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218.169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5)
2023(6938)
2022(5503)
2021(5399)
2020(3852)
2019(8654)
2018(8382)
2017(15083)
2016(8570)
2015(9541)
2014(9336)
2013(8612)
2012(7884)
2011(7023)
2010(7230)
2009(6154)
2008(6069)
2007(5508)
2006(4632)
2005(4280)
作者
(23107)
(19356)
(19011)
(18588)
(12026)
(9365)
(8760)
(7345)
(7238)
(7088)
(6534)
(6413)
(6206)
(6114)
(6054)
(6041)
(5833)
(5716)
(5662)
(5413)
(4853)
(4806)
(4694)
(4486)
(4468)
(4407)
(4393)
(4259)
(3960)
(3946)
学科
(24781)
经济(24751)
管理(19603)
(17501)
(13961)
企业(13961)
教学(10649)
方法(9220)
中国(8800)
理论(8655)
(8320)
教育(8282)
数学(7687)
数学方法(7465)
(7123)
业经(7041)
(6881)
学法(6711)
教学法(6711)
(6324)
农业(5740)
(5592)
金融(5591)
(5450)
银行(5442)
(5205)
地方(4950)
学理(4798)
学理论(4798)
技术(4589)
机构
学院(111057)
大学(108670)
研究(37286)
(36095)
经济(35017)
管理(33706)
理学(28527)
理学院(28111)
中国(27495)
管理学(27310)
管理学院(27095)
科学(24191)
(22771)
(19515)
(18815)
(18623)
(18348)
(18308)
师范(18095)
中心(17655)
研究所(17010)
技术(16016)
业大(15834)
财经(15230)
(15005)
北京(14520)
农业(14458)
师范大学(14279)
(14053)
(13895)
基金
项目(73843)
研究(57464)
科学(56218)
基金(49195)
(43367)
国家(42926)
科学基金(35623)
社会(33407)
社会科(31409)
社会科学(31401)
(30787)
教育(29967)
(25739)
基金项目(25249)
编号(24501)
自然(21852)
成果(21345)
自然科(21320)
自然科学(21314)
自然科学基金(20927)
资助(19509)
课题(19221)
重点(17555)
(17278)
(16979)
(15920)
(15877)
(15828)
大学(14875)
项目编号(14835)
期刊
(42153)
经济(42153)
研究(34619)
教育(30129)
中国(29973)
学报(20334)
(18112)
科学(16492)
(16133)
大学(15740)
学学(14360)
管理(14093)
技术(12578)
农业(12418)
(11254)
金融(11254)
职业(9686)
财经(8225)
业经(7235)
(7155)
经济研究(6716)
(6463)
(6373)
技术教育(6218)
职业技术(6218)
职业技术教育(6218)
图书(5555)
(5382)
论坛(5382)
科技(5271)
共检索到172722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引  魏晓玲  
文章指出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效性需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社会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加强该课程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目标与原则;最后,阐述了实施该课程实效性的四种路径: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学分的计算方式,提升校领导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知,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尽量多发展校外思政实践教学基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使课程能够真正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需要,调整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用鲜活的内容启迪学生、用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用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使课程具有导向性、示范性、感化性、开放性,切实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春丽  
调查表明,高职生对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基本认同,但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缺乏感染力等问题。提高其课程教学实效性,必须处理好讲授内容与教材的关系,增加与学生成长阶段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采取专题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赛、社会调研等形式,注重平时考查与社会调查,强调理论知识考核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考核相结合。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心如  
针对高职院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开展实践教学碰到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主题建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体系以及完善实践教学的考评机制等主要对策措施。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玉嵩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奠定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增强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方法,主要在于:可以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学生兴趣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热情,搭建实践活动平台,促使学生知行统一,有机协调,整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武春芳  
思想认识水平低、学习动力缺乏、人际适应不良和盲目恋爱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的心理。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为例,只有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催化剂"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齐永芹  陈旭东  
培养"职业精神"是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该守好的"一段渠",必须种好的"责任田"。"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基础"课教学内容具有很多的契合点和很大的融合度。以"职业精神"为统领的"基础"课教学需要和课下的社团活动、辅导员工作、顶岗实习等高职生的自我教育、个别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构建"职业精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系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少兰  
本文围绕高职德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目标,阐述了在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教学改革的思路、实施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丹  
文章通过调查研究,回顾和反思"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改进现状的对策,即紧密围绕"立德树人"主题,改革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行课上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褚凤  
教学评价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需要在客观分析目前高校"基础课"实践教学评价的认识观念不足、制度粗疏零乱和操作单一的基础上,突破定点的思考,树立"跨界"思维,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融合、整合,实行注重在系统评价、统一管理、模块评价、因材施教和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申艳婷  
文章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其中,课堂实践教学是主体,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是补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课程,对每一位任课教师都是一个崭新的挑战,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创新性教学。创新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做到以教材为本,创新教学内容;以学生为本,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以规范化为本,完善教学环节;以和谐为本,营造具有知识魅力、人格魅力、艺术魅力的课堂教学氛围;以科学评价为本,改进考试方法。通过创新性教学,才能保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林智  
主体间性理论倡导一种全新的主客之间的关系,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主体间性理论下反思传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客关系,以此来探索主体间性理论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方式的实现路径,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伍淑花  
我国民族院校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类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知识人才的使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法制观念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重视、加强民族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该课程的民族法制教育功能,将其作为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使大学生学习、掌握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法制知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益权  
当前,因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网络文化等的强势冲击,大学生重智育轻德育、重理工轻社科、重实用轻基础、重工具学科轻人文学科等在素质追求上的病态甄择现象不断彰显,人文讲座等一系列举措已经难以从根本上真正扭转这种状况。这也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实效实质性低迷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只有教师深入研究,寻找该课教育教学的关键点,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它在高校育人目标体系中的应有作用,实现对学生成才的导向、保证和动力作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