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5)
- 2023(10513)
- 2022(9502)
- 2021(8905)
- 2020(7595)
- 2019(17689)
- 2018(17721)
- 2017(34034)
- 2016(18808)
- 2015(21268)
- 2014(21307)
- 2013(20975)
- 2012(19100)
- 2011(17123)
- 2010(16975)
- 2009(15307)
- 2008(14899)
- 2007(12837)
- 2006(11095)
- 2005(9577)
- 学科
- 济(71768)
- 经济(71690)
- 管理(51777)
- 业(49072)
- 企(41424)
- 企业(41424)
- 方法(36011)
- 数学(31159)
- 数学方法(30636)
- 农(18544)
- 中国(17581)
- 学(17167)
- 财(16753)
- 业经(15969)
- 地方(15249)
- 理论(13153)
- 和(12453)
- 农业(12402)
- 贸(12238)
- 贸易(12232)
- 易(11847)
- 环境(11679)
- 制(11548)
- 技术(11476)
- 务(11181)
- 财务(11114)
- 财务管理(11091)
- 企业财务(10502)
- 教育(10326)
- 划(10173)
- 机构
- 大学(263253)
- 学院(261775)
- 管理(106402)
- 济(96011)
- 经济(93628)
- 理学(92929)
- 理学院(91890)
- 管理学(90026)
- 管理学院(89585)
- 研究(87380)
- 中国(62348)
- 科学(58642)
- 京(57187)
- 农(45770)
- 所(44982)
- 业大(43297)
- 财(41997)
- 研究所(41532)
- 中心(39463)
- 江(36831)
- 北京(36274)
- 农业(36164)
- 范(35168)
- 师范(34821)
- 财经(34338)
- 院(31984)
- 经(31175)
- 州(30555)
- 技术(29728)
- 师范大学(28177)
- 基金
- 项目(187059)
- 科学(145104)
- 研究(134038)
- 基金(133003)
- 家(117153)
- 国家(116158)
- 科学基金(98912)
- 社会(80543)
- 社会科(76179)
- 社会科学(76155)
- 省(74935)
- 基金项目(71220)
- 自然(66973)
- 自然科(65393)
- 自然科学(65379)
- 自然科学基金(64138)
- 划(63233)
- 教育(61754)
- 资助(56046)
- 编号(55158)
- 成果(44150)
- 重点(41786)
- 部(40275)
- 发(39395)
- 创(38561)
- 课题(38498)
- 科研(36223)
- 创新(35907)
- 计划(35570)
- 大学(34218)
- 期刊
- 济(101182)
- 经济(101182)
- 研究(72902)
- 中国(47193)
- 学报(45673)
- 农(40678)
- 科学(40396)
- 管理(37639)
- 大学(33374)
- 学学(31271)
- 教育(31229)
- 财(30031)
- 农业(29262)
- 技术(24133)
- 融(17328)
- 金融(17328)
- 业经(16919)
- 图书(15955)
- 经济研究(15375)
- 业(15197)
- 财经(14952)
- 科技(14043)
- 理论(13114)
- 技术经济(13000)
- 问题(12764)
- 经(12548)
- 统计(12510)
- 版(12377)
- 资源(12365)
- 实践(12224)
共检索到368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泽群 姜波
【目的】确定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评价指标,建立加工番茄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2012年新疆某试验田的22种(系)加工番茄的品比试验,分析、测定22个加工番茄品种(系)的单果重(FW)、平均产量(AY)、番茄红素(L)、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总糖(TS)、糖酸比(SAR)、病毒病抗性(VDR)、纵径(VD)、横径(TD)、果形指数(FSI)、色差(CR)、单果耐压力(SFRP)、平均株距宽(ASW)、平均株高(APH)、平均分枝数(ANB)、生育期(GP)17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PCA-CA)经Matla...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禹伟 陈华 姜波 左惠文
为解决加工番茄品质评价方法中主观性强、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和结果不直观等问题,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多性状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新疆北坡某种植基地番茄样本数据为例,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多个典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本研究利用熵权赋值的方法,避免了评价的主观性和对传统经验的依赖性;2)DTOPSIS法综合考量了多个加工番茄品质性状,避免了评价标准的单一性;3)可根据产品的定制需求,设置正向、固定、负向指标要求,有效地对品种适合度进行排序,得到直观的量化评价结果;4)对比熵值赋权的灰色关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晓雷 尚春明 张学东 鲁福成 于国威
研究了苗期弱光条件对幼苗素质、开花、果实大小及产量的影响,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法对品种的耐弱光性进行评价,并探讨了番茄耐弱光性状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苗期弱光对幼苗素质影响最大,其次影响开花、果实大小和产量。春雷2号和春雷1号属于耐弱光性较弱的品种,白果强丰属于不耐弱光品种
关键词:
番茄,耐弱光性,综合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微 崔世茂 付崇毅 周睿 高兴颖 褚义红 朱山川
以12个番茄品种幼苗为试材,在低地温条件下,测定根系活力、渗透调节、自由基离子和酶活性等11个生理指标及3个形态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生理和形态指标进行分析,以综合评价不同番茄品种的耐低地温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番茄品种的14个生理、形态指标变化程度不同,表现出在低地温胁迫下,各生理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和拮抗性。4个主因子代表14个生理指标的86.27%的数据信息,12个番茄品种的耐低地温能力强弱评价为:CM78>朝研>CM966>金粉秀美>胜美>中蔬4号>白果强丰>金冠1号>内番3号>旺粉>粉红番茄>金粉168。
关键词:
番茄 低地温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丰雪 白子卉 战丽媛 解影 李波
为探究不同深埋秸秆量和灌水下限对温室番茄综合生产效果的影响,对温室番茄进行了小区试验。选取反映温室番茄综合生产效果的5个相关指标,利用TOPSIS法、夹角度量法、对称交互熵排序法进行综合生产效果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评价方法均得到当秸秆量为4.5×104kg·hm-2、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80%时(T9)温室番茄综合生产效果最佳,无秸秆、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70%时(T16)温室番茄综合生产效果最差。3种评价方法得到的贴近度中,排在第2位的均不相同:TOPSIS法贴近度排在第2位的是T7(秸秆量为3.0×104kg·hm-2、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处理,夹角度量法排名第2的是T2(秸秆量为1.5×104kg·hm-2、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处理,而对称交互熵排名第2的为T14(无秸秆量、灌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处理。评价过程中TOPSIS法和夹角度量法帖近度都会出现数值相同无法排序的问题,但对称交互熵排序法得到的帖近度差异明显。说明当只选取最优、最劣方案时,3种评价方法都适用,秸秆量最多、灌水下限最高时为最优管理模式;无秸秆、灌水下限较低时为最差管理模式。对称交互熵排序法克服了TOPSIS、夹角度量评价方法的不足,可以对多种方案进行比较全面的综合评价,为合理的深埋秸秆量和土壤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对温室番茄综合生产效果评价的最佳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福 张欢欢 段惠敏 万麻才郎 马向科 王玉萍
[目的]对选育的14份番茄品系果实品质进行多元分析及综合评价,为适宜河西荒漠地区栽培的加工番茄新品种选育和杂交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西荒漠绿洲区的215,511,512,513,515,516,517和L8,L9,L10,L11,L12,L13、L14共14份番茄品系的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其单果质量、果实硬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和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番茄红素、V_C、可滴定酸、总酚、类黄酮含量等11项指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番茄果实品质。[结果](1)不同番茄品系间果实品质性状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5.45%~41.99%,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可溶性糖与番茄红素含量、果实硬度和类黄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纵径与横径和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溶性蛋白与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2)主成分分析显示,提取的5个主成分为果实纵径和可溶性糖、总酚、V_C、番茄红素含量等品质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88.542%,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7.5时,14个番茄品系可分为3类,各类群间果实品质差异较大,聚类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基本一致。(4)215果实品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其次为516和L8,三者适宜作为加工型番茄品种选育、遗传改良和加工的材料。[结论]14份番茄品系果实品质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具备筛选优良加工型种质的可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亮 李艳 刘志刚 王建江
为了探讨加工番茄自交系产量与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加工番茄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近20年间选育或引进改良的170个加工番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序数、主茎花朵数、果形指数和果肉厚等20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朵数、亩株数、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数、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厚、心室数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自交系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依次是前期产量>单株产量>亩株数>株高,得出产量回归方程为Y=-8.07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方胜 王磊 徐坤
【目的】嫁接栽培作为克服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的有效技术措施,前人围绕嫁接番茄的抗逆性、抗病性及产量表现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关于嫁接与品质关系的研究尚不系统,因此,论文旨在综合评价番茄嫁接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嫁接栽培的生物学效应,为该技术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棚1号’自根嫁接苗为对照,选用10个番茄砧木分别嫁接‘金棚1号’接穗,研究不同砧木嫁接苗幼苗质量、成株生长势、产量和品质的变异特征,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幼苗质量及果实品质进行无量纲计算,以隶属函数值为依据,综合评价嫁接对番茄幼苗质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砧木番茄嫁接苗幼苗生长量差异较大,其中叶面积及根系干物质量的...
关键词:
番茄 砧木 嫁接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梓元 胡京昂 张蓓蓓 巩彪
【目的】磷为不可再生资源,且植物对土壤磷的吸收利用效率较低。通过嫁接,提高植物磷吸收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筛选磷高效利用型嫁接番茄砧木品种,建立轻简、高效的评价技术体系对磷高效利用型新砧木的选育、示范和推广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方法】以‘青恋1号’为供试番茄接穗品种,分别自嫁接(G0)或嫁接在25个番茄砧木(G1—G25)品种上。试验设置苗期和全生长期两种模式。苗期试验中,嫁接苗在正常磷(Hoagland营养液,NP)和低磷(10%磷含量的Hoagland营养液,LP)营养处理下进行水培,15 d后测定嫁接苗的生长发育及磷吸收利用效率等16个指标。全生长期试验仍以上述嫁接苗为试材,设置对照组的磷施用水平为1 272 kg·hm~(-2),LP组的磷施用水平为对照组的50%。对植株茎叶鲜重、产量和果实品质等9个指标进行测定。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分析、聚类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数学分析模型,进行磷高效利用型嫁接番茄砧木筛选及综合评价。【结果】NP处理组在苗期和全生长期的各指标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9.74%和2.85%,LP处理组在苗期和全生长期各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6.10%和5.84%。各指标在LP处理组中的变异系数普遍高于NP处理组,表明LP条件下,砧木基因型对嫁接番茄影响的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NP条件下,产量(I-17)与茎叶干重(I-1)、茎粗(I-5)、茎叶P质量分数(I-7)、茎叶P吸收效率(I-9)、整株P吸收效率(I-11)和茎叶P转运效率(I-12)呈显著正相关;在LP条件下,产量(I-17)与茎叶干重(I-1)、根干重(I-2)、茎粗(I-5)、壮苗指数(I-6)、茎叶P质量分数(I-7)、茎叶P吸收效率(I-9)、根P吸收效率(I-10)、整株P吸收效率(I-11)和茎叶P转运效率(I-12)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值分析排名显示,两种分析方法排名规律基本一致,且都符合聚类分析的表现模式。但是在个别砧木品种的排名上略有差异,因此,本研究采用两种排名的综合平均表现作为最终排名,计算出排名前五的嫁接组合(G24、G1、G8、G3、G2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适于番茄砧木低磷耐受性的苗期评价指标,建立了影响产量和品质的苗期关键指标的回归方程:Y_(I-17)=1354.630-5.552X_(I-4),Y_(I-20)=2.956X_(I-5)-7.949X_(I-14)+2.927和Y_(I-23)=48.807+0.005X_(I-11)。【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套简单易行、相对客观的磷高效利用型嫁接番茄砧木筛选及综合评价技术体系。鉴定出‘韩国砧木1号’‘金棚砧木一号’和‘西方番茄砧木’3个砧木品种具有磷肥高效利用的综合优势。
关键词:
番茄 嫁接 砧木 品种筛选 磷利用效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军 李建明 张中典 黄红荣 潘铜华 范洁
【目的】优化设施番茄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制度。【方法】以"金棚1号"番茄为试材,在2013年研究总结的水肥总量(灌水量2 518.74m~3/hm~2,N 542.58kg/hm~2,P_2O_5206.30kg/hm~2,k_2O 940.03kg/hm~2)基础上,上下浮动30%后,设置T1(中水中肥)、T2(中水低肥)、T3(中水高肥)、T4(低水中肥)、T5(高水中肥)5个处理,以传统沟灌为对照,在滴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赋予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后得到综合权重,对不同水肥处理下番茄综合品质、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贤 池涛 杨德
本试验以AHP法对7个番茄品系的果实商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构建了涵盖3个层次(目标层、标准层和指标层),6个指标(外观品质的单果重、果色和营养品质的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水分含量以及糖酸比)的番茄果实商品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品系YH02-6果实的综合商品性状较优,其果实的营养品质的分值在综合得分中所占的比重大;品系YH02-9、YH02-1和YH02-7果实的综合商品性状较好,其中品系YH02-1、YH02-7的得分点主要是外观品质,而品系YH02-9的主要得分点是营养品质;品系YH02-8、YH02-5和YH02-11果实的综合商品性状一般。验证了AHP法对于番茄果实...
关键词:
AHP法 商品性状 综合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莉 姜波
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其他性状进行关联性分析,为高固形物含量品种的选育和高质量的番茄酱产品生产提供相关的依据。结果表明:与可溶性固形物关联度次序依次为:糖酸比>总酸>果实耐压力>单果重>果胶含量>平均产量。即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呈显著相关,关联度为0.7404;与平均产量相关性最低,关联度为0.5652,在选育高固形物含量加工番茄品种时,应高度关注关联度大的性状,并同时考虑关联度低的性状是否满足选种要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辉 王五宏 徐娜 鲁博 张婷 陈红波
【目的】通过对串番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探索叶片角度的遗传规律,为选育株型紧凑的串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筛选出的串番茄自交系进行多代杂交回交,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叶片夹角、株幅、披垂值的遗传模型。【结果】串番茄的叶片夹角、株幅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控制,叶片夹角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6.51,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5.01,势能比值为0.914,显性度为0,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45.61%、37.29%及47.71%;株幅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3.08,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58,显性效应为-1.59,势能比为...
关键词:
串番茄 株型 遗传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俊 夏时云 张要武 金凤媚 刘仲齐
以美国和欧洲种植的11份番茄地方品种、国内部分地区1950-1980年种植过的21份常规品种和12份自育自交系为材料,对它们的主要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被测性状在基因型间都有极显著的差异,但多数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和欧美品种相比,国内品种的果型偏大、果肉偏软、果酱含量和可溶物含量偏少、番茄红素偏低。对品质特性的遗传多样性和品质改良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番茄 品质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保国 李月梅 张强 李登科 杜学梅
【目的】分析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品质性状指标间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探讨影响其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指标,构建其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制干综合品质性状优良的红枣品种,为合理评价与挖掘利用中阳木枣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中阳木枣品种群19个品种果实为材料,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鲜枣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汁液、抗裂性、制干率、核质量及干枣单果质量、可食率、含糖量、含酸量、糖酸比、色泽、饱满度和果肉质地共14项品质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影响其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关键评价指标的权重,运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评价理论建立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评价体系,计算各品种果实制干品质综合得分,并进行优良度排序,筛选出该品种群中适宜制干的优良品种;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品质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1.32%~39.44%,其中干枣糖酸比、鲜枣核质量、干枣含酸量、干枣单果质量、鲜枣单果质量和鲜枣抗裂性6项指标差异较大,而干枣可食率、干枣含糖量和干枣色泽3项指标差异较小;利用变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从14项品质指标中筛选出干枣单果质量、干枣饱满度、鲜枣抗裂性、干枣含糖量、干枣糖酸比和干枣果肉质地6项指标作为该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的关键评价指标。综合考虑6项评价指标对该品种群果实品质的影响程度,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优化出6项指标的权重分别为30.20%,15.10%,32.04%,9.37%,4.68%和8.61%。根据合成合理-满意度公式计算出各个品种的综合评价值,可知不同品种果实制干综合品质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临黄1号、晋园红、长条枣、陕北长枣、佳县长枣和方木枣得分较高,综合品质较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相近,其拟合系数接近于0.80,说明此综合评价模型能较为准确地评价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综合品质。【结论】中阳木枣品种群果实制干品质可用干枣单果质量、干枣饱满度、鲜枣抗裂性、干枣含糖量、干枣糖酸比和干枣果肉质地6项关键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临黄1号、晋园红、长条枣、陕北长枣、佳县长枣和方木枣制干综合品质表现较优,而帅枣系品种适宜做蜜枣品种栽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