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5)
- 2023(14334)
- 2022(12300)
- 2021(11527)
- 2020(9604)
- 2019(21975)
- 2018(21916)
- 2017(41282)
- 2016(22092)
- 2015(24923)
- 2014(24261)
- 2013(23077)
- 2012(20492)
- 2011(18115)
- 2010(18019)
- 2009(16287)
- 2008(15423)
- 2007(13192)
- 2006(11120)
- 2005(9448)
- 学科
- 济(82252)
- 经济(82171)
- 管理(60641)
- 业(56454)
- 企(47514)
- 企业(47514)
- 方法(42096)
- 数学(36892)
- 数学方法(36191)
- 贸(27916)
- 贸易(27904)
- 易(27208)
- 农(22382)
- 财(22284)
- 中国(20845)
- 业经(17975)
- 学(15946)
- 理论(15826)
- 地方(15226)
- 出(14473)
- 农业(14175)
- 务(13958)
- 财务(13894)
- 财务管理(13856)
- 制(13829)
- 技术(12967)
- 企业财务(12903)
- 和(12527)
- 环境(12313)
- 银(11365)
- 机构
- 学院(294552)
- 大学(289475)
- 济(118286)
- 经济(115902)
- 管理(113956)
- 理学(99248)
- 理学院(98246)
- 管理学(96013)
- 管理学院(95504)
- 研究(90310)
- 中国(68447)
- 京(58521)
- 科学(55169)
- 财(53426)
- 中心(43599)
- 江(43485)
- 财经(43263)
- 所(43248)
- 农(43216)
- 业大(42174)
- 经(39427)
- 研究所(39355)
- 范(37700)
- 师范(37283)
- 经济学(36700)
- 北京(35281)
- 州(34576)
- 院(34328)
- 农业(33971)
- 经济学院(33486)
- 基金
- 项目(205407)
- 科学(162784)
- 研究(151452)
- 基金(149325)
- 家(129802)
- 国家(128775)
- 科学基金(111796)
- 社会(94982)
- 社会科(90222)
- 社会科学(90203)
- 省(81542)
- 基金项目(78476)
- 自然(73326)
- 教育(72296)
- 自然科(71682)
- 自然科学(71669)
- 自然科学基金(70324)
- 划(68224)
- 编号(63047)
- 资助(61557)
- 成果(48947)
- 重点(47039)
- 部(45200)
- 发(44061)
- 创(43922)
- 课题(42853)
- 创新(40944)
- 科研(40370)
- 大学(39501)
- 教育部(39393)
共检索到419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敏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跨国加工模式和本土生产模式的双寡头模型可以分析"加工贸易"框架下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模型推导发现加工国货币相对消费终端国货币贬值,则加工国对消费终端国加工商品的出口值将上升,从消费终端国进口同类商品值(中间品)也将上升,且出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滞后于进口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商品的汇率弹性与商品的自身属性相关,较大的出口汇率弹性对应较大的进口弹性。加工贸易框架下,虽然加工商品出口的汇率弹性要小于同类商品(中间品)进口的汇率弹性,但如果进口值相对出口值的比率较小,则加工国本币贬值依然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文中以中国和意大利纺织品贸易类别细分的数据对上述模型推导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荣岩
本文综合考虑了加工贸易模式下汇率变动对进口中间产品价格和最终产品出口价格的双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汇率传递模型作了改进,根据改进后的变量关系构建了VAR模型,利用2004年1月至2010年6月的月度数据估计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我国商品出口价格指数的传递效应,发现传递程度在短期内比较显著,而在长期内明显减弱。另外还发现,成本变化对出口价格影响较大,需求变化对出口价格影响较小。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林孝贵 胥爱欢
基于可变参数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对汇率变化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弹性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所选样本期内我国进出口贸易值同向变动,出口对汇率变化反应的滞后期要短于进口的滞后期。这说明在我国目前经济增长模式不变的情况下,汇率持续升值更多地会导致进出口减少进而损害整体经济,且对改善贸易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十分有限。其解决途径是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即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由投资和出口为主转变为由投资和国内消费为主。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德伟 李连芬
20世纪60年代以后,学者研究发现,传统的贸易理论无法解释大量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从而使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建立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对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中的企业行为与贸易政策进行了博弈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即使在比较优势和报酬递增都不存在的条件下也会互相向对方市场销售商品;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政府很容易陷入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从而导致双方社会福利恶化。本文认为,政府之间应该加强交往,深化合作,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避免陷入贸易保护的囚徒困境。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囚徒困境 古诺双寡头垄断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邓水兰 温诒忠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管涛 魏俊杰
本文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机制,测算中国进出口贸易弹性并估计J曲线效应。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变动在短期内对于调节进出口贸易及其差额的作用有限。相较于汇率变动,外需对于出口金额的影响程度更大,内需和大宗商品价格对于进口金额影响更大,表明进出口贸易的收入效应远大于汇率的价格效应。此外,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变动的时滞约为一年,双边汇率的J曲线效应更为显著,这与中国进出口计价结算中美元占比较高有关。本文认为,在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的背景下,外贸企业要进一步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加强汇率风险管理能力;金融机构要丰富外汇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强自身汇率风险敞口管理;政府部门要进一步丰富汇率避险服务,完善人民币跨境交易结算的基础设施,培育更多贸易双循环企业,提高对内外部经济形势变化的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樊光鼎 赵乃斌
关税与汇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调控机理探讨樊光鼎,赵乃斌进出口贸易调往包括两方面:即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控和进出口贸易流量的调控。关税与汇率皆是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的,所不同的是关税是通过关税税率的高低、税收的减免对不同行业、不同商品进行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碧云
本文从不同的贸易方式角度对人民币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文章首先依据利润最大化的厂商目标对进出口厂商的定价行为进行模型设定,其次对两种不同贸易方式中进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进行估计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分析结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一般贸易价格的影响较小且不显著,而对我国加工贸易价格的影响较大且显著。
关键词: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 汇率价格传递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佟大木 岳咬兴
文章利用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3.下5位数编码的ICT产品的进出口数据,分别计算了我国ICT产业中制成品及零部件的NET值。NET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通过加工贸易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溢出及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口导向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了ICT产业的整体升级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加工贸易政策的有效性,并指出我国出口高科技产品的生产依然处于国际产品价值链低端的言论有待商榷。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傅建设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影响□傅建设汇率传递是指汇率变动所引起的进出口价格的变动。传统的汇率传递理论是以一价定律为基础的,一般假定本国是一个小国,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本国只是一个价格接受者,在没有运输成本、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的情况下,国际套利使进口价...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邹重恩 李宝仁
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短期影响并不明显,但长期影响显著。因此,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应该尽快转变对外依存度太高的出口增长模式,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型企业的建立和培育,通过构建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外部冲击;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规避外汇国家持有带来的巨大系统风险。
关键词:
实际汇率 进出口贸易 人民币 中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学彬 徐明东
本文选取1997-2006年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方法,控制了FDI存量和我国加工贸易特征影响后,对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得出6大结论。
关键词:
贸易收支 人民币实际汇率 J曲线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林萍 施丽涵
本文利用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与人民币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且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领域并不适用。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树华 霍强 储星星
汇率变动、增长差异的贸易效应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以中国-东盟为研究对象,构建双边进口和出口贸易固定效应模型,并选取2005-2013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民币汇率变动、国民收入增长差异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间接标价法)变动与中国向东盟出口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中国从东盟进口影响不显著;增长差异与中国向东盟出口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中国从东盟进口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明东
本文选取1997—2006年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方法,考虑了FDI存量和我国加工贸易特征的影响后,对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显著影响了我国贸易收支;短期内J曲线效应存在,时滞约为5个月;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同向性明显;我国贸易收支的收入效应大于价格效应等。
关键词:
贸易收支 人民币实际汇率 J曲线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