交汇处 ,是世界热点之一 ,但不会发生战争。要树立外交新思维 ,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 ,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积极推进以中、日、韩合作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合作 ,实现地区繁荣 ,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关键词:
东北亚 国际关系 分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侯力
通过国际劳务合作促进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是实现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一个重要途径。加强东北地区的国际劳务合作 ,对于缓解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 ,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劳务合作的规模基本上处于稳定发展的态势 ,具有波动性较大、合作的领域比较集中、收益不高的特点 ,这与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劳务接收国的政策密切相关。但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国际劳务合作的潜力还是非常巨大的 ,为此 ,国家应给予东北地区必要的政策支持 ,积极推动东北亚地区建立合理的国际劳务合作机制 ,加强劳动力培训方面的合作 ,引进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 ,促进东北振兴的实现。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国际劳务合作 东北振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关键词:
东北亚区域合作 东北地区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