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9)
2023(4676)
2022(3941)
2021(3677)
2020(2890)
2019(6706)
2018(6748)
2017(11903)
2016(6771)
2015(7368)
2014(7496)
2013(7465)
2012(7469)
2011(6787)
2010(7098)
2009(6509)
2008(6317)
2007(5989)
2006(5550)
2005(4853)
作者
(20641)
(17220)
(17082)
(16444)
(11136)
(8366)
(7735)
(6857)
(6703)
(6519)
(6214)
(6090)
(6049)
(5673)
(5555)
(5473)
(5410)
(5144)
(4988)
(4844)
(4501)
(4280)
(4265)
(4198)
(4037)
(3990)
(3889)
(3830)
(3634)
(3509)
学科
(28866)
经济(28844)
管理(17413)
地方(15238)
(12354)
(11381)
环境(9635)
中国(8977)
(7937)
农业(7890)
(7767)
企业(7767)
地方经济(7515)
业经(6921)
方法(6883)
生态(6276)
资源(6082)
数学(5673)
数学方法(5572)
(5338)
(5277)
(5088)
(5067)
(4897)
(4366)
金融(4365)
(4063)
银行(4056)
教育(4014)
(3963)
机构
学院(90645)
大学(88114)
研究(38026)
(33063)
经济(32154)
管理(30507)
中国(29336)
科学(25289)
理学(24456)
理学院(24020)
管理学(23435)
(23374)
管理学院(23279)
(21878)
(20016)
(19855)
中心(18478)
研究所(17992)
(16534)
(15679)
业大(15531)
农业(15096)
(14925)
师范(14751)
(14636)
(14203)
北京(13085)
科学院(11863)
师范大学(11764)
技术(11329)
基金
项目(61396)
科学(46938)
研究(46195)
基金(41112)
(36877)
国家(36541)
科学基金(29967)
社会(27603)
(26791)
社会科(25858)
社会科学(25849)
基金项目(22458)
(21487)
教育(20212)
编号(19423)
自然(19049)
自然科(18316)
自然科学(18310)
自然科学基金(17922)
成果(15860)
资助(15644)
(15380)
课题(15111)
重点(15024)
(13849)
(12630)
发展(12236)
(12203)
(12130)
(12039)
期刊
(48380)
经济(48380)
研究(28575)
中国(27494)
(18192)
学报(15860)
科学(14250)
教育(14206)
农业(12291)
管理(11732)
(11686)
大学(11338)
(10599)
金融(10599)
学学(10326)
资源(9094)
业经(8731)
技术(8614)
(6786)
图书(6782)
问题(6031)
经济研究(5674)
(5420)
书馆(5416)
图书馆(5416)
(4891)
论坛(4891)
财经(4862)
职业(4823)
科技(4789)
共检索到160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棠  
保护和建设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当前及今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该文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中华水塔"、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促进三江源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维护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切实做好生态移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后续产业、加快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对外开放、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高国力  陈龙桂  刘通  贾若祥  
一、三江源地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状况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高度为3335-6564米。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区内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干流长度分别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芬  张林波  李岱青  
国家公园是一种被全球验证了的能有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地管理模式。文章以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为试点,结合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以国家公园模式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议由中央财政拨付运行经费、制定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开发原则、科学划定国家公园管理范围等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素慧  贾绍凤  吕爱锋  
本文基于人口与环境相关联的地理视角,运用最大化合成法、缓冲区分析法,研究三江源地区植被分布与人口、居民点的关系。研究表明:①从大的空间尺度看,居民点主要分布在NDVI条件好的区域;NDVI条件差的区域,居民点分布较少;②在几十公里距离范围内,植被盖度与离居民点的距离的关系是:居民点密度大的地区,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NDVI呈上升趋势;居民点密度居中的地区,随着距居民点距离的增加NDVI呈下降趋势;居民点密度小的地区,NDVI与距离居民点远近没有明显相关关系;③对典型牧业居民点小尺度范围内人口分布与NDVI关系的研究发现,距居民点2km范围内,由于人类的放牧活动造成了植被的退化,NDVI较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雅灵  林慧龙  周祯莹  魏祎梅  
三江源的生态问题对全国生态和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三江源2000–2012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2年三江源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各土地利用类型分配不均,其中耕地供给率最大,其后依次为林地、水域、草地、化石燃料用地和建筑用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下降趋势,按降幅由多到少依次为建筑用地40%、草地29.95%、耕地20%、林地14.81%、水域2%。另外,草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达41%,其次为林地,为38%。三江源整体呈生态盈余,但盈余有下降趋势,且不同土地类型生态盈亏也存在差异,其中草地和林地为生态盈余,耕地和化石燃料用地为生态赤字,水域和建筑用地开始由生态盈余转为生态赤字。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春阳  陶泽兴  王焕炯  戴君虎  
三江源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的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体系,采用多种方法对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的9项服务价值逐项进行了评估,得出2000年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562.60亿元,其中价值最高的两种服务类型依次为气候调节和食物生产,分别达259.09亿元和111.68亿元,贡献率分别为46.05%、19.85%。按照草地类型划分,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服务价值分别为490.95亿元、64.68亿元,占总服务价值的87.42%和11.52%。虽然沼泽单位面积服务价值最高,为4230.77元/hm2,但在草地生态系统面积中所占比例较低,总价值相对很低。本文关于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的评估结果可以为制定区域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勇成  
生态保护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设立生态保护修复基金,是发挥自然资源部相关职责,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大力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根据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特点,提出建立与投贷管理体系相结合的生态保护修复基金体系,发挥其引导作用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周清文  
金融生态建设在疏通金融与经济、社会和居民交流的各种"管道"或"路径"方面效果比较明显,但在金融生态现实效应向理论效应切近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和思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春阳  戴君虎  王焕炯  刘亚辰  
本文采用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MA)的理论框架,结合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以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社会经济调查资料为数据源,对三江源地区1985、1996、2000、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包括食物生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水源涵养、控制侵蚀、废弃物降解、营养物质循环7项。结果表明:三江源地区1985、1996、2000、2008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达到602.94亿元、601.58亿元、603.60亿元、669.90亿元,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价值占据较大比例。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所蕴含的巨大经济价值将对维持该地区生态平衡、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曲艺  王秀磊  栾晓峰  李迪强  
根据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特征,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SCP)框架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与保护规划软件C-Plan,计算三江源区域内各规划单元的不可替代性值及已建自然保护区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率,评估三江源地区现有保护区的保护贡献,分析分区间主要保护对象的互补性及各区保护效率,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地区现有保护区的保护空缺。贡献率评估结果显示:三江源地区现有的2个最重要的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包含6个区域)基本涵盖本研究确定的所有保护对象,已经达到保护目标的保护对象占其总数量的80%;不可替代性高的区域与现有保护区核心区在空间分布上基本吻合,其贡献率达到61.2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莉萍  刘丽  
本文针对“三北”防护林工程资金使用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三北”防护林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单菁菁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区和生态安全屏障。2005—2013年开展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虽然取得了积极的生态成效,但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性遏制,生态环境保护缺乏长效机制,专业化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生态移民"留不住、难致富"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为此,论文建议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推动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逐步减少人为干扰,促进并最终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动态平衡。同时建立生态移民的多元途径,健全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参与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敏  刘学敏  
"三江并流"及相邻地区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区域,长期为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和经济安全做着重大贡献,但这种生态发展潜力很大的区域却长期处于政策边缘,无缘国家战略层面的规划。本文建议结合该区域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发展战略,设立国家级"三江并流"生态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该区域具有相对独立的区位空间、脆弱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的经济协作、丰富的矿产资源、相同的历史渊源、大体相当的发展阶段,是最有条件成为这样的试验区,可以在全国起到示范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