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36)
2023(15343)
2022(12775)
2021(11654)
2020(9851)
2019(22285)
2018(21653)
2017(41731)
2016(22436)
2015(24354)
2014(23810)
2013(23522)
2012(21485)
2011(19030)
2010(19164)
2009(17861)
2008(18221)
2007(16370)
2006(14902)
2005(13473)
作者
(63909)
(53220)
(53074)
(50530)
(33947)
(25497)
(24067)
(20683)
(19979)
(19143)
(18263)
(17612)
(17177)
(16974)
(16942)
(16269)
(15818)
(15818)
(15360)
(15327)
(13381)
(13072)
(12895)
(12251)
(12076)
(11808)
(11758)
(11710)
(10450)
(10428)
学科
(93837)
经济(93720)
(92792)
(82188)
企业(82188)
管理(79069)
方法(41303)
(35401)
(32520)
数学(32442)
数学方法(32161)
业经(30982)
(28425)
贸易(28413)
(27720)
中国(23537)
(23266)
财务(23241)
财务管理(23213)
农业(22923)
(22182)
企业财务(22015)
税收(20699)
(20526)
(19330)
(18928)
技术(18724)
(16427)
理论(16270)
(15921)
机构
学院(318977)
大学(312102)
(141117)
经济(138760)
管理(125989)
理学(108179)
理学院(107178)
管理学(105689)
管理学院(105131)
研究(103172)
中国(81873)
(70718)
(63719)
科学(60351)
(57868)
财经(54545)
(51992)
(49793)
(49661)
业大(47525)
中心(46875)
研究所(46393)
农业(45608)
经济学(43270)
财经大学(40137)
北京(39629)
经济学院(39457)
(38109)
(37195)
商学(36221)
基金
项目(207785)
科学(164628)
基金(153156)
研究(150601)
(133896)
国家(132686)
科学基金(114776)
社会(98520)
社会科(93789)
社会科学(93763)
(80730)
基金项目(80340)
自然(74369)
自然科(72621)
自然科学(72597)
自然科学基金(71408)
教育(68432)
(67089)
资助(62811)
编号(58820)
成果(46779)
重点(46482)
(46465)
(46078)
(44722)
(44708)
创新(42394)
国家社会(41517)
课题(40475)
教育部(40204)
期刊
(155316)
经济(155316)
研究(95912)
中国(60735)
(57390)
(52972)
管理(52685)
学报(47665)
科学(43602)
大学(36442)
农业(36159)
学学(35083)
(30447)
金融(30447)
技术(28966)
业经(27165)
财经(27079)
经济研究(26125)
教育(25395)
(23385)
(23069)
(22009)
问题(21330)
国际(20943)
(18140)
技术经济(17498)
世界(16552)
(16288)
商业(15519)
财会(15333)
共检索到4864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思萌   马洋  
本文以2006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及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对企业劳动要素报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且在加工贸易转型的次年尤为明显;技术进步效应、绩效提升效应及资源配置效应是加工贸易转型推动劳动要素报酬改善的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东部沿海地区、受政策调整政策冲击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能带来更为明显的劳动要素报酬改善效果。此外,加工贸易转型程度越大、技术创新质量越高的转型企业,越有助于促进劳动者报酬的提升。着眼于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国内劳动要素报酬水平、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应适当调整国内财税政策,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融入国内生产循环;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内劳动要素优化配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子英  田彬彬  
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贸易的一半以上,且是构成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之谜"的关键部分,但相关研究对加工贸易的繁荣却没有提供合理的解释。本文发现加工贸易"不征不退"的出口退税制度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获得了长期稳定发展的空间。我们以2004年1月国家下调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作为外生的政策冲击,基于月度的海关数据,运用倍差法研究了出口退税率调整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下调4个百分点的出口退税率显著抑制了出口商品的增长率,其中一般贸易增速下降了28%,加工贸易中的进料加工增速下降17%,而来料加工贸易由于"不征不退",其出口增速不受退税率调整的影响。因此,这种差异化的退税政策解释了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凌云  董竹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如何“稳就业”成为了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8年推行的薪酬抵税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捕捉企业税负的外生变化,并以200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税收激励与企业雇佣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薪酬抵税政策带来了额外的税收优惠,进而促进了企业的雇佣需求,在有效排除共同趋势、预期效应、政策叠加效应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中发现,薪酬抵税政策对企业雇佣的激励效应在民营企业,成本转嫁能力较弱、劳动密集度较高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区域的企业中表现更加明显,这意味着企业对劳动力成本的变化越敏感,这一政策的作用效果就越好;薪酬抵税政策显著地提升了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税收影响企业行为的微观机理,对于政府利用税收政策扩大就业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佟家栋   冯祥玉   赵思佳  
依托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本文计算了2000—2010年中国企业层面的碳排放强度,采用倍差法检验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两高一资”产品出口退税调整政策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碳排放强度,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出口产品结构清洁化是该政策发挥作用的主要渠道。此外,该政策能更明显地降低大规模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碳排放强度。本文的研究丰富了对企业层面环境问题的考察,是对企业碳减排驱动因素的补充,也是对出口退税政策环境影响研究在企业层面的有效拓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玉英  胡贝贝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贸易调控政策,在一国政府应对国际贸易的大幅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企业出口关系持续性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高度细化的出口退税率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在短期和长期均对企业出口关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显著影响。(2)在短期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影响不因其所在区域和行业特征的差异而存在显著不同,但在所有制属性层面,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最大。(3)在长期内,来自东部地区、民营以及低技术行业的企业不仅受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靳玉英  胡贝贝  
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贸易调控政策,在一国政府应对国际贸易的大幅波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企业出口关系持续性作为研究切入点,结合高度细化的出口退税率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评估。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出口退税率的变动在短期和长期均对企业出口关系的稳定性产生了显著影响。(2)在短期内,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企业出口持续性的影响不因其所在区域和行业特征的差异而存在显著不同,但在所有制属性层面,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程度最大。(3)在长期内,来自东部地区、民营以及低技术行业的企业不仅受政策变动的作用时效更长,而且受政策调整的影响效果也更明显;而来自西部地区、三资以及高技术行业的企业则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反应敏感程度最低。因此,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需要结合出口信贷等政策加以综合运用,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凌东恺  张军  
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制度,并根据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要求及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调整,目前已成为政府调控贸易规模、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出口退税制度改革,优化出口退税政策,着力扶持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在创造大批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引导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给外贸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伦俊  祝遵宏  
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近20年来,出口退税在税收职能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税收尤其是出口退税成为促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税收影响出口贸易的机理出发,对税收、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学峰  孙文远  
本文在分析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历史沿革和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出口退税的贸易促进作用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出口退税的增加促进了中国外贸出口额的增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传兴  张静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效果,在短期内可将出口退税政策作为我国调节出口贸易的重要手段,但从长期看我国应通过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和出口结构,以提高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出口贸易稳定持续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浩然  
本文将海关数据、工业企业数据和开发区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设立出口加工区政策对企业生产率和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设立开发区政策可以显著地促进地区企业出口,但是对企业生产效率表现为抑制作用,在出口层面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对生产率的负向作用需要引起注意;(2)实验结果显示产业政策对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企业的影响方向具有一致性,但是一般贸易业务不在规制范围内,从而间接证明了存在政策的溢出效应;(3)政策效力在地区间表现不同,东部地区比较显著,具体表现为促进了地区企业出口,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并不显著;(4)企业类型是影响政策效力的因素,政策对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表现为促进出口,但是其对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产业政策需要因地制宜,推动出口产业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必须重视地区差异和民营企业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许明  邓敏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海关匹配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深入考察劳动报酬提高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现阶段,提高员工的劳动报酬有效促进了中国出口企业加成率的提升。平均而言,员工获得的劳动报酬每提高10%,则出口企业加成率将提升0. 495%—0. 523%,同时,提高劳动报酬通过强化质量效应与选择效应会间接影响出口企业加成率,因而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本对企业的贡献,重点提高高学历员工的薪金待遇。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有效提升员工的劳动报酬提供了现实路径——通过提升出口企业加成率惠及一个国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敏   李敏丽  
留抵退税是我国增值税中性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要扶持政策,从劳动要素收入分配的视角探究留抵退税政策的微观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劳动要素结构优化和劳动工资提升激励两个维度,构建了“留抵退税→企业流动性→劳动要素收入”的理论逻辑框架,结合2012~2021年上市公司和纳税信用评级数据,对2018年留抵退税政策进行考察。研究发现:留抵退税显著提升企业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结论经过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政策显著改善企业现金流动性,并且,高技能劳动投入增加是这一流动性传导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核心渠道,而劳动工资提升激励并不显著。拓展分析发现,在融资约束较强的企业、民营控股企业中,这一提升效应更为明显。此外,政策不仅发挥了增加劳均报酬的社会效益,更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本文研究为理解留抵退税在应对经济压力下发挥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效能的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颜群   胡浩然  
加工贸易跨区域转移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措施。以2007年商务部等部门实施的加工贸易转移政策为研究案例,分析加工贸易跨区域转移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显著提高了承接地区加工贸易企业出口水平,且主要促进了中西部地区、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行业和非国有企业样本组的加工贸易企业出口。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第一,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提升了加工贸易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概率,但主要通过促进在位企业出口扩张进而实现当地出口增长;第二,在位企业配置效应对提升承接地区城市出口作出重要贡献,构成加工贸易转移政策提升承接地区城市出口的重要途径;第三,加工贸易转移政策主要提升了大规模在位企业的出口水平和产品创造率,对小规模在位企业的影响不显著,表明大规模在位企业承接了相对更多的加工贸易转移订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