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258)
- 2023(21406)
- 2022(18566)
- 2021(17181)
- 2020(14747)
- 2019(33778)
- 2018(33464)
- 2017(63746)
- 2016(34940)
- 2015(39698)
- 2014(39346)
- 2013(38718)
- 2012(35768)
- 2011(32221)
- 2010(32250)
- 2009(29865)
- 2008(29695)
- 2007(26667)
- 2006(23398)
- 2005(20828)
- 学科
- 济(136751)
- 经济(136571)
- 管理(105757)
- 业(100540)
- 企(84692)
- 企业(84692)
- 方法(64488)
- 数学(55754)
- 数学方法(55004)
- 财(39952)
- 农(37364)
- 中国(37168)
- 业经(31392)
- 学(30132)
- 制(30069)
- 贸(28023)
- 贸易(28008)
- 易(27193)
- 地方(26909)
- 技术(25902)
- 农业(24745)
- 务(24663)
- 财务(24570)
- 财务管理(24506)
- 理论(23832)
- 银(23385)
- 银行(23303)
- 企业财务(23188)
- 行(22131)
- 融(22029)
- 机构
- 大学(497592)
- 学院(494276)
- 济(196488)
- 管理(192738)
- 经济(192128)
- 理学(166292)
- 研究(164790)
- 理学院(164387)
- 管理学(161241)
- 管理学院(160336)
- 中国(125124)
- 京(106283)
- 科学(103085)
- 财(93865)
- 农(83941)
- 所(83495)
- 中心(76437)
- 业大(75918)
- 研究所(75709)
- 江(75262)
- 财经(73923)
- 经(67109)
- 北京(67014)
- 农业(65683)
- 范(64715)
- 师范(64051)
- 州(59936)
- 院(59751)
- 经济学(59671)
- 财经大学(54815)
- 基金
- 项目(334973)
- 科学(263012)
- 基金(242651)
- 研究(241894)
- 家(212419)
- 国家(210658)
- 科学基金(180775)
- 社会(151878)
- 社会科(143986)
- 社会科学(143946)
- 省(131704)
- 基金项目(128038)
- 自然(118656)
- 自然科(115941)
- 自然科学(115911)
- 自然科学基金(113859)
- 教育(112854)
- 划(110641)
- 资助(100777)
- 编号(98040)
- 成果(80030)
- 重点(75215)
- 部(73845)
- 创(71047)
- 发(70254)
- 课题(68235)
- 创新(66015)
- 科研(64495)
- 教育部(63198)
- 大学(62774)
- 期刊
- 济(212873)
- 经济(212873)
- 研究(144109)
- 中国(101883)
- 学报(82252)
- 农(75078)
- 财(74506)
- 科学(73372)
- 管理(71379)
- 大学(62307)
- 学学(58383)
- 教育(57966)
- 农业(50937)
- 技术(45671)
- 融(45209)
- 金融(45209)
- 财经(36363)
- 业经(34370)
- 经济研究(33946)
- 经(31136)
- 业(27612)
- 问题(27538)
- 图书(26286)
- 技术经济(25007)
- 科技(24590)
- 统计(24278)
- 版(24239)
- 理论(23265)
- 贸(23123)
- 策(22389)
共检索到737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必好 黄浩杰
产业内水平分工能够提高岗位设置精细化,优化加工制造部门与专业科研部门之间要素组合。以阿西姆格鲁垂直一体化和技术模型为基础,利用全国7次投入产出调查动态行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工制造部门前向水平分工,依靠购买专业科研部门技术创新要素,增加物质要素和创新要素数量,但加工制造部门自主创新能力受到削弱;加工制造部门后向水平分工,将会加大独立研发力度,依靠自身力量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关键词:
水平分工 技术创新 投入产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巧芝 张力晖
技术创新系统构建是制造业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数据,对制造业部门间的创新关联关系网络特征进行研究,从而精准识别各部门的角色地位。结果表明:该网络具有低密度、高传输效率、等级森严等特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位于网络中心,其余部门位于边缘位置;创新活动溢出部门集中于石油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和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部门,接收部门则比较分散。27个制造部门划分为双向溢出者、净受益者、净溢出者和经纪人角色四个小群体。基于此,应增强溢出部门的创新发展动力功能,拓宽创新传导通道建设,将更多高质量创新成果辐射到下游部门,以达到提升综合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目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蓉娟
当前,外商直接投资在珠三角装备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容忽视。在此背景下,我们利用虚拟变量最小二乘法对珠三角九市装备制造业进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地的外资进入强度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业低碳化发展的核心参量碳生产力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其中,FDI总体和海外华资对珠三角装备制造业碳生产力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而外商投资虽然对碳生产力具有正向影响,但显著程度较弱。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服务成本外部化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有重要影响。本文以WIOD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研究2000-2014年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成本外部化与制造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发现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本国生产性服务发展规模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服务成本外部化对制造业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先上升后下降。此外,本文作者通过对各细分类别的服务成本进行门槛效应检验发现:各类服务成本对于制造业效率的影响基于本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阶段的特征,且门槛值存在较高程度的重叠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群慧 霍景东
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是提高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利用1995~2009年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宏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经济自由度、人力资本水平、创新能力、制造部门进口和出口比重等对制造业服务化产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制造业附加值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强度等因素对制造业服务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要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服务部门创新,提升服务业生产率;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化 投入产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毕克新 杨朝均 艾明晔
外部技术获取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之一,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在将外部技术获取分为技术引进和技术溢出两种方式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0年我国29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从创新投入产出视角研究了外部技术获取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考察了技术创新投入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而国外技术引进和FDI技术溢出具有不利的影响;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具有正向的影响,而FDI技术溢出具有负向的影响;技术创新投入在国内技术购买影响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产出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而在FDI技术溢出影响我国制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伟达 冯小康
文章基于我国1987、1992、1997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选取13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和历年的生产者服务业细分行业,运用完全消耗系数对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演化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演化的工业化阶段已基本完成,信息化阶段正在逐步深入。相比于美国,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较低,而制造业对生产者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却偏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良性互动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挺 蒋金法
通过世界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服务化对制造业的产业绩效与生产率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主要表现为"双刃剑"式中性影响,行业如果通过产业调整能实现增长,那么在服务化的背景下行业的绩效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就会自发出现"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反之服务化也会放大对行业负面的影响,出现所谓的"服务化困境"。因此工业化与服务业应保持相对较为均衡的发展,不应当在实体产业不完善的条件下盲目发展相关服务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欢 张玲
基于2014—2019年中国内地28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DEA模型,测度各省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运用变异系数和静态面板模型分别检验其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进而揭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四大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14—2019年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由0.62提高至0.72,更多省域向高效率演进,到2019年,35.7%的省域达到生产效率前沿;中国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中部(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东北和西部的发展格局,较低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分别是制约东北和西部地区效率提升的主因;样本考察期内,全国整体、东部和中部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存在σ收敛,全国整体及东部、东北和西部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而中部仅存在条件β收敛,且不同区域条件β收敛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据此,针对提升不同区域创新型产业集群投入产出效率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贤凤 武博 王建华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运用DEA-最优分割聚类法对中国28个制造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高技术制造业比传统制造业效率更低,制约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科技经费内部支出利用率低,产学研合作效率低,专利申请数不足。最后,提出改进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传胜
日益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迫切要求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生产者服务既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努力方向,也是其重要支撑力量。基于中国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研究显示,信息通讯服务、金融服务、科教文卫服务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较大,而商贸和交通运输的作用相对较小,这为中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升级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生产者服务 制造业升级 投入产出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原嫄 席强敏 李国平
碳排放逐步升高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论文的理论研究说明,产业关联水平反映了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多样化和分工细化的程度,相较于产业结构,产业关联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示意义更深刻。那么,产业关联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特征及其趋势将更接近于碳排放在经济发展驱动下的演进规律。因此,论文采用欧盟27国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不同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制造业所对应的特征服务业类型,进而应用经济计量学工具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作为发达经济体,欧盟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整体间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具有显著负效应;第二,低端、中端和高端制造业与各自对应特征服务业类型间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其强度呈现随制造业水平升级而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三,高端制造业与生产性、分配性服务业间产业关联度的提高是实现区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并逐步下降的重要动力,而中端制造业与其对应特征服务业关联度提升对碳排放的正向效应将高于低端制造业主导时期。因此,结合发达经济体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碳排放的演化具有规律性特征,而以产业关联度入手的分析能够提供操作性更强的参考。目前,中国应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结构的过程中,大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及其与制造业的关联水平,并采取积极措施降低交通运输业等分配性服务业的能耗强度。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关联度 欧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原嫄 席强敏 李国平
碳排放逐步升高是以工业化为特征的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结果。论文的理论研究说明,产业关联水平反映了区域发展过程中产业多样化和分工细化的程度,相较于产业结构,产业关联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示意义更深刻。那么,产业关联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特征及其趋势将更接近于碳排放在经济发展驱动下的演进规律。因此,论文采用欧盟27国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不同类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类型制造业所对应的特征服务业类型,进而应用经济计量学工具对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关联度对碳排放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关联度 欧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献辉
根据2005年6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产出占国民经济全部门总产出的1.1%;与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紧密关联的产业是其自身产业和第二产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需要采取措施主动发展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但中国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固定资产折旧在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较小,其工业装备水平较低。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黄莉芳
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产业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力量,本文根据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资料剖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历程,对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的变化特点,并就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关联关系进行了对比。针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较差的现状,提出结合行业特性和经济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发力共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发展,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契合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要素投入结构与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基于1978—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投入产出面板数据
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制度影响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跨国面板数据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产品内国际分工研究——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的测度与分析
全球价值链下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研究——基于区分加工贸易和非加工贸易的国际投入产出表
农民纯收入影响了农业物质要素投入产出弹性吗——基于江苏地区面板数据的门槛模型分析
投入产出视角下我国制造业服务化和生态效益水平关系研究
粮食投入产出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对苏、浙、沪投入产出表的动态比较
人民币汇率与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投入产出关系的“空间”面板模型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程度研究——基于长三角及全国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