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60)
- 2023(7230)
- 2022(5948)
- 2021(6061)
- 2020(4582)
- 2019(11076)
- 2018(11179)
- 2017(19546)
- 2016(11825)
- 2015(13389)
- 2014(13807)
- 2013(12273)
- 2012(11517)
- 2011(10662)
- 2010(11529)
- 2009(10308)
- 2008(10336)
- 2007(9394)
- 2006(8882)
- 2005(8325)
- 学科
- 济(33896)
- 经济(33845)
- 管理(27272)
- 业(23357)
- 教育(21558)
- 企(19856)
- 企业(19856)
- 中国(17358)
- 理论(13900)
- 教学(13567)
- 农(11949)
- 制(11790)
- 财(11621)
- 方法(10167)
- 策(9404)
- 学(9359)
- 业经(9035)
- 体(8243)
- 银(7843)
- 银行(7843)
- 数学(7813)
- 行(7619)
- 学法(7524)
- 教学法(7524)
- 数学方法(7493)
- 税(7385)
- 地方(7383)
- 农业(7286)
- 税收(7208)
- 收(7146)
- 机构
- 大学(153638)
- 学院(151513)
- 研究(57085)
- 济(56445)
- 经济(54775)
- 管理(49561)
- 理学(40932)
- 理学院(40370)
- 管理学(39481)
- 中国(39168)
- 管理学院(39140)
- 京(34355)
- 教育(33701)
- 财(32565)
- 范(32333)
- 师范(32162)
- 科学(30413)
- 所(27790)
- 江(26924)
- 师范大学(26014)
- 中心(24691)
- 研究所(24558)
- 北京(23476)
- 财经(22770)
- 职业(21130)
- 技术(21036)
- 州(20978)
- 院(20604)
- 经(20539)
- 农(18044)
- 基金
- 项目(85041)
- 研究(76440)
- 科学(67645)
- 基金(55402)
- 家(45489)
- 教育(45088)
- 国家(44865)
- 社会(43629)
- 社会科(40831)
- 社会科学(40826)
- 科学基金(37898)
- 编号(35884)
- 省(34595)
- 成果(34485)
- 划(30577)
- 课题(29316)
- 基金项目(26899)
- 年(25615)
- 资助(23040)
- 性(21902)
- 项目编号(21289)
- 规划(21225)
- 部(21031)
- 自然(20642)
- 重点(20628)
- 自然科(20089)
- 自然科学(20083)
- 自然科学基金(19732)
- 发(19670)
- 教育部(19267)
共检索到265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桂荣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我国民族院校及民族地区大专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导向性很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及当前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工作的需要,该门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建设方面的改革日益迫近。在所有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中,尤其要大力突出和强化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东亮 普同庆
慕课教育模式贯通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是全方位育人理念在网络时代的重要体现。5G技术为民族团结慕课带来教育数据扩容与教育内涵扩展两个层面的教改空间。新时代相关教学改革必须充分利用新技术,在知识传授方面以理服人、在情感沟通方面以情动人,体现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传播民族理论知识与促进民族团结情感信念的双重属性。5G时代民族团结教育慕课教学改革需要考虑一般慕课教改的普遍问题与民族团结教育慕课教改的特殊挑战,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统领,在引入"5G+民族团结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团队构成模式、打造交互性立体性教学素材与案例库、重视并利用课程衍生数据等方面开展先期探索,利用5G技术更为顺利地打通慕课教学的知识线与情感线,使高科技红利顺利转化为民族团结教育成果。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徐欣顺
作为一项实践色彩突出的公共事业,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实践相比,学界的基础理论研究不仅滞后,而且较为单薄。对近四十年相关研究文献展开系统性的回顾可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历经实务工作与舆论话语阶段(1980年—2003年)、专业介入与系统梳理阶段(2004年—2009年),现在已经进入多元理论与散化研究阶段(2010年—2019年),具备了前期研究基础,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背景下,提供解读阐释、国家建构、能动结构、文化心理、课程教育等相对聚类的研究范式,从而形成当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要理论视界。虽然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文献数量较为丰富、理论图景有所呈现,但究其学理性来说,仍然存在研究概念不清、研究理论匮乏、研究内容缺失、研究话语非学术化等问题,从而影响认知的持续性与深刻性。因此,就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反思与展望而言,提炼概念的本土意涵、尝试理论范式的整合、引入他者视域的对应内容以及实现学术话语体系的构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基本趋势和着力点。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晓倩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美术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积极践行素质教育,通过美术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构建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提升学生对于美的鉴赏能力、感知能力、创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该从实际教学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从美术课程教学实践内容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构思,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美术教学课程中。在艺术教育中,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动手动脑操作,有效提升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伍淑花
民族团结是我国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和创新民族团结教育,是新时期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民族高等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韦兰明
微课的引入能有效缓解当下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的师资缺乏、教育教辅资源不足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教学时间受到挤压等现实问题。开发民族团结教育微课资源,探索民族团结教育的微课实施路径,评估民族团结微课实施效果,是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与内容。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小学 民族团结教育 微课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秀玲 魏功祥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础性工程。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能。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理念革新、主体协同、方法拓展、评价改革等方面呈现出全新发展态势,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但相关制度和数据标准欠缺、技术至上、智能素养缺乏、数据主义弊端、伦理抉择模糊等问题给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带来了一定隐忧,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为实现人工智能赋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在制度保障、价值引领、素养培育、数据治理、伦理嵌入等方面加以改革,进而不断延展和深化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理论视野和实践视域,提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来仪
"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高扬的一面旗帜。我国民族高校是各民族人才、多元文化汇集之地,让学生们拥有民族团结的坚定信念,成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接班人,一直都是党和政府、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60多年来,通过专门的课程设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已经成为民族高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传统路径。当前,进一步提升这种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民族高校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直面的问题。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大学生 民族观 民族团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辉 刘育光
法国长期实行民族融合政策,并坚持法语为共和国的唯一语言,还坚持教育世俗化原则,国家不允许在公立学校内进行宗教教育。法国宣称,国家保证教育的平等,但从来不涉及民族问题,一般仅限于地区差异和社会差异。针对教育不平等问题,法国政府主要采取了整齐划一和弱势补偿措施。然而,法国教育不平等引发的民族矛盾时有发生,其现有民族政策和教育政策都面临重大挑战。
关键词:
法国 民族教育 教育平等 政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舒然
民族音乐是本民族思想文化与审美艺术的凝结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意蕴和价值内涵。新时期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有着良好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有助于传播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由卓嘎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音乐教育及教学改革研究》一书,基于多元文化背景,立足本民族音乐特点,深入分析民族音乐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发展情况,挖掘丰富多元的音乐文化资源,以为促进民族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杜江
清代,承德成了清帝推行其民族政策的重要政治活动场所。然而,在众多的民族活动中,清帝与蒙古诸部的接触,又显得尤为突出。清帝通过木兰围班和山庄的朝觐、封赏、推行喇嘛教等办法,加强对蒙古诸部的管理,以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对蒙古诸部的管理,在一定程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焦敏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思想中的整体观、差异观和底线思维,丰富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为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着力加强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教育,使大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志伟 吴艳梅
德国高校通过跨文化教育模式推进民族团结事业的经验,对于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在面对由复杂的少数族裔群体所构成的社会环境时,德国主要通过高校作为跨文化教育的介质,依靠高校开发和建构自身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跨文化课程、政府部门及机构依托高校实施跨文化教育项目、社会机构为高等教育构建民族团结的人文环境等三项措施和手段,较好地满足了在德少数族裔彼此间文化理解和交流的需求,从而维护了整体族群结构的稳定和团结。其对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所形成的启示和借鉴主要在于:可从开展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模式、增强公共资金支持下的民族团结教育项目、营造社会集体氛围下的民族团结意识等三个方面着手,提高我国高校践行民族团结教育的成效。
关键词:
德国 高校 跨文化教育 民族团结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芳
新时代对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战略地位定位、对民族团结现实格局与理论基础的阐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确立、对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设计,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战略要求。同时,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要求对"如何建立常态化机制""如何实现全面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行教育政策创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应致力于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加强教育政策规划意识,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范围、全思维、全方位"育人政策体系;准确定位,坚持整体、系统、长远思维及价值理性等价值取向;合理整合,以教育规律为指引构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