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24)
2023(20384)
2022(17345)
2021(16208)
2020(13644)
2019(31389)
2018(30738)
2017(58965)
2016(31704)
2015(35407)
2014(34913)
2013(34988)
2012(32068)
2011(28753)
2010(28627)
2009(26468)
2008(26278)
2007(22777)
2006(19977)
2005(17972)
作者
(91153)
(76199)
(75408)
(71993)
(48479)
(36374)
(34425)
(29528)
(28879)
(27170)
(25911)
(25799)
(24212)
(24102)
(23539)
(23423)
(22589)
(22362)
(21867)
(21816)
(18799)
(18714)
(18423)
(17300)
(16915)
(16872)
(16850)
(16529)
(15324)
(15048)
学科
(135859)
经济(135722)
(106700)
管理(99428)
(92461)
企业(92461)
方法(63612)
数学(52934)
数学方法(52311)
(39146)
(38212)
业经(35730)
中国(35684)
(30460)
贸易(30443)
(29558)
农业(26981)
地方(26563)
(26202)
财务(26129)
财务管理(26087)
(25965)
(25721)
企业财务(24759)
技术(22898)
理论(22604)
(22130)
(19954)
(19645)
(19618)
机构
学院(454429)
大学(454230)
(191706)
经济(187998)
管理(181322)
理学(156934)
理学院(155252)
管理学(152670)
研究(152384)
管理学院(151835)
中国(117162)
(96358)
科学(92655)
(86450)
(76142)
(75431)
财经(69911)
研究所(69354)
中心(68631)
业大(66914)
(65940)
(63812)
北京(60631)
农业(59175)
经济学(58532)
(56857)
师范(56277)
(55700)
(53151)
经济学院(52943)
基金
项目(309109)
科学(244549)
基金(227249)
研究(224831)
(198516)
国家(196889)
科学基金(169915)
社会(144265)
社会科(136869)
社会科学(136834)
基金项目(119440)
(118144)
自然(110364)
自然科(107888)
自然科学(107863)
自然科学基金(105985)
教育(101983)
(99699)
资助(94265)
编号(89900)
成果(72068)
重点(68908)
(68786)
(65731)
(65110)
课题(61056)
创新(60427)
国家社会(60422)
科研(59288)
教育部(59151)
期刊
(206295)
经济(206295)
研究(132608)
中国(82549)
学报(70363)
管理(69516)
(68304)
(67428)
科学(66154)
大学(54082)
学学(51098)
农业(47535)
教育(42782)
技术(39997)
(39561)
金融(39561)
财经(34589)
业经(34077)
经济研究(33832)
(29857)
问题(27682)
(27489)
(25612)
技术经济(23628)
图书(23009)
国际(21844)
统计(21443)
世界(21123)
(20798)
现代(20770)
共检索到668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裴瑱  毕玉江  
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动力。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为主的外贸发展结构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步伐,进而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笔者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构造了专业化分工指数,具体指明了生产性服务业所涵盖的行业范围,并使用反映技术进步、收入水平、城市化程度、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和加工贸易数据序列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加工贸易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加工贸易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滞后发展阻碍了服务业结构升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瑾  陈丽珍  陈海波  
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对长三角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江、浙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状况较为类似,上海与两者的差异较大。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型"特征,其与自身的产业关联最强,影响力及感应度系数与发达国家较为接近;江、浙的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低带动型"特征,其与第二产业的产业关联最强。苏、浙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及综合技术服务业影响力系数较大,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是苏、浙生产性服务业中感应度系数最高的产业,其次是金融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上海影响力系数较高的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金融业的感应度系数较高。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李芊蕾  
本文基于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结合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测算指标,初步考察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1989—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构建了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该地区两者间的互动程度。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省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程度有所不同。长三角地区必须要充分重视并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机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的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在后经济危机和资源环境约束日渐趋紧的形势下,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本文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出发,从三个地域层面总结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根据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及其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加快,分析得出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优化过程中将形成具有极强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与现代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结构,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布局将重构长三角区域经济的格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慧一  祝滨滨  
基于集聚外部性的角度理论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采用长三角地区2003—2018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从地区异质性视角出发,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三种外部性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创新能力发展主要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且Jacobs外部性的创新带动作用明显强于Porter外部性;邻近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Mar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和Jacobs外部性均能推动本地创新能力发展;不同类型的集聚外部性在不同地区间存在选择效应,受地区差异因素影响,三种外部性的作用方向有所差异。研究表明,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可以并存,结合地区特征的差异化、层次性的区域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永有  姚清宇  
本文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与面板门槛模型(PTR)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效应及中间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本地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且该种非线性特征同样存在于空间溢出效应之中;在人口密度、对外开放、经济规模3种中间机制约束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呈现非线性冲击。其中,人口密度与对外开放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经济规模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更换回归样本以及计量模型的情况下,实证结果仍然稳健。本文深化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低碳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从供给侧角度为“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提供不同的治理思路与政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德华  江静  夏杰长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其升级有两个重要原因:制造业企业内部制造环节和服务环节的分离降低了企业的装置成本并有助于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有助于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在产业关联度上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互动。历史经验表明,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顶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不断地投入现代服务业所内含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使整体产业结构不断向"软化"趋势调整。通过利用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地以及全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比较,北京是制造业的生产过程中能够较多地利用外部服务业的地区;利用北京等四地2000~2005年的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计量检验表明在四地外部服务业的发展都将有利...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静  
通过建立模型,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FDI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仅凭经济总量的增加不足以进一步吸引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才是吸引FDI的关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卫红  黄繁华  
本文以长三角两省一市1985-2010年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增加值为依据,对二者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仅生产者服务业整体上对制造业具有支撑作用,而且生产者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也与制造业相互影响,但由于发展水平和行业特性不同,影响程度又有差异。并据此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宣烨  余泳泽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层级分工典型特征与趋势出发,在对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从人才与知识、市场容量、信息资源、成本与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产生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利用长三角38个城市数据,以经济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提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空间外溢效应以及比较优势的发挥显著提升了制造业生产效率。最后,提出了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层级分工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云儿  
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和国民产出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特点,提出了提升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主要包括: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市场经济开放度;大力培育高等专业要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强化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颖  
现代服务业是区域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上海2010年世博会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集群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研究了世博会在构筑统一的市场、拓展与整合服务系统、加强创新系统的整合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的影响,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成本效应、品牌效应、创新效应、人才效应、制度效应,提出了长三角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展与整合的措施。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静  刘志彪  
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升级的内在机理。基于2000-2007年长三角地区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长三角生产性服务发展与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而,江苏、上海和浙江三地区影响程度不同。作为长三角的中心,上海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服务业,不仅仅为了本地区服务,其服务范围更多地扩散到周边地区,从而加速了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中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洋  
一、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进出口发展的重要性(一)长三角地区纺织服装业出口规模2005年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突破1100亿美元。浙、粤、江、沪四省市出口创汇分别为252.29亿美元、221.56亿美元、193.08亿美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汝梁  王菁  孙元欣  
文章基于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TFP指数年均值为0.997,其中上海市服务业TFP指数为1.023;(2)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增长态势趋缓,服务业增长率与TFP指数变动呈高度正相关;(3)技术进步是提高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逐渐向服务经济转型,应依靠技术进步,鼓励创新,提高服务业生产率,促进服务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