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7)
2023(6440)
2022(5289)
2021(4743)
2020(3965)
2019(8831)
2018(8361)
2017(15576)
2016(8813)
2015(9382)
2014(9034)
2013(8895)
2012(8392)
2011(7581)
2010(7416)
2009(6630)
2008(6803)
2007(5802)
2006(5078)
2005(4240)
作者
(29892)
(25205)
(25056)
(23561)
(16155)
(12404)
(11078)
(9839)
(9611)
(8928)
(8846)
(8383)
(8378)
(8041)
(7977)
(7819)
(7625)
(7438)
(7344)
(7247)
(6685)
(6178)
(6095)
(5736)
(5725)
(5623)
(5568)
(5441)
(5221)
(5173)
学科
(32258)
经济(32214)
管理(23857)
(23665)
(18239)
企业(18239)
方法(15775)
数学(14039)
数学方法(13870)
(10545)
(9851)
(8792)
(8389)
贸易(8389)
(8191)
中国(7710)
业经(7311)
农业(6707)
环境(5894)
技术(5581)
(5571)
(5530)
财务(5523)
财务管理(5516)
企业财务(5263)
地方(4946)
(4817)
银行(4759)
(4725)
金融(4724)
机构
大学(132543)
学院(130504)
(49389)
研究(48762)
经济(48559)
管理(46597)
理学(41718)
理学院(41150)
管理学(40075)
管理学院(39875)
(36044)
科学(35844)
中国(33816)
农业(29231)
业大(28513)
(27670)
(27153)
研究所(25694)
中心(21002)
(20870)
农业大学(19671)
(18826)
财经(17586)
(17456)
北京(16596)
(16511)
(16371)
(16296)
(16138)
师范(16101)
基金
项目(98239)
科学(75518)
基金(72543)
(68771)
国家(68251)
研究(60335)
科学基金(55830)
自然(40090)
自然科(39186)
自然科学(39165)
基金项目(39089)
社会(38819)
自然科学基金(38490)
(38320)
社会科(36800)
社会科学(36789)
(33735)
资助(28954)
教育(27183)
重点(22966)
计划(22366)
编号(20943)
(20863)
(20589)
(20583)
科技(20479)
科研(20111)
创新(19406)
(18777)
(17361)
期刊
(47483)
经济(47483)
学报(34907)
(31325)
研究(30960)
科学(28643)
大学(24315)
学学(23680)
中国(21358)
农业(21220)
管理(14958)
(14823)
(11958)
业大(10719)
(9319)
农业大学(9046)
(8675)
金融(8675)
经济研究(8434)
财经(8429)
教育(8249)
业经(8242)
技术(7850)
科技(7810)
林业(7395)
(7161)
问题(6784)
自然(6546)
资源(6532)
中国农业(6191)
共检索到176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永莎   刘玉叶   梅大海   魏旭红   陈训锋   李彦忠   宋秋艳  
猫尾草(Phleum pratense)适口性好且富含天然油脂,是饲用价值较高的优良牧草。牧草干燥加工是储存牧草的主要方式,能有效缓解冬春季牧草供给不足的问题。而在此过程中会导致化学成分损失,影响其品质。本文以岷山猫尾草为研究对象,探讨烘干、风干和压缩对岷山猫尾草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处理条件,猫尾草总脂肪含量最高,为9.82 mg·g-1;风干处理条件,猫尾草总黄酮和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24.16 mg·g-1和0.45 mg·g-1。GC-MS分析发现,3种加工方式条件,共鉴定46种挥发油化合物,包括酯类、烷烃类、烯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酸类和苯的衍生物;每种加工方式的挥发油中均含亚硫酸环己基甲基庚酯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表明这2种化合物是猫尾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该研究以期为猫尾草干燥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建举  曹琳  杨建林  韦善华  
通过对5种施肥处理下的9年生尾叶桉纸浆材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讨论施肥处理对尾叶桉木材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尾叶桉纤维素含量和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抽提物含量和戊聚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施肥处理会显著提高木材中冷水抽提物、热水抽提物、1%NaOH抽提物和戊聚糖含量,而且施肥量愈大,木材中戊聚糖含量愈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廷宁  杨维西  陈涛  马金海  柳向阳  
通过对黄土高原50个主要树种热值和化学成分的测定,发现树种间热值的差异主要与树木体内所含的苯-乙醇抽出物和木质素的含量呈二元线性相关.50个树种的苯-乙醇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59和27.41%,针叶树的苯-乙醇抽出物含量(17.95%)明显高于阔叶树(5.87%),木质素含量则差异极小.苯-乙醇抽出物和木质素含量对树木热值的显著影响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极高的发热量.两种化学成分的总发热量与树木热值之间具有紧密的线性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中艳  王树会  朱勇  邓云龙  邵岩  
基于565个植烟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和气象数据,应用等级方差对比、等级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气象条件对云南烤烟4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烟叶钾、石油醚提取物、氯和淀粉含量的主要气象因素分别是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在云南特定气候条件下,光、温、水的时段分配和匹配状况,对烟叶化学成分含量影响显著.移栽至旺长前期,少雨、多光照、气温偏高可显著提高烟叶淀粉和氯含量,并降低石油醚提取物和钾含量;旺长中后期和成熟期,气温较高、日照多,是提高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有利气候条件,同期多雨有降低烟叶氯含量和增加钾含量的作用;烤烟大田中后期若烟田水分供应充分,日照增加也有利于提高烟叶钾含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荣凤  吕建雄  曹永建  赵秀  赵有科  周永东  吴玉章  
以毛白杨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汽介质热处理方法,在氧气含量低于2%的密闭干燥箱内进行木材热处理,研究了处理温度170~230℃、处理时间1~5h的热处理条件下,木材的化学成分含量及成分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降低,而木质素含量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处理温度比处理时间对毛白杨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更显著;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的临界温度为200℃,处理时间为2h。另外,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分析木材主要组分变化的原因,发现表征木材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强度减弱,而表征木质素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强度增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奇  孙婧依  刘建锋  常二梅  贾子瑞  高文强  
【目的】通过大范围采样分析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期为我国软木资源的定向选育与科学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集了全国12个地区栓皮栎软木进行软木脂、木质素等主要化学成分测定分析,通过LSD多重比较、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样点软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栓皮栎软木主要化学成分的平均含量(本文中的化学成分含量指的是质量分数)为可萃取物(13.94±0.54)%,软木脂(41.63±1.44)%和木质素(23.03±2.26)%。以软木脂与木质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2个地理种源划分为3个类群,其中河北临城、江西永修、安徽金寨、江苏南京和河南内乡属于软木脂含量相对较高的类群;河南济源、陕西眉县和甘肃天水属于木质素含量较高的类群;陕西商洛、湖南城步、北京平谷和广西田林则属于中间类群。相关分析发现,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软木脂含量随经度和土壤氮含量的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年均温对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但年均降水量与软木脂、二氯甲烷萃取物和总萃取物含量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整体上,我国栓皮栎软木化学成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且主要受纬度、年均降水量和土壤氮含量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晓丹  史宏志  钱华  杨兴有  靳冬梅  王瑞云  杨园园  
以四川省典型产区的不同类型烟叶为材料,对烤烟、白肋烟、香料烟、马里兰烟、晒烟5种类型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的变异特点和组成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烤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28.36%,24.52%),总氮和烟碱较低;香料烟的总糖、还原糖含量仅次于烤烟,总氮含量在各类型中最低(1.79%);其他晾晒烟均表现出高氮、低糖的特点;烤烟的氮碱比和糖碱比最为适宜,各类型烟叶的钾氯比均大于4,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地方晒烟万源巫烟的各类中性致香成分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晒烟,表现最好。除晒烟以外,其他类型烟叶,烤烟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新植二烯含量较高(63.29,731.92μg/g);香料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行  王玉胜  邱妙文  付献忠  张延军  王晓剑  袁建鹏  
采用小型密集电烤房,研究了烤前晾置时间(0、24、48、72 h)对粤北烟区烤烟中、上部烟叶淀粉和总糖含量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相比,烟叶淀粉含量随晾置时间延长呈减少趋势,而总糖则呈上升趋势;各晾置处理进入烘烤阶段后,中部烟叶的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速度加快,上部烟叶淀粉降解和总糖积累呈减少趋势;初烤烟,中部烟叶淀粉含量有随晾置时间延长分解增多的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烟叶晾置时间超过48 h,总糖含量明显增加,烟碱含量下降,糖碱比增高,上部烟叶晾置超过48 h,碳化物的变化呈相反趋势。综合上述结果,在粤北烟区气候条件下,中上部烟叶最好收获当天上烤,烤前晾置时间超过4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建华  曾翔  曹福祥  杜昌永  
为了给粉单竹纸浆竹材造林选址与丰产提供理论依据,对粉单竹竹材的灰分、苯—醇抽出物、1%氢氧化钠抽出物、热水抽出物、纤维素、木素、多戊糖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粉单竹竹材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除灰分外,其他6个成分含量与气候因子中的光照、温度相关程度较高;纤维素则与水分因子的相关性较大。化学成分含量除纤维素含量外,按地理位置大致呈由北往南渐增趋势。由此可见,粉单竹的竹材化学成分含量是与地理位置纬度变化呈负相关而与气候条件的变化成正相关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智锦  任正超  陈封政  
利用植物中的有机成分与专属试剂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采用试管和滤纸片预试法对肉果秤锤树枝叶中一些常见种类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结果表明,秤锤树枝叶中可能含有生物碱、有机酸类、酚类、还原糖、多糖、甙类、甾体及三萜类、强心甙、蒽醌、挥发油等有机成分。并采用索氏提取法,以咖啡因为对照对肉果秤锤树枝和叶中总生物碱进行了含量测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丽  徐晓燕  朱小茜  李章海  黄义德  
对我国5个主要烟区的3个等级烟叶标样的多酚类物质和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云南和贵州两地多酚含量较高,烟碱含量中等,总糖、还原糖的含量相对较高。安徽烟区烟碱含量略高。辽宁和安徽烟叶的多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普遍较低。辽宁、安徽烟区烟叶糖碱比较低,烟叶协调性不够;云南和贵州烟区的各部位烟叶协调性普遍较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敏  李伟  雷靖  朱海滨  杨景华  张忠武  周绍松  王建新  陈拾华  邹炳礼  段宗颜  严君  鲁耀  
[目的]明确昆明烟区土壤养分与烟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昆明烟区的优质烤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昆明烟区土壤养分与烟叶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昆明烟区植烟土壤pH值总体适宜,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速效氮含量较高,有效磷的含量中等但不均衡。速效钾含量丰富,氯离子含量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分布极不均衡。昆明烟区的烟叶总糖、还原糖含量较高,烟碱、总氮和氮碱比适中,钾、氯含量较低,但钾氯比较高。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昆明烟区土壤养分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土壤pH值、有机质和氯离子含量的降低与烤后烟叶烟碱、总氮的降低是一致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有效磷含量与烤后烟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以及氮碱比、钾氯比、糖碱比的增加是一致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苏晓  刘贤  韩鲁佳  
探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NIRS)测定新鲜青贮饲料化学成分的可行性。在液氮(-196℃)冷冻下对119份具有代表性的青贮饲料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利用传统分析方法测得其化学成分含量,同时利用近红外光谱仪扫描得到其近红外光谱,采用改良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MPLS)建立其近红外定量分析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灰分(CA)的相对分析误差RPD值(SD/SECV)均大于3,校正模型的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v均大于0.85;粗蛋白(CP)、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的RPD值均大于2,其R2v分别为:0.82、0.65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梁曼  马丽  赖芳  刘雄民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季节软枝八角和硬枝八角新鲜枝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考察了两种八角枝叶挥发油含量和化学成分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挥发油的提油率为指标,确定八角叶最佳的采收季节。结果表明,硬枝八角叶的挥发油含量大于软枝八角叶的;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两种八角叶挥发油的含量高于春季(3—5月)和夏季(6—8月),并且在秋季为挥发油含量较高的季节,软枝八角叶和硬枝八角叶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0.83%和0.84%,是八角叶采摘最佳的季节。不同季节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一致,但各组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挥发油主要成分是反式茴香脑、草蒿脑、对甲基苯甲醛、桉叶油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云   黎继烈   吴红   申爱荣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缬草精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差异,为缬草精油的质量控制及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缬草根为原材料,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和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缬草精油,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提取的3种缬草精油分别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结合清除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评价3种缬草精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3种方法提取的缬草精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差异明显,提取的3种缬草精油共鉴定出87种化合物,主要为烯类、醇类、酯类和醛类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D)鉴定出52种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31种,相对含量为46.34%;醇类化合物10种,相对含量为12.23%;酯类化合物4种,相对含量为30.55%。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FE)鉴定出79种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29种,相对含量为30.81%;醇类化合物17种,相对含量为13.38%;酯类化合物13种,相对含量为35.59%;醛类化合物11种,相对含量为7.88%。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BE)鉴定出57种化合物,其中烯类化合物27种,相对含量为27.90%;醇类化合物9种,相对含量为16.20%;酯类化合物9种,相对含量为38.06%。3种缬草精油均含有乙酸龙脑酯、龙脑、氧化喇叭烯(Ⅰ)、百秋李醇、蓝桉醇、缬草醛、塞舌尔烯等42个共同成分,且均以乙酸龙脑酯为主要成分。3种缬草精油均具有清除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质量浓度为0.50 mg/m L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D)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6.62%,55.33%和56.21%;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FE)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2.81%, 75.64%和82.56%;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SBE)对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70.13%, 68.15%和78.64%。3种缬草精油抗氧化活性综合指数依次表现为SFE>SBE>SD。【结论】不同方法提取的缬草精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的缬草精油化合物种类最多,抗氧化活性最强,是提取缬草精油的优选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