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7)
- 2023(11623)
- 2022(10185)
- 2021(9572)
- 2020(8107)
- 2019(18755)
- 2018(18883)
- 2017(36829)
- 2016(20057)
- 2015(22850)
- 2014(22873)
- 2013(22428)
- 2012(20974)
- 2011(18933)
- 2010(19245)
- 2009(18126)
- 2008(18167)
- 2007(16546)
- 2006(14509)
- 2005(13189)
- 学科
- 济(79362)
- 经济(79274)
- 管理(57147)
- 业(54774)
- 企(43393)
- 企业(43393)
- 方法(38061)
- 数学(32843)
- 数学方法(32554)
- 贸(25390)
- 贸易(25380)
- 易(24685)
- 农(24342)
- 中国(23715)
- 财(22607)
- 制(17437)
- 业经(16942)
- 农业(15438)
- 学(14781)
- 地方(14317)
- 银(14311)
- 银行(14280)
- 务(14179)
- 财务(14146)
- 财务管理(14100)
- 行(13616)
- 理论(13545)
- 企业财务(13187)
- 融(12671)
- 金融(12669)
- 机构
- 学院(290614)
- 大学(287757)
- 济(121945)
- 经济(119376)
- 管理(107961)
- 研究(92504)
- 理学(92219)
- 理学院(91239)
- 管理学(89677)
- 管理学院(89140)
- 中国(72310)
- 京(59549)
- 财(58946)
- 科学(54430)
- 所(46946)
- 财经(46830)
- 农(45502)
- 江(44225)
- 中心(43243)
- 经(42285)
- 研究所(41847)
- 业大(40006)
- 经济学(38213)
- 北京(37632)
- 范(37458)
- 师范(37105)
- 农业(36046)
- 州(35780)
- 经济学院(34898)
- 财经大学(34494)
- 基金
- 项目(180361)
- 科学(140390)
- 研究(136135)
- 基金(128695)
- 家(110292)
- 国家(109334)
- 科学基金(92802)
- 社会(84705)
- 社会科(80205)
- 社会科学(80181)
- 省(70811)
- 基金项目(67732)
- 教育(64133)
- 划(59183)
- 编号(58553)
- 自然(58091)
- 自然科(56706)
- 自然科学(56690)
- 自然科学基金(55652)
- 资助(53416)
- 成果(48141)
- 部(40720)
- 重点(40632)
- 课题(39561)
- 发(39052)
- 创(37518)
- 性(35418)
- 项目编号(35368)
- 教育部(35291)
- 创新(35005)
- 期刊
- 济(136756)
- 经济(136756)
- 研究(86136)
- 中国(54853)
- 财(46693)
- 学报(41526)
- 农(41480)
- 管理(38652)
- 科学(36959)
- 教育(32414)
- 大学(31460)
- 学学(29468)
- 融(28041)
- 金融(28041)
- 农业(27864)
- 技术(25051)
- 业经(24544)
- 财经(23245)
- 经济研究(22974)
- 贸(20395)
- 经(20036)
- 问题(19492)
- 国际(16932)
- 商业(15942)
- 业(14568)
- 理论(14525)
- 技术经济(14217)
- 图书(14135)
- 统计(13247)
- 版(13116)
共检索到434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本文以标准的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二元经济和FDI流入等因素,对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在"刘易斯拐点"出现之前,经济增长的收益基本为资本所有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比重将会随着加工贸易的扩大而减少。本文的实证检验也表明,加工贸易和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根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池振合
2004年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引。文章依据生产税净额与资本所得之间的关系统一了劳动报酬统计口径,发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运输仓储邮电、批发零售餐饮、其它服务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在2004年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就总体劳动报酬占比而言,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由于农业劳动报酬占比的上升而出现了小幅度上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婷
我国初次分配问题日益凸显,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同时国际间贸易加深了我国初次分配领域的结构性矛盾。无论是采用要素比较优势战略还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都未能改善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局面,原因在于中间品的进口会通过影响增加值分工率体系间接影响各行业的劳动报酬占比,我国现有生产体系过度依赖对重化工业中间产品的进口,导致本应留在国内各行业的劳动者报酬流向国外。本文通过模拟分析,得出的研究结果表明:若能通过技术自主创新降低对中间品的进口依赖,则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将提高9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达66.63%,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晓云 陈曦
二战后的日本创造了连续29年经济高速增长的东亚奇迹。在效率提高的同时,公平也得到了改进。本文根据日本1968~2003年间共计36个样本的数据,研究了日本劳动者报酬占比的影响要素,着重分析了投资率、城市化率、失业率、教育投入占GDP比重、人口增长率对日本劳动者报酬占比变动的解释程度。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日本劳动者报酬占比与投资率和失业率负向相关,而与城市化率、教育投入以及人口增长正向相关。
关键词:
劳动者报酬 收入分配 日本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斌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是否合理,以及谁是挤占劳动者报酬的主因等议题,一直备受争议。作者运用1978-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收入法构成项目的数据,计算了历年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占比,以及四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并比较了各国劳动者报酬占比数据。研究得出中国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企业是挤占的主因、政府因税收刚性而间接挤占了劳动者报酬等认识;进而提出了稳定经济增长、提高中低收入组群的劳动力价格水平、以"宽税基、低税率"思路推进税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和政府以"转移支付"手段承担中低收入组群的教育投入等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齐昊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劳动者报酬比重的下降是伴随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一个重要问题。从马克思主义解读这一"非典型"事实,其基本判断是,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的根源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特定生产关系所对应的分配关系向不利于劳动的方向转化。对应以上两个方面,分析1995年以来统计数据可以得出,隐性部门的扩张与两部门积累模式的形成共同导致了劳动者报酬比重的下降。运用1995~2007年间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姜磊 王昭凤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这是导致我国出现内需不足、出口剧增、流动性泛滥等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1997-2006年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导致的巨大就业压力。该研究结果对不同的模型设置、样本和时期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健性。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减弱;在低发展水平组,就业压力对劳动者报酬比例的负面影响更大。
关键词:
就业压力 劳动者报酬 剩余劳动力 失业率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伟洁
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有所改善,但部分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被所有人共享,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已出现抬头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紧密联系的是近几十年全球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本文在IMF和OECD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了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收入 收入不平等 资本深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长远 张军
本文运用1987~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事实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联立方程模型进行三阶段最小二乘分析,发现FDI、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营化都不利于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其中,FDI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双向的负相关关系,是"谈判力量"机制在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的背景下发生效力的结果;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还处在曲线的下行区间上;民营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效应与"工资侵蚀利润"的现象被扭转以及劳动力供给的正向冲击有关。对劳动收入占比起促进作用的因素包括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财政支出以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玉 田秋生
广东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份额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0.57%下降到2010年的44%,降幅达到16个百分点。广东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完善的分配机制以及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只有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的份额。
关键词:
初次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份额 要素分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沈坤荣 刘东皇
本文在统计描述和国际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后卡莱茨基宏观模型实证研究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结果发现我国的内需体系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工资领导型需求转变为利润领导型需求。为推进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在劳动者报酬逐步提升的同时应积极推进投资结构优化,以充分发挥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
关键词:
劳动者报酬率 居民消费 需求效应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真 张红凤
本文通过构建中国社会性规制绩效评价体系,对1995—2010年社会性规制绩效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度和受教育程度对社会性规制绩效的影响及作用途径。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1995年以来,中国社会性规制总体绩效处于上升的态势。其中,环境规制绩效、职业安全与健康规制绩效呈上升趋势,而消费者安全与健康规制绩效则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2)经济发展、市场化及教育对社会性规制总体绩效有积极推动作用,对外开放与其关系不显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惠敏
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是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也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如何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对策,但缺乏时效性。对此,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即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取决于政府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扩展到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组织之间的博奕层面。据此验证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的演进和下降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府意愿 政府能力 劳动者报酬 比重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思萌 马洋
本文以2006年中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及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加工贸易转型对企业劳动要素报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工贸易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平均工资水平,且在加工贸易转型的次年尤为明显;技术进步效应、绩效提升效应及资源配置效应是加工贸易转型推动劳动要素报酬改善的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东部沿海地区、受政策调整政策冲击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能带来更为明显的劳动要素报酬改善效果。此外,加工贸易转型程度越大、技术创新质量越高的转型企业,越有助于促进劳动者报酬的提升。着眼于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改善国内劳动要素报酬水平、加快贸易强国建设,应适当调整国内财税政策,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融入国内生产循环;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促进行业内劳动要素优化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